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籍為何被稱為偽史?論記錄的詳盡程度,中國人才是“工匠”

因為它們吹得太遠了……在普通人眼中,文明是有發展過程的,幾千年來一步步走到今天。在洋奴眼中:

洋大人是有天賦的。

五百年前的原始人,能突然睜開眼睛。不僅製造了飛機火箭和蘑菇彈,還創造了千年的歷史!洋大人是不可戰勝的。

如果中國和歐洲一樣具有“考古學”,那就很簡單了。不用說夏朝,上古唐虞都已經被發現了。畢竟,時間找對就行。你

挖了一個墳墓和一個金面具,就有臉說那是阿伽門農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無限期地推進時間。你不覺得這特無聊嗎?

另一個比方:特洛伊。事實上,那個地方叫特洛伊嗎?我不知道,但根據荷馬的史詩紀錄,小亞細亞那一塊挖了一座城市,所以他就是特洛伊。荷馬史詩……恕我直言,像格薩爾王一樣,

他是一部史詩

,而不是歷史的信史。這裡面有很多誇張之處。

西方史籍為何被稱為偽史?論記錄的詳盡程度,中國人才是“工匠”

而事實上,在小亞細亞的

愛琴海沿岸有許多希臘殖民城市

,甚至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亞半島上你怎麼知道你在挖“特洛伊”?如果那就是特洛伊了。二里頭就是的夏朝之都。無可爭辯。

還有更多關於羅馬帝國的故事。羅馬有一百萬人口,環境優美。你應該知道,現在的城市人口100萬,

再工業化後有各種先進的裝置支撐

,還是有很多問題。羅馬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例如:汙水問題。現代透過雨汙分流工程、汙水處理廠、化糞池和機械化糞池來解決這個問題。即使是這樣,

管道不時被堵塞

……你有下水道,是嗎?問題是,與高架引水渠不同,其汙水排放效果受到地形的嚴重限制,而且還存在排放到哪裡的問題。

根據中國古代的經驗,經過三四百年的運作,擁有一百萬人口的北京城“水都是苦的,鹹的”,整個城市都散發著惡臭此外,

羅馬恐怕持續了不止三四百年吧?

此外,羅馬的1億人口是如何養活的?沒有玉米、土豆、紅薯,

還要美美地吃麵包和肉?

最重要的是高盧和伊比利亞沒有大規模的開墾。羅馬靠玩雜耍養活1億人?

西方史籍為何被稱為偽史?論記錄的詳盡程度,中國人才是“工匠”

因此,實際上是現代的先進文明。非要被吹噓為領先時代數千年。最後吹遠了,並遭致了一個強勁的反彈,被人認為是錯誤的。當然了,說都是假貨,這屬於譁眾取寵,但是

你們

先開的

火車……

再一次,我沒有說西方現存的紀念碑和歷史人物是假的。我說過,西方考古學的態度是開滿火車的文字。例如龐貝:龐貝城有明確的歷史記錄(甚至包括對羅馬海軍救人現場的描述),

有出土文物證明其年代,還有明確的指向龐貝城的文物。

可特洛伊沒有。因為你既沒有挖掘出任何文物,也沒有《荷馬史詩》以外的信史。小亞細亞不只是希臘城市的所在地。為什麼其他地方不能是特洛伊?

克里米亞的古希臘遺址是不是?

在《史記》中有明確記載的夏朝,二里頭在這裡沒有明確指出一個叫夏的朝代定都於此,

中國考古學界還沒有得出結論

,如何用史詩作為歷史來證明文物?

再說中國史。即使是到了中古時期:英國威廉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時期始於公元10世紀,中國相當於宋朝。宋代有哪些史料?

陳傅良,南宋人,曾經說過:“這一朝代的國家文獻有

曆法、記錄、官史、重要會議、國令、典籍、數百個部門的特定指揮和典故

,還有三代以上的寶訓;而數百部小說、私史、官狀志銘和碑文是不可勝數的。”

中國古代史料並不是只有後代才能編纂。無論是廟堂還是知識分子都非常重視當代史的編纂。

以體裁來分包括

:1、起居注。即生活筆記。從太宗到宋末,300年來,基本上一直在延續。

2、時政記。君主和大臣討論的軍政問題記錄。“每月封送史館”。自太宗(983年)起,歷代皇帝的軍政記錄一直沒有被切斷。3、日曆。時間順序法。囊括詔書、傳記和公文等。內容眾多,僅高宗36年間,多達1000卷。

4、實錄。與日曆類似。區別在於更側重於作為史籍歸納。5、國史。也稱國史。人物誌。先三代150卷。仁、英宗120卷。神、哲、徽、欽宗350卷。國史也是宋史編纂的重要依據。這還不包括私人修史。如:《資鑑長編》、《東都政略》及《年要鑑》。

西方史籍為何被稱為偽史?論記錄的詳盡程度,中國人才是“工匠”

按照廟堂內容來區分。

基本史料共分17類,含:皇室制度、妃嬪、音樂、禮儀、公服、禮制、瑞邑、運歷、儒家思想、官職、選舉、飲食、刑法、軍隊、方域、藩夷、道教和佛教,例如:詔書、奏章、地方報告等。800萬字。

按照官民關係來區分:

24類。地稅、貨幣、戶口、專業服務、征討、城市購買、土地貢品、國家使用、選舉、學校、官員、郊區社會、祠堂、禮節、音樂、軍事、懲罰、經典、帝規和制度建設。470萬字。

按學科關係區分。

21類。天文學、律憲、地理、皇學、神聖文字、藝術和文化、聖旨、禮儀、車服、器皿、城郊崇拜、音樂、學校、選舉、官制、軍事制度、貢品、宮殿、食品和商品、祥符、120萬字。

還有續編《資鑑》,

單是註釋就有70多萬字。

作者查閱了很多資料。除了宋代的實錄和國史之外,作者還使用了大量的典籍、歷史、書籍、筆記、小說和家譜記錄。以及各類《要錄》(200卷)、《會編》(250卷)、《官修》等。

這並沒有包括多達

近1萬名作者,約1億字,1000冊左右

的一般性史料

。含:官員信函、編年體《備要》、紀傳體《談集》、《文集》、《散佚》還有地方誌。以及《公書判決》、《農書》、《營造法式》、《數學九章》……

史料不僅限於史書。通常意義上的24史只佔中國史料的一小部分!舉個例子。研究宋史的人如果想研究“婚外情”這個話題,

可以上至詔書

(指《宋詔集》),下到街上討論(指《兩宋方誌》或《宋人文選》中的“風俗”部分)。

中間還可以查官方的審判過程

(指宋代的司法史料,如《明宮書》、《清明集》),以及數百名官員的討論(指《大臣文選》),可以說整個帝國的各個方面都可以為你記錄,只要你願意,除了現場音影片無法恢復。

好吧,如果你說中國的史料是假的,我不會說中國人在歷史上追求真理的特質。即使你沒有研究過考據,如此豐富的史料來源

也會在不同的人和地方記錄同樣的事情。

你就不能比較一下嗎?那麼,你們是如何研究西方歷史的呢?

好,如果你說中國人不善於儲存古老的東西。藉助註釋,你現在還能讀《尚書》嗎?即使沒有註釋,有一定古文基礎的中國人也能理解吧?

那是三千年前的一篇文章。

你認為中國人擅長儲存嗎?

更重要的是,別忘了清朝還有一個

逆天的乾嘉派

。活生生修復了遺失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書籍。此前推出的《宋社要義》是清朝徐松根據《永樂大典》編撰的,而《二十四史》中的《舊唐書》也被曝光。這些人除了善於儲存東西外,還善於考證和求真。

在這些人的努力下,許多史料可以消除虛假,儲存真實。呈現給我們的史料基本上是由他們篩選出來的。簡而言之,說到歷史資料,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沒有什麼可以與中國相比。

這不是盲目的民族自豪感。

在傳統史學中,官方史書被稱為官方史,民間史料被稱為非官方史或雜史。歷史研究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就是

以正史為背景,查閱、比較各種史料,還原歷史面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史記》是官方的歷史。

《戰國政策》和《戰國家》是雜項的歷史。僅憑《戰國政策》和《戰國家書信》是完全不可能理解戰國曆史的,但只有透過《史記》才能

大致瞭解戰國曆史。

然而,《史記》中關於蘇秦的記載卻存在許多矛盾。

與下一次戰爭的國家政策相比,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史記》中關於蘇秦的記載因為錯誤而模稜兩可、相互矛盾。

官史如樹幹,雜史如枝葉。

中國正史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為中原歷史提供了一個主幹,也為與中國有交往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外國提供了一個主幹。這就是正史和雜史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