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寒鴉和牧人》想靠伊索寓言教你學做人,呵呵

眾所周知,伊索寓言的結尾總是愛帶上個做人的小道理,而做人嘛,誰都是第一次做,道理嘛,怎麼講都可以講。是有多麼自我中心的人才會天天想著給別人講道理?今天拿這篇開個刀。

《鷹、寒鴉和牧人》想靠伊索寓言教你學做人,呵呵

鷹從一處很高的懸崖上飛下來,抓走了一隻羊羔。

寒鴉看到了羨慕不已,也想模仿一下。於是他飛到一隻公羊的身上。然而,當他把爪子抓進羊毛後,爪子便被羊毛纏住了,任憑他怎麼掙扎也飛不起來。

牧人看見了,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趕快跑過來,把寒鴉抓住,拔去了他身上的羽毛。

傍晚的時候,牧人把寒鴉帶回家去,給他的孩子們。孩子們問道:“這是什麼鳥?”牧人回答說:“這是一隻寒鴉,可他卻以為自己是一隻鷹。”

這則故事說明,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不要盲目地模仿,模仿失敗後還會招來恥笑

老鷹一家享用著抓來的羊羔,小鷹問,“爸爸爸爸,那個沒翅膀的玩意兒是個啥,一直在下面比比咧咧什麼呢?”

老鷹回答:“這是一個可憐的牧羊人,可他卻以為自己是個哲學家”

這則故事說明,你在恥笑別人的時候,在更厲害的人眼中你也不過是個恥笑的物件,為人莫裝逼,裝逼挨雷劈。

小羊羔問:“媽媽媽媽,哥哥去哪了?”

母羊瞪了它一眼:“吃你的草,問那麼多幹嘛?”

小羊羔又問:“我們為什麼不能在天上飛?”

母羊生氣了:“小孩子不要胡思亂想,你現在還小,好好吃你的草!”

過了一會兒,小羊羔又說:“我想哥哥了……”

於是得到了母羊的一頓暴揍:“吃草都塞不住你的嘴了嗎?!”

小羊委屈的睡著了,它不知道的是,在當晚的深夜裡,母羊偷偷在羊圈的角落裡抹眼淚。

這則故事說明,對自己有過於清楚的認識,是很難生活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