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孔子並稱“南季北孔”的季子,真是活得瀟灑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

前 言

《史記》中共有《世家》三十篇,記載了自西周至西漢初各主要諸侯國的興衰歷史。《吳太伯世家》為其中的第一篇,記載了太伯始創吳國(約公元前十二世紀中葉) 至吳王夫差亡國於越(公元前473年),長達700年的吳國興亡史。

《吳太伯世家》記載了吳太伯十九世傳至壽夢而稱王,又六傳王位至夫差的傳代家世,並以此為主線,編年記錄這個時期的諸侯列國史事。

本篇世家,一方面,記敘太伯讓國、創吳的“至德”和功業,以及吳王壽夢的幼子季札的賢德。另一方面,也記敘了公子光為謀權篡位而發動政變,及夫差驕淫拒諫以致亡國身死的史實。兩方面形成鮮明對照,蘊含著深刻的歷史經驗教訓。

與孔子並稱“南季北孔”的季子,真是活得瀟灑

本文要與你分享的是,從以下兩方面來看,為什麼說做人當學作孔子的老師——季札。

今天的我們一般都知道孔子是聖賢人,也或多或少都讀過孔子的名言,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等。

相對而言,並不是很多人認識孔子的老師,同時也是孔子最仰慕的聖人;即《吳太伯世家》記載的季札。他與孔子被稱為“南季北孔”,歷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學大師,也被稱為“南方第一聖人”。先秦時代偉大的預言家、美學家、藝術評論家,中華文明史上禮儀和誠信的代表人物。

與孔子並稱“南季北孔”的季子,真是活得瀟灑

一、季札三次讓國:看重義勝於權位

【原文】

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材,願附於子臧之義。

【譯文】

當國君不是我應有之節。我雖無能,也願學習子臧那樣的義舉。

吳王壽夢一直想要傳位給小兒季札。兄長諸樊也認為季札的德行才幹遠在自己之上,足以承擔王位。但季札堅持把王位讓給兄長。季札以守節義的子臧打比方對兄長說:

“各國諸侯和曹國人都認為新立的曹君不義,想要立子臧為曹君,子臧離開曹國,以成全曹君繼續在位。君子都稱讚子臧是‘能遵守節義’的人。您作為長子本是合理的繼位人,誰敢幹犯您呢!當國君不是我應有之節。我雖無能,也願學習子臧那樣的義舉。”

然而,吳國人一心想要擁戴季札為國君。季札就退隱山間耕種,以表明他堅定的志節,才徹底打消吳人的念頭。這是季札第一讓國。

後來,長兄吳王諸樊去世,留下遺言,要把君位依次傳給弟弟,直至季札,以償還先王壽夢的遺願,並褒揚季札的崇高品德。然而季札仍是接連二次避讓受位,逃離而去。

反觀諸樊之子公子光(後為吳王闔廬),認為自己的父親諸樊留下遺命,讓各位弟弟輪流依序當王;季札不肯接受王位,就不應該讓父親弟弟的兒子即位;而應該是自己即位。於是公子光暗地招賢納士,終於伺機找準機會暗殺吳王僚,自己篡位。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帶給人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方向。

二、季札賞樂而知國運:博古通今的見識

【原文】

吳使季札聘於魯,請觀周樂。

【譯文】

吳王派季札到魯國聘問,季札要求欣賞一下週朝廷的音樂。

與孔子並稱“南季北孔”的季子,真是活得瀟灑

季札是一位難得的音樂鑑賞家。當他

當季札出訪魯國,觀賞周王室的樂舞。季札從各諸侯國的樂舞代表作中,

不但能從其中鑑賞藝術之美,還能從中剖析、看到各國的國運。

比如歌唱到《秦風》,季札評說:“這就是夏民的遺音。若能保持夏代的遺風便能強大,強大到一定程度,就能達到周王朝鼎盛時的氣派了吧!”

季札根據樂曲卻能夠對秦國的發展一語中的,實在了得。

比如歌唱到《鄭風》,季札評說:“歌曲軟綿綿得太過分了,它表明民眾已無法承受了,鄭國恐怕要最先亡國吧!”

季札根據鄭國的歌曲就能夠知道民眾的心聲,從而預料鄭國要最早走向衰亡。

又比如歌唱《頌》,季札讚美:“美妙到了極點!正直而不倨傲,不卑而不亢,親近而不強迫,疏遠而不相離,遭到貶謫也不胡作非為,官復原職也不貪得無厭,心有哀傷也不愁怨,高興的時候也不忘乎所以,有財富時絕不揮霍殆盡,富足時絕不炫耀,施捨時絕不浪費,能夠獲取時一定要有節制,寧靜而不呆滯,奮發而不失分寸,五音和諧,八風協調,節奏適度,曲律恰到好處,聖賢們大體上都是相同的。”

季札根據周王室的祭祀詩歌,能夠從中看到一個聖賢人的標準、行事為人的原則。

三、小結:觀古思今

1。人有多種活法,不同的志向、想法。季札卻是認為,雖然權位很好,令人迷戀,但是“義”,即合宜的道德和行為,卻是更重要。

這是一個簡單而又充滿智慧的思擇。很少有人能夠在功名利祿等誘惑面前把控、節制自己的慾望。季札毫不動心地拒絕、遠離,說明他活得通透,深明什麼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我們要想像季札一樣活得灑脫,就是要有

足夠的智慧看清什麼是生命最重要的;還要有

足夠的定力看輕外在的物質。

與孔子並稱“南季北孔”的季子,真是活得瀟灑

2。若是讓季札充當間諜,恐怕他能做到最出色吧!季札能夠從不同的藝術作品中觀察到當地的人文風情、政治面貌等等。

這表明季札的博才多學、敏銳的觀察力,這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見識,一般人只能望而卻步,高山仰止。所以,孔子真是有福,能夠成為季札的學生!

季札博古通今的見識尤為我們今人學習,真正的學識是學以致用。

從以上兩點來看,做人就要學做季札一樣,看重義遠勝於功名;擁有豐富的內涵遠勝於殫心竭慮謀取高位。

點個關注,惜時悅讀,與你觀古思今,共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