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前言

都說沒什麼問題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大家都愛吃火鍋,可是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怎麼吃火鍋嗎?

原來,火鍋在古代又叫做“古董羹”,

是因為食物投入鍋中沸水的時候會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而得名,簡直太形象了。

最近無法外出聚餐,已經兩個月沒有吃火鍋了。閒極無聊憋在家裡,不能過嘴癮,便只好翻翻歷史,跟大家一起扒一扒“古董羹”的前世今生了。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商朝人最早發明了火鍋

要說最早的火鍋,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只不過那個時候它不叫火鍋,而叫做“溫鼎”。

羅志和老師在《中國最早的火鍋——溫鼎》一文中,就對這種古老的火鍋做過詳細的介紹:

它最早出現在商代晚期,西周時得到發展,到春秋戰國時卻銷聲匿跡了。它們均屬於小型鼎,有著使用方便、易於移動、邊煮邊食、可涮可食的優點。

你看,可不就是現代火鍋的原型麼?而且據說這個溫鼎種類繁多,有方形溫鼎、圓形溫鼎,還有帶托盤的溫鼎。這也就罷了,連火膛的位置也有講究,有內建式和外接式之分,可見我們的老祖宗在這個吃上花了不少心思。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文中對於溫鼎的發明原因也做了猜測,作為吃貨表示真的很有道理:

原來在《周禮》中,凡天子飲食必有祭。也就是說,做天子也很累的,每次吃飯之前都必須要舉行神聖的祭祀活動。

相傳在中餐和晚餐的時候,天子和其他的一些貴族必須首先祭祀神仙和祖先,也就是祈禱風調雨順。這個時候陳上的祭品多為飲食之物,所以最後這種祭祀儀式也就演變成了飲食場面。

這些貴族們平時吃的東西叫做“羹”,當時的習俗是羹在祭祀的時候是不加調料的,要等到祭祀活動結束以後再加入調料以供食用。

所以你也該明白了,東西冷了就不好吃了嘛,所以作為美食家的老祖宗們便相處了用溫鼎加熱,還可以把涼肉冷盤放進去邊涮邊吃的好方法。

還有一點很獨特,考古學家發現溫鼎都是小型鼎,鼎口的直徑

大多在

10-15

釐米之間。也就是說,這種容量只適合一人使用。老祖宗吃的可是一人一鍋的小火鍋呢!

當時的火鍋會涮些什麼,現在已經無法考證。

不過在2010年,陝西咸陽發現了一個距今2400多年的戰國時期秦墓。考古學家在裡面發現了一個青銅鼎,這不稀奇,但稀奇的是在這個鼎內居然發現了骨頭湯!

經考證,這是一鍋“狗肉火鍋”,在當時還引起了轟動了呢!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漢代改良,吃上了鴛鴦鍋

到了漢代,火鍋又風靡一時。

根據南京博物院在江蘇盱眙縣境內的大雲山西漢墓中發現的一件分格鼎,專家們發現西漢的江都王劉非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火鍋愛好者。

這個分格鼎,顧名思義,就是把這個鼎分隔成不同的燒煮空間,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鴛鴦火鍋啦。

倪方六老師在《火鍋歷史知多少》一文中,對於這種分格鼎有過非常形象的介紹:

鼎分5格,中間圓格外面再分出4格,可以將豬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這類肉品,放在不同的格內,從而能吃到5種不同風味的火鍋。

是不是看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這個江都王在吃上真的是下了一番功夫。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其實不光是漢代,

後來的朝代也發現了火鍋的蹤跡。

董治老師的《火鍋古今談》中就說,不光是漢族人,就連遼代的契丹人也吃上了火鍋:

不久前,於內蒙古昭烏達蒙敖漢旗出圖壁畫墓中的壁畫,據考證,為遼代初期的涮肉火鍋。壁畫中三個契丹人於窮廬之中,圍著火鍋,席地而坐,有的用箸在鍋中涮食羊肉。

無獨有偶,在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也記載了他吃到的火鍋——“撥霞供”。

據林洪自己說,他最早是在遊覽附件武夷山的時候,去拜訪一個法號叫止止師的道士,並且從道士那裡學到了當時的到家火鍋“撥霞供”,請注意這個止止師的撥霞供居然是涮兔肉的火鍋哦!

非但如此,林洪還說又過了五六年之後,他還在楊伯巖的家裡遲到了另一種火鍋,除了兔肉之外,他還涮了豬肉和羊肉,真的是很有吃福啊。

這個楊伯巖是何許人也?史料記載,他是南宋淳佑年間的一個牧守衢州的官員。

所以我們也可以推測,或許那時候的官員家庭裡,吃火鍋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啦。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乾隆把吃火鍋發揚光大,還順帶破了個世界紀錄

這麼好吃的火鍋,我們的老祖宗當然不忍心讓它失傳啦。

王迎全老師的《追根溯源話“火鍋”(一)》中就寫道:

再延續至元、明、清,特別是清朝火鍋可謂鼎盛時期,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乾隆皇帝享用的宮廷火鍋了。無論從規模、裝置、場面、氣派哪個方面都是一流的。

可見,火鍋憑藉其獨特的魅力直接打入了當時的上流社會,成為了一種風尚。

根據《清代檔案史料叢書編》的記在,乾隆爺在當時的乾清宮筳宴宗室,一次就開辦了530桌的宮廷火鍋,堪稱是世界之最。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在苑洪琪老師的《清代宮廷火鍋》一文中,還介紹了故宮收藏的一款清代帝后使用的火鍋——“白銀質元寶式火鍋”:

這套火鍋共有五十二件,分別有八個不同規格型號,每個型號的件數也不同……這套火鍋鍋體為元寶式,鍋蓋上有四個圓光,分別鐫刻“延年益壽”四字,支架分別為四個如意頭支撐鍋底,如意頭上也鐫刻著“萬事如意”、“吉祥如意”字樣。就連底盤盛酒精的小碗外壁上,也有“萬事如意”吉語。

你看一個小小的火鍋,在皇室中人的手上也能夠變得如此價值連城,這波操作真的該給滿分。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苑洪琪老師還介紹到:

清代晚期,慈禧食暖鍋成為嗜好。一年四季暖鍋不斷。成為慈禧御侍女官的裕德齡女士回憶慈禧:“每逢要嘗試這種特殊的食品(暖鍋)之前總是十分興奮,像個鄉下人快要赴席的情形一樣。”

看來太后老佛爺碰到自己喜歡的食物,也免不了和一個正常人一樣啊。

那老佛爺吃的是什麼火鍋呢?

根據李奇寶老師的《菊花火鍋的來歷》一文,慈禧太后平生有兩大嗜好,一是寫字,二是賞花。

有一年,她得了一場大病,莫名其妙地全身疼痛,找太醫開了不少方子也不見效。直到有天,一個民間老中醫給她開了個偏方,用菊花泡澡,居然解除了病疼。

從此,她對菊花就產生了莫名的好感。

這年秋天,慈禧照例在御花園賞菊,李蓮英問她想吃什麼,她就隨口說要吃火鍋。旁邊人無意中說了一句,火鍋從南北朝開始一直就有,可惜沒什麼變化,如果能多些花樣就好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平時就好逞能的慈禧這個不服輸的勁就上來了,她又想起之前那個老中醫給她講過菊花的諸多好處,於是便叫小太監把菊花瓣放入火鍋中,邊煮邊吃,居然味道很是鮮美,還散發出特有的清香。

慈禧很是得意,笑著對大家說,以後秋天大家就都吃菊花火鍋啦!

後來,上行下效之下,清朝的官員們也開始流行在秋天吃菊花火鍋。更有甚者,還有人在外省巡查時將菊花火鍋帶到了外地加以推廣

。從此,菊花火鍋就流傳開來了。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總結

火鍋作為我們中華獨有的一種美食,歷史悠久,老少咸宜,深受大家的歡迎。

現代的火鍋根據地域的不同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種類,很多名人也對它情有獨鍾。

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先生就在一篇題為《胡適先生二三事》的回憶短文中,描述了徽州火鍋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胡適對徽州火鍋的偏愛之情。

而且,由於火鍋獨特的餐飲形式,現在也演變成了朋友小聚

、家族團圓時一個舉足輕重的社交選項。

火鍋的歷史還在不斷延續,相信我們這些後來者會繼承老祖宗們的“吃貨”智慧,繼續將火鍋發揚光大,風靡世界。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