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全球最怕老!專家:50歲不算老,這是生命最好的年齡

提到“50歲”,你會想到什麼?

有人說,是皺紋,是白髮,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惶恐。

專家說,其實50歲,是自在,是成熟,是正午的陽光,溫暖而充滿生命的活力。

中國人全球最怕老!專家:50歲不算老,這是生命最好的年齡

“人生七十古來稀,前除年幼後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明代詩人唐伯虎的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的短暫。

過去,由於人們平均壽命短,二三十歲便屬於中年了,活到耄耋、期頤之年的人十分罕見。如今這一情形已發生劇變。

丹麥老齡化研究中心主任卡雷·克利斯滕森在其新書《50歲,人生正午時—80歲不再是耄耋》中寫道,50歲才是生命歷程的中點,此時的人生就像正午的陽光,耀眼又充滿活力,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活過百歲。

專家,告訴你人到50,後半生該如何健康度過。

中國人最懼怕衰老

英國針對全球12萬人進行的調查發現,中國人最怕老,45~54歲中國受訪者中,超半數認為自己已經老了,且28%的受訪者會因此沮喪,想到孤獨、疾病等消極字眼。

該書編譯作者、南丹麥大學教授、老齡健康遺傳流行病學研究專家我們,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年過半百後即便身體硬朗,心中也多少有點“歲月不饒人”的失落感。

“老無所用”心態要不得

中國人全球最怕老!專家:50歲不算老,這是生命最好的年齡

對中國人來說,“老無所用”是普遍心態,尤其是退休後,人們通常會給自己負面的心理暗示,擔心健康問題,缺乏抵禦衰老的信心,逐漸放棄興趣愛好,失去人生目標,缺乏認同感和價值感……這種精神上的恐慌會進一步加速生理衰老。

有些老人則將注意力轉移到孫輩身上,為孩子做飯、接送上下學,將自己的人生活過成了別人的。東方傳統文化常給上了年紀的人設定條條框框,這種約束抹殺了晚年的精彩。

50歲,要學會享受生活

其實,人到50歲,應該將這種“過一天,少一天”的心態轉化成“過一天,得一天”。盡情享受生活,衣食住行都以舒適、自然、放鬆為準則。

50歲後的人,應當學習放鬆心情,感受一縷陽光、一片白雲、一朵鮮花、一杯熱茶、一個陌生人的微笑……從這些小細節中,獲得生活的激勵,感受生命的美好。

50歲,風華正當年

縱觀全球,近一兩百年以來,大多數國家的平均期望壽命都在快速增長。

英國在1800年是全球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但女性平均期望壽命也只有40歲,7。5%能活到80歲,活到100歲的機率幾乎為零。

中國人全球最怕老!專家:50歲不算老,這是生命最好的年齡

1800年以後,女性平均期望壽命的世界紀錄呈直線快速上升,如今由日本女性保持,平均期望壽命為87歲,81。2%能活到80歲,是1800年時英國女性的10。8倍,活到100歲的機率躍升為6。9%。

中國1950年女性平均期望壽命約為45歲,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估算,2010年女性期望壽命已提高至77。4歲,平均每年增長0。54歲。

人們壽命延長的原因

譚啟華分析說,人們的老化速度變慢、老年生活更健康,並不是進化的結果,而是過去的環境、醫療條件太差,人類沒有機會展現長壽基因。

現代科技的進步和不斷出現的新事物,讓人們處於持續學習狀態,激發腦力,自理能力更強,同時壽命隨之更長。

在談到人類壽命極限時,譚啟華表示,壽命就像奧運比賽,世界紀錄不斷被打破,永遠無法預測極限在哪。我們能做的,只有滿懷期望,併為之努力。

50歲不再是“老人”

中國人全球最怕老!專家:50歲不算老,這是生命最好的年齡

由於壽命延長,年齡劃分也出現重大轉變,從丹麥字典中可見一斑。

克利斯滕森在書中提到,1950年版的丹麥字典將“中年人”定義為“年齡處於中間階段的人,35~50歲之間”;2005年版則將其定義為“青年與老年之間的年齡段,45~60歲之間”。1940年時,美國老齡研究院的研究物件為40~60歲的人,而現在主要研究85歲以上老人。

這些變化都說明了50歲不該被繼續歸類為老年人。

譚啟華告訴記者,雖然年齡增長會帶來體能和認知功能的下降,但也會獲得智慧與人格魅力:經驗的積累,讓人在處理事情時能選擇更妥當的方式。心境的成熟,讓人不再衝動,坦然面對生活。

綜合來看,50歲年齡段才是生命的最高峰,雖然體力稍微不如從前,但在事業、家庭等方面達到頂峰,是青春活力與老年體驗的最佳平衡狀態。

醫學之父的健康生活觀

人類壽命不斷提高,百歲不再罕見,未來的長壽生活可能存在各種挑戰。克利斯滕森說,要想50歲後健康幸福地度過下半生,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遵守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健康生活觀。

走路——

是最佳良藥

中國人全球最怕老!專家:50歲不算老,這是生命最好的年齡

希波克拉底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強調飲食和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其中最著名的要屬“走路是最佳良藥”。近年來,這一觀點得到科學界支援。

多項研究表明,每天走路30分鐘就能降低患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鬆和癌症的風險。

飲食與運動——

必須平衡

希波克拉底還說,適合個人所需的營養和運動量,是實現健康生活的最安全方式。這一觀點相當於如今我們提倡的“吃動平衡”。

建議大家每天吃12種以上的食物,適量攝入谷薯類、蔬果、水產品、畜禽肉、蛋類、奶製品、豆製品和堅果;每週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的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

良好心態——

是長壽的前提

中國人全球最怕老!專家:50歲不算老,這是生命最好的年齡

“人的內心感受也很重要。”譚啟華說,研究發現,自認為比同齡人更健康的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真的變得更好。

研究發現,在1990年兩德統一之前,東德80歲老人的死亡率比西德高20%,但統一了僅僅六七年,東西德80歲老人死亡率便趨向一致。這一壽命變化的原因除了東德物質條件得到改善之外,還與老人和分離多年的家人團聚有關。

強烈的生存慾望、良好的生活心態,本身就是延年益壽的秘訣。

專家說,長壽是複雜因素現象,基因只佔20%左右,主要取決於環境,但沒有某項單獨行為能保證長壽,因此要堅持健康生活方式,以積極的態度應對老化,開心、滿足地迎接下一個生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