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知識小總結,教你如何區分詞、賦和話本,感受優美的文學世界

文學上的古詩和小說,是我們較為常見的體裁,也比較熟悉,而對於其他的像辭賦和話本等,則是較為少見的。因此,我們特地盤點以下文體知識小總結,教你如何區分詞、賦和話本,建議收藏備用。

文體知識小總結,教你如何區分詞、賦和話本,感受優美的文學世界

01

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始於隋,定型於中晚唐,盛於宋。隋唐之際,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並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於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詞最早期源於民間,後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體”。

文體知識小總結,教你如何區分詞、賦和話本,感受優美的文學世界

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由於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豔科”、“詩莊詞媚”之說。隨著詞的發展,經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

02

是用古文語言、賦的結構寫作的韻文。始於唐代。是唐宋古文運動的產物。唐代古文運動在韓愈、柳宗元的倡導下,打破了駢偶的語言形式,直接繼承先秦兩漢的古賦傳統,用比較整飭但又不拘對偶的古文寫作。如韓愈的《進學解》、柳宗元的《答問》等。

文體知識小總結,教你如何區分詞、賦和話本,感受優美的文學世界

杜牧的《阿房宮賦》可視為代表作品。北宋歐陽修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了韓、柳的傳統,反對西昆派駢偶的文風,使文賦的發展日臻成熟。代表作品有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後《赤壁賦》。它們不象古賦那樣格局宏大、詞藻豐贍、對偶嚴整、板重堆砌,但保留了主客答難的結構形式,融寫景、抒情、議論於一體,語言清新活潑。從文學體裁發展的規律來看,文賦是賦體發展的終極階段。

03

話本

宋元時期說話藝人的底本。在宋代,“說話”漸漸職業化,而且進一步發展為專門化,有不同的家數和名稱。大體上分為小說、講史、說經、合生四家。小說話本一般取材於現實,一次講完。內容包括愛情故事、公案故事、英雄故事、神怪故事等。

文體知識小總結,教你如何區分詞、賦和話本,感受優美的文學世界

比較著名的有《快嘴李翠蓮記》、《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碾玉觀音》、《錯斬崔寧》、《志誠張主管》、《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等。這些作品多數表現婦女在愛情、婚姻問題上與社會制度、傳統思想的矛盾和衝突,塑造了一系列干預和封建禮教作鬥爭、性格堅強的女性形象。由於是在人民群眾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經過藝人加工而成,作品中反映了人民群眾同情婦女命運的感情和願望。以情節取勝是它突出的藝術特色,由此使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藝術方法日趨成熟,形成了古典小說藝術表現的民族風格。

文體知識小總結,教你如何區分詞、賦和話本,感受優美的文學世界

而講史話本取材於歷史,一般結構龐大,內容複雜,人物眾多。我們現在見到的講史話本只是當時說話人的講說大綱。它又稱為“平話”,“平”就是評論歷史的意思。由於歷史故事內容多,需要連續講若干次,一次為一回,以後就發展成為長期小說的章回體。

以上就是關於詞、賦和話本的一些文體知識的小總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覺得有用的話,也希望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字或者有自己的看法,也歡迎轉發關注和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