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光輝的一生(六)父親的少年時代

1930年6月25日,我的父親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柳埠澇峪村出生,小名叫秋子,大名叫劉延玉。當時他的父親劉志聖三十來歲,母親李煥美二十六七。

生了一個男孩子,一定是當時劉家最為喜慶的事情。這件事,儘管對劉家來說是件大喜事,但在歷城、在山東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不過是那年誕生的千千萬萬個嬰兒中的一個。

那時候,一個窮鄉僻壤,當然沒有照相裝置,因此,父親小時候究竟什麼樣,我們自然不得而知。但是他的生活環境,我們可以有個大致的瞭解。

父親出生在劉府的四合院——中院裡,在這個家庭中排行老四。父親的侄子劉善同回憶說:“劉府四合院,人們習慣稱中院。不知道是按照規模,還是按照建造先後,村裡老百姓說中院,大家都知道是劉家四合院。

中院承載了劉府先後七代人的生息繁衍,見證了劉府上下一百多年的的榮辱,在中院裡發生過數不清的事件,有的神奇,有的荒誕,有的悲傷,有的歡快,每一個事件都牽動著一代人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

以下是父親的孫子劉慶禮回憶:我不記得四合院到底有多大,但是我記得四合院裡有多少人。我不記得四合院裡發生了多少故事,但是我知道四合院天天有故事。

平凡光輝的一生(六)父親的少年時代

現在,三爺爺住的這個別墅就是當年四合院的概況。兒時的我們天天是在打打鬧鬧中長大的。雖然過去了四十年,但是,我至今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我當時和我爺爺住北屋,我父母和弟妹住西屋。三爺爺和奶奶住西屋兩大間,還有一個南屋岔子,一間小南屋兩個姑姑住。大奶奶天天在小東屋做飯攤煎餅,四合院,雖然不大,但是,他用博大情懷,容納我們十九口人。一起生活,一起奮鬥,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摸爬滾打。

平凡光輝的一生(六)父親的少年時代

在那極其貧寒的日子,大家一起拾柴火,一起娛樂,一起吵架,一起去大門口劉善新叔叔的小南屋吃月餅,一起吹牛聊天,沒事晚上一起捉迷藏。

四合院的牡丹一直伴隨我們成長,他的芬芳漂香四合院的每個角落。

就是在這個四合院中,父親和他的爸媽、三個哥哥、一個妹妹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父親的孫女劉慶燕回憶說:“爺爺的父親去世的早,老奶奶拉扯他們子妹五個,很不容易,爺爺排行老四,還有一個妹妹,家裡雖窮,老奶奶卻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只要有機會就讓孩子們都去讀書,就連姑奶奶也是飽讀詩書,爺爺說他趕上的機會不好,日本來侵略,他只上了三個月私塾就停了,這三個月他只學會了仿字,這也為他後來當兵學習打下了基礎。”

劉慶燕回憶:“因為家裡窮,怕日後說不上媳婦,老奶奶給四兒子提前說了童養媳,就是我奶奶,奶奶說她來到這個家的時候才六歲,那時候爺爺十四了,大約懂點什麼,老奶奶總是讓爺爺帶著奶奶去推磨,爺爺死活不帶,奶奶卻不懂,就乖乖地跟在爺爺後面。這些是奶奶告訴我的,她這一跟就是一輩子。”

父親和他的母親、兄弟姊妹等一大家子十幾口人一起生活在劉府的四合院——中院裡,一直到公元1964年10月13日,兄弟四人各自成家立業,才分家單獨生活。

分家合同這樣描述:“立分授書人,餘所生四子,長子延福,次子延祿,三子延禎,四子延玉。俱已婚配,各皆成人。今因年邁力衰,故一家之政,不願自治也。今承街親、族人、親友、母親之命,將前族所遺之業,及一切房宇器皿皆按四股均分,佔鬮為定。

劉延玉應分大河北之屋五間、西屋地基三間,其他地基皆歸福祿禎,字號三股,所有興祥字號無有,自分之必有長短不齊,平天而有命也。此書大家情願各不追回。立騎縫合同存照。

街誼:李啟民王傳貴

族人:劉志俊劉延曾劉延山

親友:李煥盛李煥亭代字

李萬永押

公元1964年10月13日立”

平凡光輝的一生(六)父親的少年時代

合同中說我父親除了分到北邊五間房子之外,在南邊也分了三間,可能是小南屋那個位置,還有李萬玉家裡那一間。後來小南屋那個地方變成了大街,就成了公家的土地了。

平凡光輝的一生(六)父親的少年時代

分家的時候,我們這個大家庭裡一共有15口人。現在想一想,奶奶是真不容易啊,帶著這15口人,大部分都是孩子,是怎麼生活的呢?困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父親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悲苦的,但也是快樂的,在中院裡他學會了堅毅、忍耐,逐步了形成了他純樸善良、勤勞勇敢、熱誠勤勉,客觀公正,誠實守信的精神品質,為今後的人生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礎。

壹點號 潦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