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夫妻13年無償獻血4.38萬毫升,相當於10個成年人總血量

“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再去‘扎針’啊?我還要陪你們去!”4歲男孩遲洋笑盈盈地拉著父母的手說。孩子說的“扎針”是無償獻血,他的父母遲冰和王玲玲自2006年以來共獻血4。38萬毫升,相當於10個成年人總血量。夫妻倆均曾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這對獻血伉儷在公益路上互相鼓勵,相約“獻血到老”。

南皮夫妻13年無償獻血4.38萬毫升,相當於10個成年人總血量

妻子帶動丈夫,倆人獻出10個成年人總血量

33歲的遲冰和36歲的王玲玲現居南皮縣鮑官屯鎮大遲莊村,倆人都在建築構件廠打工。他們同為O型血,在相識相戀之前已各自踏上無償獻血路,婚後開始結伴獻血,兩股愛心力量擰在了一起。

說起第一次獻血的場景,王玲玲笑了。她說,十幾年前,路遇流動獻血車時,自己總要多瞅幾眼。她看到人們獻完血一臉自豪,瞭解到無償獻血能救急救命、對身體有利無害,便一直對獻血懷有一份憧憬。2006年8月的一天,王玲玲騎摩托車在滄州市區新華路又一次“偶遇”流動獻血車,因為她當時沒什麼急事,便停車上前做檢查,打算試一試。

“您好,一次最多能獻血多少毫升?”“獻全血一次最多400毫升,您騎摩托車來的,又是第一次獻血,獻200毫升吧!”“別人能獻,我也能獻。我要獻400毫升,多獻一點,或許就能多幫一個人!”……王玲玲性格豪爽,她不顧工作人員的勸阻,堅持獻了400毫升全血。

到家後,家人發現王玲玲胳膊上有針眼,知道她去獻血了,擔心獻血影響身體健康,對她一通埋怨。但王玲玲想到自己的血將用於治病救人,心裡滿是光榮感、自豪感。她開始瞞著家人去獻血,慢慢說服家人。“作為普通人,我做不出轟轟烈烈的大事。無償獻血是對社會做貢獻,做起來並不難,我要把這件‘小事’做好!”王玲玲說。

2010年,王玲玲獻了7次全血後,得知血小板純度和濃度更高,可以減少輸血副作用,臨床有較大需求,且獻血小板的間隔期比獻全血短。“獻全血要間隔半年,獻血小板只需間隔兩週,我獻血小板吧!這樣我就能經常獻血,幫更多的人了!”王玲玲一番樸實的話語,打動了在場的其他獻血者和市中心血站獻血屋的工作人員。從此,間隔期一到,王玲玲便趕往獻血屋挽袖獻愛心。

遲冰說,他在婚前獻過血,但因為家人的擔憂,他沒能堅持下來。遲冰2014年和王玲玲結婚,在妻子的帶動下,他也開始定期獻血了。

截至目前,遲冰和王玲玲的獻血量分別為2。44萬毫升和1。94萬毫升。

遲冰介紹,每當有親友擔心獻血影響身體健康時,夫妻倆就拿自己當“活教材”,為其消除疑慮:“無償獻血不會傳染疾病,不僅對身體無害,還能提高身體造血機能,降低血粘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你看我倆堅持獻血多年,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南皮夫妻13年無償獻血4.38萬毫升,相當於10個成年人總血量

夫妻比賽獻愛心,在孩子心裡種下愛的種子

“這對獻血夫妻特別棒,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滄州市中心血站機採科負責人李燕說,王玲玲懷孕前,總是和愛人遲冰風塵僕僕地從南皮開車趕來一起獻血。孩子1歲後,王玲玲馬上回歸獻血隊伍,夫妻倆還經常抱著孩子來,倆人輪換著獻血、看孩子。

“我孕期和哺乳期沒能獻血,耽誤了2年,所以愛人的獻血量已經超過了我。”王玲玲笑著說,在獻血路上,夫妻倆互相鼓勵,比著獻愛心。遲冰表示,他們希望在孩子心裡種下愛的種子,所以一有機會就帶著孩子去獻血。為保證血液質量,他倆飲食清淡,遠離菸酒,注意鍛鍊身體,收穫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們的孩子遲洋耳濡目染,小小年紀的他不僅明白了無償獻血是好事,還做起了爸爸媽媽獻血時的“小跟班”和“監督員”,獻血間隔期一到,他就興沖沖地提醒父母又該“扎針”了。

在獻血屋,夫妻倆坐上血細胞分離機,殷殷熱血緩緩流出,孩子看得出神,遲冰和王玲玲便藉機教育他,爸爸媽媽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獻的血能治病救人,希望他長大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孩子把獻血證拿在手裡玩,倆人又告訴他,獻血證不能撕,不能扔,那是爸爸媽媽的榮譽,是愛心的見證。

遲冰說,認定了獻血這件事,就要認真對待,給孩子做出表率。去年的一天,他和滄州市中心血站獻血屋預約了次日獻血小板。當晚,他一不留神多吃了幾塊肉,導致出現了脂肪血,不合格。“我一聽不能獻血,急壞了。回家後,我連吃3天‘全素宴’,逼自己喝了好多水,終於成功獻了血。”遲冰說。

2018年,遲冰、王玲玲夫妻雙雙獲頒“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在滄州市中心血站登臺接受表彰時,他倆的笑容格外燦爛。原來,遲洋在臺下用稚嫩的小手為父母鼓掌喝彩。看電視時,遇有輸血急救病人的新聞,孩子會問:“爸爸媽媽的血是不是也派上了大用場?我長到幾歲才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獻血?”……

“我們講不出什麼大道理,獻了這麼多血,只是覺得獻血很有意義。只要身體允許,我們會長久堅持!”夫妻倆堅定地說。

(燕都融媒體記者 代晴 通訊員 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