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註釋及譯文

譯文: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註釋: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淺淺的青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行不足:百遊不厭。足,滿足。陰:同“蔭”,指樹蔭。

1。《錢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此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全詩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錢塘湖春行》註釋及譯文

2。《錢塘湖春行》賞析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緊扣題目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

(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

(3)“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

綠楊

裡,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

《錢塘湖春行》註釋及譯文

3。《錢塘湖春行》創作背景

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時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寶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時期)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寫於長慶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間的春天。透過

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

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

情。

4。對《錢塘湖春行》的評價

(1)金聖嘆:前解先寫湖上。橫開則為寺北亭西,豎展則為低雲平水,濃點則為早鶯新燕,輕烘則為暖樹春泥。寫湖上,真如天開圖畫也。後解方寫春行。花迷,草沒,如以戥子稱量此日春光之淺深也。“綠楊陰裡白沙堤”者,言於如是淺深春光中,幅巾單裕款段閒行,即此杭州太守白居士也。(《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2)王夫之:大曆之詩變為長慶,自如出黔中溪箐,入滇南佳地。元、白同以一往風味,流蕩天下心脾,雅可以韻相賞;檃括微至,自非所長,不當以彼責此。(《唐詩評選》)

(3)宋宗元:娟秀無比。(《網師園唐詩箋》)

《錢塘湖春行》註釋及譯文

5。《錢塘湖春行》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