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頁手稿、多項發明、涉獵20個領域:他的創造力我們學得來嗎?

很多人瞭解達芬奇,是因為《蒙娜麗莎》或《最後的晚餐》這兩幅世界名畫,但其實,達芬奇的真實身份是——全能天才。

除了繪畫,達芬奇在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植物學、天文學,動物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土木工程等近20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光是遺存的研究手稿,就有5000頁之多。這也是為什麼他的存世畫作數量稀少的原因,畢竟,天才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5000頁手稿、多項發明、涉獵20個領域:他的創造力我們學得來嗎?

如果一一盤點他的發明和研究,一篇文章也列舉不完,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幾項代表性成果,來窺探這位天才的超級創造力:

天文學領域

:達芬奇早在哥白尼之前,就斷定“地球中心說”的觀點是錯誤的,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顆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

解剖學領域

:達芬奇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認為血液是不斷迴圈的,老年人的死因之一就是動脈硬化,幾百年以後,這些觀點得到了後輩們的證實。

5000頁手稿、多項發明、涉獵20個領域:他的創造力我們學得來嗎?

軍事領域

:達芬奇發明了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滑翔機、撲翼飛機、雙層船殼戰艦等n項武器裝備。2008年,一位36歲的瑞士人使用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600米的高空成功跳下,安全著地。

5000頁手稿、多項發明、涉獵20個領域:他的創造力我們學得來嗎?

連達芬奇的小迷弟愛因斯坦都說:

“達芬奇的那些研究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科技至少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達芬奇的大腦就像是一個百科全書,他的思想遠遠領先於那個時代,因此常被人懷疑是“最有可能穿越的人”。而這些碩果累累的發明成果,源於達芬奇那令人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天生的嗎?——不可否認,確實有天賦因素,

但更多的其實是人們後天的自我開發。

然而,很多人卻認為創造力這個東西,強求不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因此,研究創造力是一件受累不討好的事情。

然而有一位名叫米哈里·希斯贊特米的積極心理學專家,卻花了30年專門研究創造力。他認為,

創造力的產生是多個因素的協同效應,而並不是單一的天賦所致

。他訪談了91位創新者,以獲得關於創造力的奧秘,並將他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了一本書,叫做《創造力:心流與創新心理學》。

5000頁手稿、多項發明、涉獵20個領域:他的創造力我們學得來嗎?

重新定義創造力

作者指出,

無意義、無根據的創新並不是真正的創新,或者功利點說,至少不是成年人追求的創造力。

比如,作者曾經收到過很多奇葩來信,寫信人寄來的是一本建造飛碟的教科書和一張看似精確的設計圖,後來他發現那幅設計圖是從家用電器上的說明書上抄下來的。作者坦言:這樣的“創造力”,不免讓人失望。

真正的創造力的定義是:

能夠改變現有領域或創造一個新領域的觀念,行動或事物。比如新方法、新歌曲、新設計。

基於這一標準,達芬奇必然是當之無愧的創新者。

由於真正的創造力,以領域或活動為背景,因此,作者認為,

創造力發生在人們的思想與社會文化背景的互動中,是一種系統性的現象,而非個人現象。

換句話說,像小孩子那樣,依靠天馬行空的想象或者關起門來憋大招,並不能激發真正的創造力。創造力的產生,必然是人們在某一相關領域,長期鑽研的成果。因此,作者在書中寫道:

一個人不可能在他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內,產生創造力,創造力來自時間注意力的積累。

說到這,你可能會質疑:達芬奇也是長期鑽研多個領域,才有這麼多發明成果的嗎?

答案是必然的。為此達芬奇特意發明了一個睡眠法:每工作4小時,就睡15分鐘的覺,這樣一個晝夜的睡眠時間也不會超過1。5個小時,如此一來他便有了更多的工作時間。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達芬奇這樣一個工作狂人,並且善於發現問題並找到答案,那麼他也一定發現了創造力的奧秘,並在不斷地訓練自己。

創造力產生的5個階段和驅動意志力的心流體驗

作者把創造力的產生,劃分為了5個階段。分別是:

準備期、醞釀期、洞悉期、評價期和執行期。

5000頁手稿、多項發明、涉獵20個領域:他的創造力我們學得來嗎?

準備期

,人們常常會在有趣的、能喚起好奇心的問題中。就比如小時候我們常常因觀察地上的螞蟻,而錯過了家裡的晚飯。

醞釀期

,我們會在大腦中進行有意識地思考,試圖理清問題中包含的邏輯,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洞悉期

,我們會找到一個確定的方向或者一個絕妙的點子,比如,小說家想出了個故事梗概,作曲家哼出了基本旋律,設計師找到了靈感。

評價期

,我們會用理性來判斷上一步的方向和點子,是否值得繼續研究下去。就比如在撰寫文章時,我會先確定一個選題,這個階段就是洞悉期。而接下來的評價期,我會有邏輯地進行分析,確定這個選題到底有沒有可寫性。選題常常被推翻,因此這個階段非常令人頭疼。

最後一個階段是

執行期

。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克服拖延和干擾,將全部的注意力和時間集中在手頭的工作上。因此它常讓我們感到枯燥。

既然創造力的產生過程如此複雜且煎熬,那麼那些不為名利的創新者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作者發現,除了興趣,有一個關鍵因素,可以驅動人們在工作上的鑽研,那就是[

心流體驗

]。作者指出:

心流體驗發生在費力、有風險、且困難的活動中,這些活動能擴充套件人們的能力邊界,指引著人們不斷探索。

5000頁手稿、多項發明、涉獵20個領域:他的創造力我們學得來嗎?

當你進入心流模式時,你會有以下體驗:

明確知道下一步目標

不輕易受到干擾

不擔心失敗

遺忘時間

自我意識消失

注意力十分集中

心流體驗所帶給我們的這些好處,能夠驅動著我們的意志力,使我們可以聚焦於專業領域的目標,直到創新發生。

瞭解了創造力的執行機制,我們再來聊一聊如何培養或開發我們的創造力。

三個方法,讓你更有創造力

達芬奇的創造力,無人能及。因此如果以他為標準,去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那麼絕大部分人類都會失敗。然而,對我們普通人而言,關於創造力最有價值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讓我們變得比原來更有創造力,從而提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體驗。

①培養好奇心

你可能覺得,培養好奇心,那是小孩子該做的事,成年人沒有時間去玩那種把戲。然而作者卻認為,好奇心就是創造力的土壤。作者透過與眾多發明人的談話瞭解到:

富有創造力的人,即使年近九旬,卻也始終保持著孩子般的好奇心。

因此培養好奇心,是提升創造力的關鍵動作。

你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每天設法讓自己對某件事而感到驚奇:比如嘗試一件你覺得不會嘗試的事。

每天設法讓至少一個人感到吃驚:比如表達你從不敢表達的觀點

記錄上述那些驚奇時刻:以便日後回顧

跟住那些讓你產生興趣的事:不包括刷劇和短影片

5000頁手稿、多項發明、涉獵20個領域:他的創造力我們學得來嗎?

如你所料,最後一條的解釋是我自己加上的,因為作者不瞭解我們的生活習慣。

言歸正傳,作者的用意,旨在讓我們發現生活中更多的趣意,為創造力培植土壤。就像作者在書裡寫到的那樣:

當你開始付諸實踐,你便會感到,在日常體驗的表面之下,各種可能性在攪動著,這是在收集創造性的能量,是從童年起逐漸衰退的好奇心的重生。

②發掘心流體驗

正如前文所說,心流體驗是驅動發明者不斷鑽研的重要因素。因此,獲得更多的心流體驗,就更可能激發更多的創造力。以下方法可以幫到你:

每天有明確的目標:因為目標能讓你知道下一步該幹什麼,以保持專注

增加事情的複雜性:因為你無法一次又一次地從相同的工作中獲得樂趣。

給行動予以階段性反饋:沒有迴響的行動,堅持起來會非常辛苦,因此要懂得尋找或為自己提供反饋。

減少干擾因素:比如把手機調成靜音,解除安裝娛樂性軟體。

塑造你的環境:環境不一定非要多麼優越,而是令你感到舒適,如果整潔的關鍵能讓你更加專心,那麼就收拾乾淨後再開始工作。

以上幾種方法可以幫我們更好地獲得心流體驗,讓我們能在專業上全情投入,以遇見更有創造力的自己。

5000頁手稿、多項發明、涉獵20個領域:他的創造力我們學得來嗎?

③練習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對創造力而言,至關重要。發散型思維的訓練可以讓我們的思維保持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流暢性指向觀點的數量;靈活性代表完全不同的觀點;獨創性指的是觀點的獨特

。基於此,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訓練發散性思維:

想出更多的點子:比如,對某個關鍵詞進行頭腦風暴,找出更多意思相同的詞語

想出不同的點子:比如,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或者換一種價值觀去解讀某種現象

試著想出獨特的點子:例如,給自己起一個特立獨行的網名。

以上述三種方式進行思維訓練,可以幫我們拓展思維的邊界,長此以往,當我們在專業上遇到問題時,我們便更能夠找到創造性的答案。

〖寫在最後〗達芬奇的創造力,雖有天賦基礎。但也絕對有後天刻意訓練的因素,畢竟,他是一個善於思考問題和設計方法的人。

如果創造力真的能夠訓練和培養,就讓我們向達芬奇靠近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