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商朝後期,渭河流域的姬姓方國周城邦越來越強大,附近的好些小國都依附他們。周文王姬昌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為“西伯侯”之後,滋生了取代商王朝的想法,便有了掃除西部大後方所有安全隱患,再推翻商朝的戰略構想。在這個戰略構想中,涇河流域、達溪河中上游的密須國就成了他們首先要消滅的戰略目標。

這裡所說的密須國,在今天的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境內,國君姓姞,也是黃帝的後代。密須國的治所密城,在今天靈臺縣百里鎮。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據記載,密須國有商王朝賜予的“密須之鼓”,是鎮國之寶。密須國得到商王朝的授權,代管阮、共(在今天的涇川縣)、盧(今天的華亭縣)、虞(今天的隴縣)、芮(今天的崇信縣)等方國(這些方國的位置和今天的行政區劃分有出入,是大致方位)。

這個時候,密須國給周朝提供了出兵的理由。據《詩經·大雅·皇矣》記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意思是密須人依仗自己較強的實力,攻打了北邊的小國阮國和共國。於是,周人高喊維持秩序的正義口號,大舉進兵。

一時間,戰爭的陰雲籠罩了達溪河兩岸。我們可以想象,西伯侯姬昌率領的周軍旌旗飄揚,士氣高昂,將士們披甲執銳,以一當十。於是,在並不很激烈的戰鬥中,密須國的國君被捆綁起來,成了周軍的俘虜,密須國滅亡了。密須國滅亡之後,西伯侯把原來的姞姓改為自己的姬姓,並讓密須國的貴族來管理這個地方,稱為密國。

西伯侯姬昌滅掉密須國之後,率領軍隊順達溪河而下,到了達溪河與蒲河交匯的地方,姬昌讓軍隊駐紮下來,徵用當地民眾在達溪河的北岸、荊山腳下修築一個寬大的土臺,他給這個土臺取名“靈臺”,要在這裡慶祝勝利,登臺祭天。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按照“天子祭天,諸侯祭地”的傳統禮儀,西伯侯是沒有資格祭天的。但在那個時期,商朝經過550多年的統治之後,國家政治腐化,軍力衰敗,王室過著窮奢極欲、花天酒地的生活,底層人民吃不飽肚子,還有各種嚴刑峻法,甚至被當作牲口一樣殺掉陪葬,或用來祭祀。於是,針對商王朝不滿的情緒遍佈各個階層,周王朝順應天意,有了和商王朝分庭抗禮的契機。

姬昌之所以要搞聲勢浩大的祭天活動,首先,他感謝並祈求上天的繼續保佑,讓更多的方國能歸順於他;其次他是要“秀肌肉”,讓各國看一下自己的實力和決心:滅掉一個較大的方國不費吹灰之力。第三,透過舉行閱兵儀式,讓國人產生自信心;最後一個原因是挑戰商王朝的權威,試探一下商王朝的態度。

西伯侯讓巫師用龜甲占卜了具體的日期,他們做好了各種準備工作。選擇毛色純正的牛、馬,叫作犧,宰殺後作為貢品敬獻,叫作犧牲。除作為犧牲的貢品外,西伯侯姬昌還向上天敬獻繳獲的密須之鼓,以及各方國帶來的鎮國之寶。這些被稱為幣的東西,是五種顏色的玉圭,是由商天子賜給他們的,作為權力的象徵,平時貢奉在封地的祖廟裡,逢年逢節祭拜。一時間,荊山腳下彩旗招展,迎風飄揚,西伯侯的軍隊鮮衣亮甲,有序排列,附近的方國都來捧場。在鑼鼓喧天中,大臣和來賓們各就各位,聲勢浩大的登臺祭天活動開始了。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姬昌帶領群臣、來賓三拜九叩,敬香焚表,虔誠的誦讀祭文,祈禱上天保佑周的事業興旺發達。之後,西伯侯姬昌面對眾人表示:密須國對周不恭敬,而且恃強凌弱,應該被消滅掉。周的事業發展到今天也不容易,我們得再接再厲,發展得更好!

整個過程隆重繁複,成為那一時期的重大事件,被後人記錄下來。消滅密須國,築靈臺祭天之後,西伯侯姬昌率軍回到了西岐,靈臺作為周王朝早期重大活動的遺址,保留了下來,這就是今天荊山腳下的古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秦時,在靈臺東邊的邵寨和西邊的百里分別設立了“鶉觚、陰密”二縣。

隋大業元年(605年)分鶉觚縣置靈臺縣,取文王伐密築“靈臺”之意,靈臺縣名始見於史冊。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1933年,安徽潛山人張東野出任靈臺縣長,他在任的兩年內,在古靈臺的遺址上,復修了靈臺,併發函邀請民國中央政府各位大員、各省軍政要員、社會名流題辭,勒碑鑲嵌於復修之後的靈臺四周,洋洋大觀,共有題刊碑石130餘方。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靈臺縣委、縣政府對文革中遭到破壞的靈臺進行了重修。

重修後的靈臺氣勢恢宏、古樸典雅,恢復了碑廊等遺存,也成為靈臺縣的標誌性建築和最主要的文化旅遊景點。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

參考資料:

1。景顥 編著《平涼史事》(2016年 西北大學出版社)

2。田志義 主編《靈臺史話》(2007年 甘肅文化出版社)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周文王伐密須國築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