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暴政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從公元605年開鑿,到公元610年竣工,一共歷時6年的隋朝大運河是隋煬帝在位期間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項舉措,同樣也是其實行暴政的真實寫照,因為他不顧民間百姓疾苦,在短時間內便發動上百萬苦役完成了這個浩大工程。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隋朝大運河是隋煬帝將當時全國各地已經大量存在的運河河道(從先秦時期開始由各大王朝開鑿)連通起來,以洛陽城為中心,南起餘杭,北到涿郡的一條大運河(現在很多河道已經廢棄甚至無跡可尋)。而現在我們經常提到的京杭大運河則是由元朝忽必烈時期開始修建,從明清一直到現在都在不斷清理疏通的一條大運河。兩者雖有部分河道重疊,但確實是兩條不同的運河,前者主要是為了連通洛陽和全國各地,後者則主要是為了連通北京和江南地區,這和我國古代政治和經濟中心的不斷向東移動有很大的關係。

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暴政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隋朝大運河連線了五大水系,全長超過兩千公里,分為通濟渠、邗溝(山陽瀆)、永濟渠、 江南河四個段落,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眾所周知,修建大運河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程,一個王朝下大力度去建造它必然有著非建不可的理由,下面我們從政治、經濟、軍事及隋煬帝個人幾個角度論述一下大運河產生的必然性。

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暴政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鞏固政權

在封建社會制度下,朝廷的舉措一般都是以鞏固政權為最根本的目的,隋朝大運河便是鞏固政權的產物。南北朝以來,門閥士族長期壟斷政權的局面已經得到了初步瓦解,但他們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仍然具有強大的實力,這對隋朝的政權穩定是一種潛在的威脅。雖然大部分北方的門閥士族都已經投靠朝廷,但是也存在一些南方門閥士族降而復叛的情況,這時隋朝大運河應運而生,將北方和南方連通起來,極大地縮短了南北方之間的行程,對加強籠絡或者鎮壓南方門閥士族的反抗活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暴政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經濟發展

漢末三國以後,江南地區社會相對穩定(尤其在十六國時期),由於大量北方人民向江南遷居,江南人口突增,而且他們南遷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先進科學技術,所以從東漢末年到南陳滅亡之間的四百多年裡,江南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隋唐時期,國家財政甚至有“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之說。

與之相比,中原北方卻戰亂不斷,民怨四起,逐漸由富足走向貧瘠。隋文帝在位期間雖然力行仁政,減免賦稅和徭役,並讓宇文愷徵諭民工,將廣通渠開鑿成功,但開皇四年旱災,隋文帝親臨洛陽賑災時,仍然親眼目睹了糧食供給不足的現象。

此時,隋朝統治者便已經初步有了想要打通南北河道的構想,因為只要打通了南北河道,南糧北運問題便會迎刃而解。隋煬帝即位後,這一計劃終於得以實施,事實也能證明大運河在運量方面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的需求。

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暴政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軍事形勢

從三國初期到隋朝統一中國的四百多年間,中國長期面對分裂割據的情況,這種分裂對峙直接導致了很多割據小政權的形成。隋朝一統後,朝廷從根本上無法容忍其它割據勢力的存在,同時東北方向形勢嚴峻(高麗不斷派兵騷擾),突厥也在隋朝的北方和西北方逐漸強大起來。突厥少數民族頑劣不堪,時叛時和對隋朝疆土進行大肆侵擾,此時的朝廷急需建立強大的軍事後盾,但是沒有交通便無法運糧,沒有糧食也就沒有軍隊,而隋朝大運河恰恰可以解決這一當務之急,這也是隋煬帝急切開鑿大運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暴政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個人動機驅使

隋煬帝開通隋朝大運河,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自己的遊樂私慾。隋煬帝還是皇子時,曾經在揚州擔任總督多年,而且他還對江南的美景、美人記憶猶新,念念不忘。例如,在山陽瀆與通濟渠剛剛通航時,隋煬帝便遷人在江都(今揚州)構建多座“小皇宮”,同時還派遣官員透過山陽瀆與通濟渠運送大盤的優質木材和其他材料到洛陽建築純屬以遊樂為目的的遊船隊,其規模可以稱之為“水上宮殿”,隨時準備南下游樂以滿足隋煬帝的個人私慾。可以說,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一定程度上是煬帝的私慾造成的,這一點可以從他後來三下江南縱情於享樂中看出來。

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暴政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大運河的開鑿過程

公元605年,大運河正式開工,總體一共分為三步:

第一步:修通濟渠和山陽瀆。公元605年,開通濟渠,這次的修建分兩段完成,一段是現在河南滎陽縣的汜水鎮往東北大約八公里的板渚,將黃河水經由滎陽和開封地引入,最終與汴水匯合,又到現在杞縣西邊,再和汴水分流,向東南方向折回,經過現在的商丘、宿縣、靈璧、虹縣等地,在肝胎的北面流進淮水;另外一段從現在河南洛陽的隋朝宮殿西苑開始,將谷、洛兩條河沿著東漢時期張純開通的陽渠的水道,引流進入冠河,將黃河與淮河溝通了起來。

第二步:修永濟渠。永濟渠是經過對白溝的改道而成,改道之後再向南伸展,它的南段與白溝相比向東邊方向有所移動,在現在衛運河的西方,和山東德州偏南方向與南運河達成一致,最後到達現在的天津市的西方,再向北方偏轉一點,最終將海河與黃河溝通,到達現在的北京。

第三步:開江南河。公元610年隋煬帝下令疏通“京口”和“餘杭”的水路,也稱“江南運河”,是隋朝大運河在長江南邊的那一部分。它北起鎮江,南至杭州,將錢塘江、長江、太湖平原各大河流聯通起來,成為這一地區最為重要的航道。

至此,隋朝大運河整體開鑿成功,它以洛陽為中心,溝通五大水系,向南可至餘杭,向北抵達涿郡,綿延兩千餘公里。

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暴政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後世

影響

由於隋朝大運河的成功開通給後世帶來了很多便利,其直接受益的便是唐朝——不僅促成了大唐盛世的出現,也奠定了唐文化世界地位的基礎,用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在隋之民不勝其害,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

另外,在物資運輸方面,隋朝大運河多次為後世解決了戰爭糧草供給問題和賑災問題,極大的帶動了運河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和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