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使人長壽?我讀書多,我說這是真事!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這句話告訴我們笑對養生保健的作用。可能您所不知的是,“唱歌”對人的身體也具有“笑一笑”同等的保健功效。

唱歌使人愉悅

傷心、憤怒會使人體產生很多危害物質,而唱歌恰恰能將這些物質排出體外,在歌唱的過程中,人的情緒也會慢慢地緩和下來。當您傷心或憤怒時,最好放聲高歌。

縱情歌唱,蕩氣迴腸。高歌一曲,煩惱皆忘。縱情歡歌,可以放鬆身心。

唱歌的時候,人會變得緊張,但當唱完一首歌后,唱歌的人會隨即放鬆下來,這一鬆一緊可以刺激因壓力而變得混亂的自律神經,舒解身心。

唱歌使人長壽?我讀書多,我說這是真事!

唱歌能夠釋放有助靜心的激素;投入地演唱可以活動到許多平時很難活動到的臉部組織,可以抗衰老、維護面板彈性、防止面板老化,以及改善更年期症狀。

歌唱還有助於情緒的通暢。在您全身心投入唱歌之時,可忘卻煩惱,心理達到相對平衡,還可調節情緒,把疲勞唱走。

唱歌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唱歌對人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中樞神經系統

唱歌能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主管情緒的中樞(即邊緣系統),從而調節情緒反應和情緒體驗;

唱歌能興奮下丘腦專門的“快樂中樞”,而抑制“痛苦中樞”;

在唱歌的刺激下,上行激動系統能保持一定喚醒水平和清醒狀態,啟用情緒,保持專注狀態;

同時也啟動抑制系統,降低皮層的興奮水平,有助於進入睡眠狀態。

自主神經系統

唱歌對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主要是啟用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從而提高抗應激能力,使機體從緊張狀態或高生理喚醒水平上鬆弛下來,恢復正常的生理水平與健康狀態。

神經-內分泌系統

唱歌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神經遞質系統的影響。

國內外研究表明,唱歌能刺激乙醯膽鹼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

唱歌使大腦中內啡肽量增加,因而起到鎮痛作用;

唱歌還能刺激大腦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物質的增加,從而調節腦垂體功能、腦電流、調整血壓、皮溫、皮電、肌電等。

唱歌使人長壽?我讀書多,我說這是真事!

唱歌可鍛鍊身體

唱歌還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唱歌是全身運動,如果唱歌的方法正確,可充分利用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和內臟。

要想唱好歌,就要動員全身各部位齊上陣,唱歌能激發調節身體各項功能,益於身心健康。

唱歌需要胸腹部運動協調,利於氣血的執行。

唱歌與練聲均能擴大肺活量,提高呼吸功能。據統計,一般成年人的肺活量是2500~3500毫升,而歌唱家的肺活量常在4000毫升左右。

經常高歌能調氣、運氣、養氣,既鍛鍊了全身肌肉又健腦。中老年人經常練歌還能激發對生活的信心和熱愛。

唱歌使人長壽

近年來,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從世界各國研究機構公佈的研究成果中分析,列出20個長壽方法,唱歌躍居榜首。

美國老年學研究中心透過調查發現,歌劇歌唱家的心臟功能和普通人相比更加活躍,唱歌能使人長壽。

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人發現許多知名歌手的壽命遠高於當時的平均壽命,故提出了歌唱可使人健康長壽的觀點。

現代研究表明,歌唱具有增加肺活量、改善迴圈、調節情緒和增強免疫力等益處。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唱詩班的成員在每次排練後,他們體內一種名為免疫球蛋白A(IgA)的物質含量增加了150%,而在一次公開演出後,這種免疫球蛋白更是增加了240%。

唱歌使人長壽?我讀書多,我說這是真事!

美國加州大學的羅伯特·貝克教授對唱歌的作用進行了長期研究,他表示:“壓力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而如果您對自己做的事情感覺很好,免疫系統就會得到增強。”

即使那些從來沒有經過聲樂訓練的老人,也能透過唱歌得到實際的益處,研究發現,堅持唱歌的老人去醫院看病和吃藥的次數更少,也更不容易摔倒。

正確的唱歌“姿勢”

唱歌雖然簡單,但也不代表躺著哼哼歌就能達到健身效果,下面我就來手把手教您正確的唱歌“姿勢”。

站著唱比坐著唱更好

站著唱歌,才能在一呼一吸之間加快全身的血液流動,腹部的力量能夠傳導到肺部形成聯動,發聲也更為自然、有力。

大聲唱比小聲唱更好

如果想要讓唱歌發揮出最大的健康價值,就要大聲唱出來,您會發現自己越唱越精神,越唱越開心。

慢歌比快歌更好

那些氣息悠長、曲調悠揚的歌,最適合大家鍛鍊心肺呼吸功能。只有給身體留出足夠的發聲時間,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全身的力量,達到健身的效果。

邊唱邊跳比光唱不動更好

歌唱者在唱歌的時候,往往要專注於歌曲的演繹,所以不會亂動。而我們更希望透過唱歌來鍛鍊身體,那就沒有比邊唱邊跳更有效的了!

天天唱比偶爾唱更好

研究發現,歌唱家、常年愛唱歌的老人比從來不唱歌的人更加健康長壽。而每天唱歌,比起每天跑步、游泳或者健身,更容易讓人堅持下去。

需要注意的是,唱歌鍛鍊千萬別在醉酒或者飽餐之後進行,這會導致血壓升高、心律過快。唱歌是一項有節奏的體內按摩。

唱歌時,氣息在身體內部迴圈,就像是按摩一樣,這是任何一項運動都代替不了的。

作者:張彩平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教授

【本文首發:家庭用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