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編織一張平安網杜橋1500名義警竭力打造新型群防群治

成立於2019年2月的臨海市杜橋義警,是臨海市公安局杜橋派出所建立的新型群防群治組織,按照職責分工分為5個分隊,目前人數達1500人。多年來,杜橋義警竭力打造新型“群防群治”組織,成了台州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張“金名片”。

只為編織一張平安網杜橋1500名義警竭力打造新型群防群治

這兩年,這支不穿警服的“警隊”,在反詐、調解、救援以及公益行動等各個環節,編織了一張“平安網”,創造性地踐行了“楓橋經驗”,成為一道亮麗的平安風景線。

網紅不賣貨,只教你防詐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搶劫、盜竊等“傳統”違法犯罪正逐漸“失業”,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五花八門的詐騙活動。

“換糖哦。”

“紅棗雪糕綠豆棒冰要嗎。”……

挑著上世紀70年代的賣糖擔,或者騎著“老鳳凰”,後座綁著棒冰箱,走街串巷吆喝,最後講的卻是反詐主題:“安全賬戶是騙局立即拔打110;老闆朋友要匯錢,身份確認做在前……”

近階段,在杜橋坊間流傳著這樣一段影片。這是由杜橋義警鄭波、俞華飛、李茂正、金崇輝等人自編自導的反詐短劇。

藉助時下流行的短影片,他們透過網路手段將反詐知識宣傳擴散,覆蓋行業全、參與者眾。影片一經推出,即獲得無數轉發、點贊。他們也因此成了網紅義警。

據介紹,自去年9月開播以來,他們新增了粉絲5萬餘人。溫州、寧波等周邊地區的網紅,也紛紛上門取經,為反詐宣傳展開合作和交流。

截至目前,杜橋義警已完成18批安全防範小影片的製作併發送,覆蓋微信影片號、抖音號,總瀏覽量達75萬餘人,受益群眾100多萬人。

只為編織一張平安網杜橋1500名義警竭力打造新型群防群治

鄉音效應,“鄉情調解室”解棘手事

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這是“楓橋經驗”的一條重要內容。來自湖北的義警王細凡就是這樣的調解高手,曾被杜橋鎮鎮政府評為“特約調解員”。

王細凡在杜橋生活了21年,一直從事眼鏡行業,是當地行業協會會長。在去年年初,他專門組建了“鄉情調解室”。靠著在行業中積累的誠信,在老鄉中樹立的威望,近兩年,王細凡利用“鄉音效應”,成功化解了一件又一件社會糾紛,避免了矛盾激化。

今年5月,來自貴州的務工人員楊某在一家眼鏡廠上班時因故死亡。事故發生後,楊某家人召集十餘位老鄉準備向工廠討要說法。得知情況後,王細凡立即趕赴現場,及時提出了可行的調解方案。出於對王細凡的信任,雙方都作出讓步,經過一週時間的努力,在王細凡等人的主持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一致協議。

王細凡告訴記者,他的“鄉情調解室”共化解糾紛50餘件,調解案值上千萬元。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每次成功調解後,都會寫一篇心得,不斷總結,提高自己的調解技巧。

雲南籍新居民趙金銀,在去年4月份時參與調解一起老鄉打架糾紛時,自掏腰包4000元幫化解了矛盾;湖南籍新居民餘良雄,平時木訥的他居然是個能說會道的調解高手,成功調解了幾起事件後,寫了一篇堪稱教科書式的調解心得。

據介紹,杜橋鎮外來人口達8萬人。由於鄉土觀念,很多人在遇到矛盾糾紛時,習慣用家鄉的處事方式和價值觀念去分析判斷。“鄉音效應”創新了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機制。

自制裝備,救援更接地氣

因為警力有限,在救援出警時,往往需要義警幫襯。

“他們雖然沒有正式民警的專業,但他們的一些自制裝備,一些救援方式和經驗,更接地氣,經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杜橋派出所民警王健介紹,位於溪口水庫上游的龍王十八潭,有時會出現驢友遇險。需要救援時,義警分隊就成了一支可靠的力量。

去年5月24日下午,義警李茂正接到指令:龍王十八潭有驢友進山遇險受傷,急需救援!他立馬放下自己手頭的活,帶上一些自制裝備,迅速奔赴現場。因為當時剛剛下了暴雨,道路陡峭、溼滑,救援難度極大,李茂正靠著之前的救援經驗,進入本村人也很少敢進的區域,經過7個多小時的救援,一名受傷的女驢友被成功解救。

今年5月5日晚上,義警鄒思亮在岸頭村勇救火中的九十歲阿婆。

今年6月13日晚上,貴州籍民工萬開榮和三個親戚,去海邊遊玩時,不顧生命危險跳下海救起一個輕生的婦女。

去年年底,長年堅持做好事,被群眾稱為“好人冬蘭大姐”的義警陳冬蘭當選臨海市第六屆道德模範,陳冬蘭說:“感謝大家的支援,榮譽是大家的,我只是替無數默默奉獻的志願者拿獎。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做公益,為杜橋義警爭光。”受到她的愛心感召,她廠門口的愛心茶驛,好心群眾偷偷地在冰櫃裡放上一箱礦泉水,其中就有義警隊員金崇輝。

只為編織一張平安網杜橋1500名義警竭力打造新型群防群治

只為編織一張平安網杜橋1500名義警竭力打造新型群防群治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杜橋義警積極參與巡防聯動,在群眾遇到危急時挺身而出已成常態。他們彰顯了社會正能量,為“眼鏡城”構築起一道安全牆。

通訊員 臨海市杜橋派出所 葉明鑾

編輯 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