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鑿壁偷光人盡皆知,很多人卻不知道他長大後做啥,原因很簡單

“在學習中,在勞動中,在科學中,在為人民的忘我服務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捷連斯基

在中國古代有著很多文人名士,他們留下了很多千古傳唱的故事

,有一些是歌頌他們的愛國精神,有一些是傳達著他們的政治理想,還有一些則是讚揚他們奮發向上的精神。不得不說,中國歷史上有著太多太多的名人名事,這些故事述說著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從這些故事的背後,可以感受到中國淵遠的政治背景。

匡衡鑿壁偷光人盡皆知,很多人卻不知道他長大後做啥,原因很簡單

在一則中國的成語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叫做

鑿壁偷光

。這個故事想必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聽過,在媽媽講的睡前故事裡,又或者是在學校的語文課堂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勤奮刻苦

,古人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堅持學習,而今天的學習環境有了這麼大的改善,更應該抓住機會好好學習。

透過這個故事中匡衡在學習上的刻苦精神,家長和老師都是這樣教導著孩子要像匡衡一樣努力學習,可是不免有一些聰明的孩子就會問,那匡衡後來怎麼樣了呢。好好學習了以後,是否就能真的成長為一名老師家長口中的人才呢?在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好好讀書,就能在未來謀一個好前程,就能夠出人頭地。

這個匡衡在小時候無人管教的情況下就能如此的熱愛學習,在這樣的慣性思維下,於是就有很多小朋友以為這個匡衡成績很好,而且他長大後一定大有作為,可是事實不全是如此。

匡衡鑿壁偷光人盡皆知,很多人卻不知道他長大後做啥,原因很簡單

在中國的古代有著強烈的階級層次,農民和商人在這個社會的底層,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就只能透過政權組織的選拔考試。但是要透過嚴格的選拔考試,就需要有過人的知識水平,而很多窮人是沒有辦法去讀書的,

只有富人才有能力請老師,購買書籍

,不必為生活忙碌只用一心學習。

可是那些窮人們不僅買不起書本,甚至連點燈的油錢也沒有,而且他們還必須為了生活而每天忙碌著,更別說請教書先生上課之類的,他們唯一的時間就是等到太陽下山以後,才有一點點的時間去讀書學習,可是這個時候天已經黑了,想要學習就會變得很困難。

於是就有了匡衡這樣出生於貧寒人家的孩子,只有透過這種途徑來讀書認字。

匡衡鑿壁偷光人盡皆知,很多人卻不知道他長大後做啥,原因很簡單

當時的匡衡也算是一心痴迷於讀書

,但是匡衡的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即使能夠利用晚上的時間看一會兒書,但是也比不過那些出生於書香門第的考生。那些出身富貴的考生不僅有家裡的文學素養的積累,還在考場上有著各種各樣的人情關係,而像匡衡這樣的人這兩樣都沒有,因此匡衡在西漢舉辦的選拔考試中,

只中了一個丙科

。在當時中了甲科的人可以入朝成為郎中,得了乙科的人就只能去到太子的門下做舍人,所以得了丙科的匡衡就只能在郡國中做一些文學掌故之類的活兒。

匡衡雖然起點很低,但是他從來不是一個甘於平凡的人

,面對自己的成就,和以前在社會最底層的時候相比,這個時候的自己已經好了很多,可是匡衡有著自己更大的野心和更高的目標,他不會在這樣一個小小的職位裡度過自己的一生,他更不是一個面對一點一點成就止步於此的人。

匡衡鑿壁偷光人盡皆知,很多人卻不知道他長大後做啥,原因很簡單

於是就算匡衡的起點再低,匡衡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反而無論在什麼樣的情境裡都抓住身邊年的機會去努力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就是在一段的時間裡,匡衡學習到了很多經典的儒家作品,將自己的儒家文學素養提高了很多,

因為當時的漢朝對儒學比較推崇,所以慢慢的有人開始注意到這個官位雖低,但是卻有著很豐厚的儒學水平的匡衡

,漸漸的匡衡在朝中也有一些自己的威望。

當時的漢朝皇帝是漢宣帝,在漢宣帝之前,匡衡一直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儒家學子,直到漢宣帝退位以後,漢元帝即位。當時輔佐漢元帝的有三位大臣,其中有兩個都是儒學大家,還有一個是外戚,因為漢元帝自己對儒學非常的推崇,所以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這個外戚就向漢元帝推舉了匡衡,希望藉助匡衡來穩住自己的朝廷政治地位,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匡衡開始捲入了權力鬥爭的重心,成為了一個也開始利用權勢玩弄朝政的庸臣,和當初那個一心只撲在學習上的他完全不一樣。

匡衡鑿壁偷光人盡皆知,很多人卻不知道他長大後做啥,原因很簡單

在這個外戚為匡衡提供了一個向漢元帝表現的平臺以後,匡衡便利用自己這些年所學到的儒家知識屢屢向漢元帝進言,在朝堂上也慢慢的開始有了自己的勢力,隨著漢元帝對匡衡越來越讚賞,匡衡的官位也開始越做越高,最後匡衡竟然官居宰相。

從一個剛開始最不起眼的小官做到現在的丞相,可想而知這個時候的匡衡已經深深地被權利和金錢給迷住的雙眼。

漢元帝除了越來越信任匡衡以外,對一個名叫石顯的宦官也越來越寵信,這個宦官石顯利用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做了很多壞事,甚至在整個朝堂上都被這個宦官石顯給把持著。而漢元帝因為對匡衡也十分看中,還賜給了匡衡一千多畝的封地,可是這個時候的匡衡已經滿足不了了,他變的醉心於權力和金錢,面對這些已經很多的財富和封地,匡衡還是不滿意,

甚至還利用自己在朝野中的權力和地位,將自己的封地又擴大的幾百畝

,將這些原本不屬於他的土地和財富都統統歸到自己的名下。

匡衡鑿壁偷光人盡皆知,很多人卻不知道他長大後做啥,原因很簡單

這個時候的匡衡已經和從前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不一樣了,匡衡已經有了豐厚的經濟實力,可是他卻也成為了那個曾經壓榨窮苦百姓的那一個人。後來漢元帝退位,漢成帝上臺,這個時候之前在朝堂裡為非作歹的宦官石顯因為少了漢元帝這個靠山,開始被那些曾經被石顯欺壓的官員們聯合彈劾攻擊,而在官場沉浮了幾十年的匡衡雖然在石顯把持朝政的時候從來沒有替正義說過一句話,這個時候他卻想跑出來當正義使者,

跟著這些彈劾石顯的官員一起攻擊石顯。

可是那些官員卻不買匡衡的賬,他們認為匡衡之前在漢元帝那麼信任他的時候不站出來指責石顯這個小人,這個時候看石顯大勢已去才來指責石顯,匡衡的這種行為也是非常不恥的,於是將匡衡一起彈劾攻擊了起來,而且還將匡衡之前將幾百畝土地私自劃歸自己所有的一些罪證全部都羅列的出來。

匡衡看到自己已經無力迴天,於是只能請求告老還鄉,最後只能迴歸到了平民的身份。

匡衡鑿壁偷光人盡皆知,很多人卻不知道他長大後做啥,原因很簡單

結語

匡衡在幼時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但是他在進入了官場以後的哪些行為是需要我們引以為戒的。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如果違背了這個初衷,再多的學習也成為不了一個令人敬佩的人,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的錯誤最後付出慘痛的代價。只有將所學到的東西用在正途上,才能在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幸福的同時,也讓這個社會上其他的人的生活也被惠及到,這樣才能建設更好的社會。

參考文獻

《漢書·平帝記》

《通鑑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