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帝王之都,為何後來遷都北京,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瀋陽,作為遼寧的省會是一座飛速發展中的城市,可誰又知道它卻是統治中國267年清代王朝的發祥地,在歷史的長河裡,瀋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曾經的帝王之都,中國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有著怎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曾經的帝王之都,為何後來遷都北京,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瀋陽視覺

瀋陽,清朝的發祥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裡的奉天指的就是瀋陽,中國歷史上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人們第一個就會想到北京故宮,那麼你們知道第二個是哪裡嗎,那就是瀋陽故宮,那為什麼後來又會遷都北京,瀋陽故宮究竟有著怎麼的故事,帶著諸多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盛京城的一宮兩陵

曾經的帝王之都,為何後來遷都北京,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清朝古都

瀋陽故宮又稱為盛京皇宮,距今400多年曆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這是清朝入關前的發祥地,清朝入關遷都北京後,瀋陽故宮被稱為“留都宮殿”

瀋陽故宮建地面積達六萬多平方米,共有建築114座500多個房間,至今儲存完好,收藏著大量的奇珍異寶

曾經的帝王之都,為何後來遷都北京,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大政殿

始建於1625年努爾哈赤時期,建成於1636年皇太極時期,後經康熙和乾隆時期改建擴建,才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瀋陽故宮,瀋陽故宮分為東,中,西三路,東路為大政殿和十王亭,是皇帝舉行大典和清八旗辦公的場所,中路為後宮居住生活的地方,期中鳳凰亭是皇帝用來舉辦慶典宴請和主要的政治活動場所,中路最吸引我的是永福宮,它是赫赫有名的孝莊皇太后的寢宮,1638年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就出生在這,而西路則是康熙年間修建完成的,西路建有戲臺、嘉蔭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是皇帝東巡盛京時看書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

1644年隨著滿族的不斷強大,順治帝考慮到軍事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決定遷都北京,這標誌著清王朝正式成為了統治全國的中央政權,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三日,清

攝政王

多爾袞統清兵入

北京城

。十月初一,順治帝御皇極門,昭示天下,“定鼎燕京”

曾經的帝王之都,為何後來遷都北京,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瀋陽故宮

瀋陽還埋葬著兩位帝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清福陵,位於瀋陽東北20華里處,故簡稱東陵,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與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寢,始建於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直到崇德元年(1636年)大清建國封陵號“福陵”,也是清朝開國的第一座皇家陵墓,也是儲存完整的陵墓之一,沒有考古和未被盜取,現存建築32座,建築以神道為中軸線分佈,佈局規整層次分明,建築風格是以滿漢文化於一體,佔地面積達54萬平方米,自然景觀和周邊環境賞心悅目頗為壯觀,1929年立為公園對市民開放,1988年被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陵是古城瀋陽的一顆璀璨明珠,每到春夏季節更是瀋陽人的週末旅遊勝地,參天古樹,紅牆琉璃瓦,青石臺階,那麼的莊嚴又不失浪漫,迴歸自然讓你心曠神怡

曾經的帝王之都,為何後來遷都北京,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清福陵全景

瀋陽還有一座陵墓,埋葬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愛新覺羅皇太極,它就是清昭陵

曾經的帝王之都,為何後來遷都北京,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昭陵

清昭陵,位於瀋陽古城以北10華里處,故簡稱北陵,是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與一大批后妃佳麗,陵寢佔地16萬平方米,整個陵寢按照前朝後寢的建築原則建造,坐北朝南,由前中後三個部分組成,主體建築以神道為中軸線兩側排列建造,仿照明朝陵寢而又不失滿族特色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今儲存完好的皇家陵園建築之一,也曾有考古學家嘗試探墓,據傳說清昭陵機關重重,1982年清昭陵被立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清昭陵始建於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八年(1651年)初步建成,順治元年(1644年)封其為昭陵,後又經康熙,乾隆,雍正等多朝代改建擴建,民國十六年(1927年)被立為公園對市民開放,北陵公園內綠樹環繞,碧水青山,是我們80後對同年的美好回憶之一,它就像是隱身鬧市中的一處室外花園

曾經的帝王之都,為何後來遷都北京,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昭陵全景

走進一座城,瞭解一段歷史,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魅力,

本期就到這裡,喜歡的小夥伴點選關注訂閱,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