別人SaaS已經用了半年,你的MES還沒敲好程式碼?

導 讀

談談對SaaS協同軟體和傳統MES的看法。

作者:Max,廣東省工業網際網路專家委員會專家

這幾年給大家做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諮詢,接觸到一大批很有想法的企業家們,也結識了不少朋友。

比起前兩年,今年朋友們明顯對於數字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們對於SaaS化產品的問題與思考也更加具體和實際,我簡單整理了一下

最常聽到的共

性問題

,與大家分享一下:

1. 定製化軟體和SaaS的微服務有什麼區別?

2. SaaS能不能定製化開發?

3. 雲端部署還是本地部署?

4. 資料上雲安不安全?

5. 上了系統不好用怎麼辦?

6. 上雲/數字化轉型到底有什麼好處?

……

對於尋求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是專案開始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下面我

從3個方面對比一下傳統MES和SaaS化協同產品

,希望可以解答大家上述疑問,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01 定製化VS微服務架構

定製化和SaaS化的軟體有什麼區別?

定製化,就是針對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專門做研發。現在許多中小企業認為,只有定製化才能滿足業務需求,這其中是有一些盲目性的。

我們平時生產中,有時候會遇到客戶要求為他們定製一款產品,規格、材料都要根據他的要求來。這樣的訂單一般來說比咱們日常大批次生產的產品要價格高一些,出貨也更慢。

購買軟體也是一個道理。從頭開始定製一個軟體,不僅要付一筆不菲的費用,還要承擔一些隱形成本:

第一,要從0開始敲程式碼,時間以及資金投入巨大,一箇中型專案往往要1-2年才能上線,耗資以百萬計;

第二,功能不可拆分,是高度整合,打包售賣的,你要買,就上全套,你想單獨購買其中一個或者幾個功能,那不好意思,沒法賣。

第三,深度定製的功能不一定能適配新業務需求,花重金二次投入進行功能改進也是常有的事;

相比之下,SaaS化產品微服務架構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功能模組上來說,SaaS化產品就像樂高積木一樣,

各個模組都是“標準件”,拿起來就能用

。但“標準件”並不意味著產品不能滿足各個工廠的個性化需求。

首先,在功能選擇上,不同功能模組

可以組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

。企業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或者幾種,進行“哪裡不足補哪裡,好鋼用在刀刃上”。

其次,對於具體的管理流程和方式,SaaS產品可以

透過配置的方式來適配個性的管理需求

。咱們使用微信,不想收到群訊息提醒,那就設定訊息免打擾即可,SaaS產品也是一樣的。

除此之外,SaaS產品因為不斷進行功能模組動態升級,可以

跟公司業務發展“與時俱進”

,不用擔心上線完之後,過了幾年軟體就不好用了的情況。

有的朋友問

SaaS為什麼年年收費,實際上這是在保護咱們企業的利益。

首先咱們的年費是遠低於定製開發專案的費用的,咱們上線的時候不用擔心一次性成本高。其次,如果用的不好,第二年我們可以不續費,馬上止損。你想想,SaaS公司為了長久發展,敢不好好打磨產品嗎?

所以說,從實用性上說,

SaaS化的模式

優勢

在於:

節省投入,低成本高回報。

按需配置,快速靈活上線。

持續迭代,訂閱永享升級。

02 本地部署VS雲端部署

也有一些企業在糾結的另一個問題:本地部署還是雲端部署?

我的答案是:放在雲端比本地要好。

相對於本地部署,雲端部署模式在成本、穩定性、安全性、拓展性、運維、上線週期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

別人SaaS已經用了半年,你的MES還沒敲好程式碼?

這裡還是重點講一下安全性的問題:

雲端就是不穩定,不安全嗎?

當然不是。

坐飛機安不安全?有些人覺得很危險。但從事實資料來說,飛機是安全係數最高的一種交通方式。

雲端安不安全?我們也拿事實來說話。

富士康

公司大家都熟悉,他們之前在本地部署了一套伺服器,結果遭遇

駭客

用病毒軟體“DoppelPaymer”攻擊,竊取檔案並刪除了20-30T的備份,

勒索2.3個億

但是我們的雲一般都用的是阿里、華為、微軟、AWS等世界頂尖的雲服務商。他們有

成千上萬名安全工程師負責日常安全運維

。安全控制元件水平和防控體系的完備性都是本地部署不能比的。駭客根本奈何不了。

並且,我們的資料在雲端的

多個伺服器都有備份

。以某個雲服務商為例,我們的資料儲存在他們在華東和華北兩個區域的資料中心的6個不同伺服器上,除非這兩個地區的6個伺服器同時發生了毀滅性的災難,資料才會丟失。

整體而言,採用雲端部署方式,資料更安全,成本低,可以實現快速部署,迅速複製到多車間和多工廠。

03 管控VS協同

前面說的都是偏技術和偏實施的東西,最後我想談談自己幹工業軟體這一行的初心。

這幾年來,

“企業上雲”這個事兒大家都在談。但是上雲究竟為企業帶來了什麼意義?

咱們企業要數字化轉型、要上雲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數字化軟體揹負著怎麼樣的使命?

可能有人會說,那我

數字化轉型不就是為了強化管理嗎?

對,也不對。

年初有個老朋友姓楊,私下找我訴苦,說他們MES專案做一半做不下去了,讓我給出出主意。具體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裡就不展開了,但是我們的一段對話讓我記了很久。

我當時問他:

老楊,咱們廠當初想上系統的原因是什麼?

老楊:

生產管理得轉型啊?現在訂單都是小批次多品種的,生產節奏那麼快,不轉型管理怎麼跟得上呢?

我:

那你現在管理明白了嗎?

老楊:

說明白吧,好像也不明白。我現在一些生產資料是有了,花點兒時間整理也能算出一些指標來,但就是這個生產節奏,一直沒法兒加快。工人跟我說,有時候他們早上8點半到工位了,結果倉庫那邊物料還沒給運過來,再去聯絡倉庫又得耽擱半小時。

我:

你這叫想當然。管理管理,不僅要“管”還要“理”。

“管”是管控,傳統MES就是按照這個思路去設計的。以前大家都是大批次規模化的生產模式,你把工人管到位了就能出效果。

現在呢?現在咱們是小批次多批次,是

柔性生產

,講究的是響應速度,是靈活性。所以

不僅得“管”還得“理”。

怎麼“理”呢?咱們工廠內部得講究

高效協作

比如說我這邊計劃下發下去,車間馬上就能收到,倉庫也能馬上根據相應的計劃配好物料送到車間,然後車間快速進行生產,這就是高效協作。

再比如我一個半成品工序完成了,需要質檢。這時候質檢員根據報工資訊馬上就從小辦公室來車間了,不用工人再去叫,檢查完馬上送到下個工序,這就叫高效協作。

所以說咱們上系統,不能搞成一個自下而上的單向彙報系統。

你一個老闆再牛,車間現場出了新情況反應能有一線工人快嗎?不可能的。

咱們得把這些有用的資訊分發到各個需要的崗位上,讓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和技能,各司其職,高效協作,工廠整體效率才能提升。

所以說

咱們之所以要“上雲”,一大原因就是“雲”能幫助大家實現跨時空地域的“協同”

。這樣的協同不僅在工廠內部發生,也在異地多廠之間,還有企業內外發生。

比如說集團總部要靈活調配資源,得跟全國各地的各個工廠打通資料來協同。

再比如馬雲前段時間也在說的“新制造”,就是把工廠、外協工廠、供應商、物流倉儲、消費者全線打通,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協同。

所以說,

數字化軟體的終極使命,是幫助大家實現高效協同。

這也是我多年來的初心。

話閘一開說得有點多了。以上是我個人粗淺的經驗和見解。關於SaaS化工業軟體,大家有什麼想和我交流的,歡迎留言,再次謝謝大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黑湖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