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給我的一個下午

“這是一座

屬於俠義

和儒學的城市,因此它屬於歷史。這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這更是我的家鄉——大美東平。”

——題記

今日是四月的最後一天,隨顏老師和小夥伴們參觀了王臺水滸影視城,到訪了州城梁氏父子狀元牌坊。此次研學,我知道了許多平時生活中不知道的知識,學會了學習的新方法,把歷史和文化在探究中理解以深化,感觸頗真而深。

王臺水滸影視城,是一處仿建宋代建築,古風濃郁。它穿越歷史雲煙,展現北宋民俗,交織著水滸故事。走進城中,既有歷史的穿越,又有地域的穿越,恍若在現代與大宋王朝、東平與東京汴梁中穿越,千年的厚重迎面撲來:東平府、端王府、太師府、太尉府……每一處景緻都訴說著耐人尋味的故事,讓人流連忘返。

州城是在原須城基礎上沿襲而來,稱它千年宋城毫不誇張。宋鹹平三年即1000年),因遇大水,導致在此北十餘里的古須城被淹,於是經知州上報朝廷決定在地勢稍高的汶陽原重修新城,用時兩年,1002年到今天已經過去1010年,稱其為千年宋城,絕不為過。宋城的牌坊和餘秋雨家鄉的牌坊不同,這些牌坊是為了紀念進士、狀元而修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紀念梁灝、梁固父子的牌坊。

歷史上一共有七對父子狀元,而這就是其中之一,可見東平人在宋朝是十分崇尚讀書學習的。讀過《水滸傳》的人都清楚,《水滸傳》中描寫的東平人多數都是豪橫、充滿俠義和具有江湖氣息的。但透過宋城研學,我知道了更為真實的東平民風——這其實是一座儒城和文化城啊,是元朝東平文士的“水滸戲”和《水滸傳》創作,讓後世的讀者知道了“俠義”的東平好漢,其實這是文學的虛構與穿越,瞞過了很多人還有我。

在研學中,我對課本上的美術史也有了更深的瞭解。“黃家富貴,徐家野逸”,這對應了北宋兩種不同的畫風:黃筌、黃居寀父子用筆的絢爛、徐熙、徐崇嗣家族的平淡,這些我們在《中國歷史》課本和《美術》課本甚至六年級《語文》22課《書黃筌畫雀》都有了解,這次在影視城端王府趙構的殿壁上看到兩種畫法的對比,經過顏老師剖析,去才真正體會了要義與差別,以及中國畫的主旨與畫風沿襲傳承。

這裡的城牆上,還殘留著古老的痕跡;這裡的學堂中,文化的經典還在傳頌;這裡的山野間,好漢們的故事還在被講述。在這裡,歷史與現代相交織,在山野湖泊間織成一張絢麗的長卷,讓後來者讚歎與流傳。

我要做畫上添彩的新好漢、小學士。

“宋”給我的一個下午

(作者:

解洪楷,

本文由著名學者顏建國傾情推薦。

顏建國,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宋元文化研究專家,系中國散文學家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數家報刊專欄作家,著有《元朝東平學派》《蘇軾與東平文士考析》《文宗義脈》《春風有約》《家鄉的石板坡》等專著。本文由作者獨家授權釋出,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