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和我們今日看到的有何不同,龍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玉中的另外一種紋飾或者說造型,它就是具有神話色彩的“龍”。“龍”,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伴隨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從彩陶、青銅器、瓷器、玉器中都有龍的紋飾甚至是造型;從皇家精美的奇珍異寶到百姓的傳家寶物,龍的身影無處不在。龍也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一直延續至今。

古代的人和我們今日看到的有何不同,龍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靈異神物,乃萬獸之首。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又據《管子。卷十四》記載:“龍生於水,被五色而遊,故神,欲小則化如蠶燭,欲大則藏於天下,欲上則凌於雲氣,欲下則入於深泉,變化無日。”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而另一說法是“嘴像馬,眼像蟹,須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獅,鱗像鯉,身像蛇,爪像鷹。”但無論龍的形象有多種,無外乎就是龍具備了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不僅龍的形象說法不一,它的起源也有多種;一種說法是起源於鱷魚;另一種說法是起源於馬。但無論源於什麼,龍都是由一個具象的動物逐漸演化為一個抽象的“神”。幾千年來龍也由早期的相對抽象的形象慢慢演變、發展成為我們所熟知的形象。

古代的人和我們今日看到的有何不同,龍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紅山玉豬龍

距今五千多年以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的龍造型(C形龍和玉豬龍)在造型上近蛇形,看似張目昂首,形象生動,但工藝製作較為簡單,只在龍頭及五官進行淺陰線的琢磨,形制厚實古樸、稚拙。

商代玉器上的龍紋、耳俱全,大眼巨口,多有足,整體則更為精細、繁褥。龍身滿飾各種幾何紋,從勁脊到尾部有扉稜狀凸起,顯得沉穩威嚴,有一定的神秘感。

古代的人和我們今日看到的有何不同,龍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西周早期龍角多仿鳳冠,耳俱全,口平張。上下唇長而向外翻卷,多為一足,爪分三指或四指,龍身多飾有鱗紋及重環紋、雲紋等。西周晚期龍紋常以多種變體形式出現,有的頭、身、足、尾已分不清楚。

春秋戰國時期龍都是獸體,細尾而卷,張大口,頭有角呈後卷狀。龍角也由商代粗短的蘑菇形,發展為曲層和分枝。出現了龍蛇、龍鳳、龍虎以及動物紋與谷紋的組合。

古代的人和我們今日看到的有何不同,龍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漢代的龍紋基本分為兩類:一類龍的尾部與軀體渾然一體沒有界限。龍之四腿取自虎腿。另一類龍的尾部與軀幹有明顯界線,頸部與軀幹較長、加入了蛇的特徵。這一時期龍不僅是通天的神獸,能給人類以神的關照和庇護,是人們心中典型的吉祥瑞獸。

唐代的龍基本完成了中國龍的形象;或盤繞升騰,或屹立靜臥;尤其是昂首挺胸,尾部與後退盤繞在一起優美生動的線條和莊重富貴、泰然自若的神態,給人以自信和力量。體現了唐代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景象

古代的人和我們今日看到的有何不同,龍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宋代的龍常穿越於花草之中或遊戲於海水祥雲之間,表現了龍變幻莫測之能。龍紋的身形較短,張口怒目,須向上自然舞動,脖子較粗,四肢剛勁有力,三爪鋒利尖銳,襯托數朵雲紋,宛如騰雲駕霧,顯得雄壯有力;此時的龍更趨向於獸,多作飛行狀。此時龍紋形態藝術化、圖案化的色彩更濃。其幾乎完全被納入藝術的軌道。

古代的人和我們今日看到的有何不同,龍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元代龍頭趨於扁長,雙腿粗壯如火焰,雙目小而有神,龍角多似鹿角伸向腦後,須、發、肘毛揮酒飄揚,龍頸細長彎曲,背鰭多整齊密佈。

古代的人和我們今日看到的有何不同,龍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明代龍角、發、須、眉、鰭、鬣、肘毛一應俱全。龍鼻端多被處理呈“如意形”且無論龍頭俯、仰、正、側,鼻端如意仍多保持完整 形態。另外明代興起了正面龍紋,其龍首作正面像。頸自頭上部下彎,呈提樑狀。其角、發、須、爪背分列兩側,龍尾多向上卷。

清代龍鼻頭的“如意”狀花結縮小或消失,角變得特別醒目,根部粗大圓壯,從眉端凸出長起,增加了雙目的深邃感,每隻角部分一長一短兩叉,對稱地向後揚起,發須連在一起。龍身勻長,鱗鰭整齊細密,爪為四爪或五爪。

古代的人和我們今日看到的有何不同,龍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