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中國園林建造歷史悠久,其造園藝術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早在周武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由於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後來的繪畫、詩詞等藝術的影響,中國園林追求的是一種意境,甚至不少文人、畫家都將繪畫所描寫的意境融貫於園林的佈局與造景之中。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透過山、水、建築、花木的營造與配合,來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中國的園林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學者安娜在紫禁城雜誌發表的《 從園林規劃的角度看紫禁城御花園》一文中,有以下研究看法。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紫禁城內御花園景觀(網路配圖)

中國古典園林有不同的分類方法,但是無論哪種分類方法,皇家園林在中國園林中都佔有一席之地。在以往古典園林的研究中,基本都是從美學的角度來研究,本文以明清皇宮紫禁城中的御花園為例,從另一個角度——景觀設計來闡述古典園林的設計思想。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紫禁城內御花園景觀

古典的園林景觀設計,離不開四大要素—山、水、建築和植物,透過築山、理水、建築營造和植物配置等造園手法,將自然與人工巧妙結合,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視覺效果,透過造園四要素的不同形式與組合,構成各異的園林佈局與空間,從而創造出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園林景觀。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紫禁城內御花園景觀

紫禁城中的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位於坤寧宮的北面,是典型的前宮後苑的格局,由於受紫禁城整體佈局的影響,御花園的佈局採用了縱橫規整、左右對稱的幾何式格局,園內佈局緊湊、因地制宜、廊院曲折,在莊嚴整齊中力求變化,設計風格與一般園林隨意自由的常見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凸顯了設計師的獨到匠心。御花園主要的規劃設計如下。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紫禁城內御花園景觀

堆山壘石:“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在古典園林當中是非常重要的表現手法。御花園有四組假山,分別在欽安殿的東北即堆秀山、養性齋前、四神祠南、絳雪軒前,其佈局及表現手法即對稱又有區別,最著名的當屬堆秀山,堆秀山是用太湖石堆砌疊高14米而成,由於太湖石有多窟窿和褶皺紋理、形態各異、玲瓏剔透的特點,能夠充分體現石質的“皺、漏、瘦、透”之美。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紫禁城內御花園景觀

因此設計師們在這樣狹小的平地上,將太湖石疊壘成既有怪石嶙峋、岩石陡峭的崇石峻嶺,又有酷似雞、狗、豬、猴、馬、兔等“十二生肖”的動物形狀,於不規則中表現渾穆古樸、靈秀飄逸,在彎曲歪扭的線條中表現變化多端的韻律,為我們創造了“咫尺山林”的自然意境。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理水:水是園林的靈魂。理水的方法很多,因為水有多種表現形態,比山的表現力更為豐富,不僅可根據面積來劃分大小,還可以根據地形地貌設計成或開闊疏朗或瀑布疊泉或縈廻幽深或養魚植蓮的形式。御花園堆秀山前有一對石刻石獅馱石盆,石盆中有蟠龍噴水,形成水噴泉景象,石盆中水盛滿後,沿石盆邊水外溢形成水簾,水花四濺。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在中國的園林設計中講究依山傍水,而且最好還是傍活水,但紫禁城內缺少這種自然的山水,設計師巧妙的利用造瀑、造泉這種手法造水,來實現動中有靜,靜中又潛伏著動,這種動靜結合,為御花園增添不少情趣。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紫禁城內御花園景觀

為了滿足人的親水心理需求,一般講究建築與水體相互依存,主要有建在水體之中或孤島之上的湖心亭;建在水邊,依岸而作,面向水域的水榭;還有橫跨於水面之上的橋、橋亭、橋廊、水閣等建築形式;連水的建築不論亭臺樓閣,除了前面的主要平臺外,為了突出建築的地位,使其前部架空而挑出水面之上,水域延伸至亭臺底部,使水有幽深的無盡之感。

景觀設計的代表作:紫禁城御花園,與其內涵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

當人行至亭臺樓榭之上的時候,給人一種迴歸自然、融於自然的心理感受。御花園的浮碧亭與澄瑞亭就是這種連水的建築,它們分別位於御花園的東北隅和西北隅,且左右對稱,其下是單孔拱券石橋,橋身居水池當中,南北橫跨水池之上,池內養魚並栽種睡蓮,人在亭中即可觀景,又是景觀,這種設計具有情景交融的詩情畫意,使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