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柳宗元又被世人稱作“柳柳州”?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西)人,因此後人稱他為“柳河東”,是與韓愈並稱為“韓柳”的文章大家。自北魏時期以來,他的祖上各代就曾有多人為官,是名副其實的官宦之家。柳宗元雖然出生在安史之亂以後,但童年時也經歷過那場大亂的餘波—藩鎮戰爭。他成長於外有藩鎮割據、內有宦官專權的唐德宗時期。宦官本是為皇帝服務的人,但當其權勢越來越大時,往往會讓皇帝受到威脅;當時的宦官除了把持朝政外,還掌控著中央禁軍“神策軍”。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後由太子李誦即位,是為唐順宗。順宗早已對宦官專權深惡痛絕,於是在初登大寶之後,立即重用自己在東宮當太子時就輔佐他的王伾、王叔文等人,準備大展拳腳進行一番改革。

為什麼柳宗元又被世人稱作“柳柳州”?

在此之前,王叔文的周圍已經集合了一批政見相同的官員,組成了一個政治集團。柳宗元因與這些人有過交往,並且意氣相投,因此也加入了這一團體。順宗即位后王叔文秉政,柳宗元也被提拔為禮部員外郎,掌管國家禮儀、祭祀和科舉等事務,職責不可謂不重大,但還是以文職、虛職為主,這可能是因為當時柳宗元還比較年輕,而且更多地被認為在文學方面才華出眾的緣故。王叔文革新集團掌權後,開始罷黜貪官、減免苛捐雜稅、取締宮市,並啟用賢能;在掌握朝廷財政大權後,還試圖解除宦官手中的兵權,只因遭到宦官的強烈抵制而未果。這一系列迅捷無比的舉動,引起宦官的警覺以及不祥預感,他們以俱文珍為首,勾結地方態度強硬的藩鎮以及朝中反對革新的大臣,一起展開了反攻,發動政變迫使順宗退位,並將皇位傳給了他們所選立的太子。

為什麼柳宗元又被世人稱作“柳柳州”?

這次革新如曇花一現,很快就失敗了。“二王”(王伾、王叔文)均被貶官,一人病死,另一人被皇帝賜死;這一集團中的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及韋執誼等八人相繼被貶為邊遠地區的司馬。所以後人稱他們為“二王八司馬”。又因為順宗即位後改元“永貞”,所以這次改革也稱“永貞革新”。這場革新之所以如此短壽(僅146天便告夭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順宗的身體非常糟糕,根本無力承擔領導者的重任;其次是德宗時代的積弊已深,積重難返,革新勢力剛上臺,根基未穩,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失於操之過急;第三,革新集團內部也不夠團結,而且並非人人品行都非常可靠,加之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缺乏靈活策略與長遠目光,也造成了內部的分裂。柳宗元受到這次事件的波及,先被貶為邵州刺史,又被加重貶為永州司馬,直到10年後才被召回京城(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流傳後世的詩文佳作)。被召回後,柳宗元依舊沒有得到重用,又被改貶為柳州刺史,沒多久便在當地去世,故後世也以此稱他為“柳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