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這是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哲學終極問題。以此命題看待中國歷史問題可謂相得益彰,兩千年前的楚人面臨著不知何處歸屬的難題,放在新世紀來看,仍是我們需要攻破的課題。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先楚文化是我們歷史上燦爛光輝的絢麗章節,然而後世對於楚人文化的瞭解卻大為模糊,

對於《清華史》竹簡的再研究,使我們逐漸揭開了先楚的絢麗面紗。

01

楚人何為軒轅後裔?

《史記·楚世家》記載:楚之先祖出自帝嚳、顓頊高陽。

司馬遷在《史記》裡明確說明,楚人是羋姓季連之後。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2008年,清華大學對於新收錄的戰國簡書進行整理,這是考察中國歷史的大事件,幾千枚戰國簡書價值非凡,可作為中國先秦史的佐證與補充。

清華簡《楚居》曾被多為專家學者進行釋讀,開頭便提及季連,

《清華簡·楚居》:季連初降於隈山,抵於穴窮,前出於喬山。宅處爰波,逆上汌水,見盤庚之子,處於方山。

竹簡上記載,楚人祖居為“祝融之墟”,楚人是祝融之後,所以季連“

初降於隈山

在祝融之墟附近。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據此,歷史學家以及相關學者進行合理推測,楚人遷徙的路線是從河南出發,向西南至淅川一帶,再南下到荊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結合部。

楚人先祖穿越大別山,山莽莽、水茫茫,從黃河流域翻越至長江流域,跋山涉水,向周邊地區擴散自己的勢力,楚人先祖雖經歷了數不清的跋涉歷史,但從未忘記自己的根源所在,關於祖先的歷史遺留,他們從未馬虎,烙印在心中。

02

楚人何以蠻夷自居?

《史記·楚世家》:當週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曰:“

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我們上文講過,楚人是正宗的軒轅後代,那為何要以蠻夷之人自居呢?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從歷史上來看,這也多經一波三折之事,鬻熊投靠周文王,熊繹被周成王封為子爵,楚國真正成為了周的諸侯國。

但是,周文王逝世之後,周武王進行諸侯國分封時,卻並沒有楚國的一席之地,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楚國沒有得到周武王的分封,就不能以諸侯國的身份自處。

後來的楚國又居於荒蕪之地,貧寒至極,甚至於連祭祀所用的牛都沒有,在當時周人的眼中,楚人基本被視為蠻夷,所以楚君熊渠說,

我身處蠻夷之地,自是不能和中原之地的諸侯首領稱號一樣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此外,熊渠還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冊封為王,這在當時實屬是大不敬之舉,因為只有周王的兒子才可以冊封為王,楚人這一行徑在當時嚴重違反了周禮。

如此離經叛道之舉,在當時勢必要遭到周天子的討伐,那麼,短短兩百年的歷史之間,為何楚人就由當初聽從於周王的恭敬到了後來的反叛地步呢?

這之後的事,或許在楚國準備攻打周邊國家的行徑中可見一斑。

公元前706年,楚國國軍率兵攻打隨國

,這在當時是極大的越權行為,同為諸侯國的楚國無權討伐其他國家,而楚王熊通給出的答案僅在於,楚國身處蠻夷之地。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而如今諸侯國混戰,楚國也想在中原地區的戰爭中獲得一席話語權,楚王無權率兵出征無罪的隨國,而之所以率兵發難,只不過是藉機讓周王承認楚國諸侯國的地位。

楚國先王被周天子當做蠻夷之事一直被楚人銘記心中,他們自知自己只是身處蠻夷之地,他們是正統的華夏後裔,之後因為身處蠻夷之地,便被周王以及其他諸侯王所看不起,這種看不起,不僅是地域上的歧視,更有心理認同感上的蔑視。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楚人是在心理上是接受不了這種稱呼的,他們從中原遷移到邊遠地區,原本是有心理上的優勢的,卻不想被中原人稱作蠻夷,因此,熊繹之後的歷代楚君,都在竭力於向中原地區證明,他們並非蠻夷之身。

03

楚人是否為惡劣的兼併者?

楚人在周夷王時期始稱蠻夷,其兩次自稱蠻夷之後,都伴隨著惡劣的率軍兼併行為。而這種兼併行為的背後,也不過是想以強權迫使周王承認他們的諸侯國的地位。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史記·楚世家》: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由此可見,率軍出征是楚人改變蠻夷身份的方法之一。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楚人如果想改變他們在周王以及其他諸侯國心中的社會地位的話,無外乎有兩條路可走

,其一為,強大楚國的軍事實力,讓周邊為之震顫,其二為,學習中學文化禮儀,獲得周王的文化認同。

但顯然,在當時處於弱勢的楚國,無法透過文化認同獲得別人的認可,由此,楚人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自身足夠強大,才能獲得周邊其他國家的尊敬和認同。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用武力開疆拓土是他們強大的第一步,僅兩百餘年的時間,楚國就由最初的五十里封地,開拓成了千里領土,甚至於都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

楚人這些不屈的戰爭史,是對周王把他們看做蠻夷的反抗,這是楚人心中的驕傲。

而楚王之所以自稱蠻夷,首先是不滿於周王的分封,再者是受辱於周王稱他們的蠻夷的名號。

軒轅後裔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讀懂千年前,楚王的用心良苦

楚人心中隱藏著怒火,既然周王認定他們身為蠻夷,那麼,他們就要以蠻夷之身證明給周王看,不斷開疆拓土,並讓自己的後世子民永遠銘記著當時所受過的恥辱。

楚人曾抵抗殷商,行至水窮沒落處,他們的悲慘壯烈,沒有在周王心中獲得認可,卻獲得一個不齒的蠻夷稱呼。

他們的屈辱史隱埋在楚國的深宮中,深藏在每一個楚人的心中,只有瞭解了楚國的歷史,才能真正認識到楚王的做法,才能讀懂楚王、楚國以及楚人,步步前進、永不退縮,這也正是楚國在後來不斷強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