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壯侗語最北,侗語和壯侗語其他語言最不一樣的是什麼

侗語,是壯侗語族當中的一門語言,屬侗水語支,分佈在壯侗語族範圍的最北地區,貴州、廣西、湖南交界地。

一、啥是譜系樹?

因不少人對語言學的譜系樹理論不太瞭解。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把一種早期的語言看作是一棵大樹,在遙遠的古代生出地面,拔地而起。這棵樹越長越大,就形成了各個分支,於是這門語言後來因為分佈太廣而形成了不同的方言,隨著方言的差距逐漸拉大,最終變成了幾門相對獨立的語言。

在這個比喻中,早期的這棵大樹,就是語系。她下分好幾個語族,語族內部由細分為語支(語言分支),語支再細分為各門具體而相對獨立的語言。

這個語言譜系樹理論,一開始被認為是揭示語言發展史的利器。後來發現,不同源的語言,也可以歸到同一個語系,或者歸到同一個語族。也就是說,語言譜系樹理論並不能完全證明同一語系、同一語族甚至同一支內部不同語言就是同源關係。

但是,目前可信的是,侗語、壯語、傣語、黎語、水語等是同源關係。概括來說,壯侗語族內部的各門語言基本都是同源。比如說,侗語和壯語是同源的。

據目前初步統計,壯侗語族語言大約有七十餘種,主要分佈在我國西南地區、東南亞地區。我國境內以廣西、貴州、雲南、湖南、廣東、湖北這幾個地方為主,東南亞則主要在泰、老、越、緬以及印度東北地區。整個語族使用人口大約1億人(不算越-芒語支在內)。

壯侗語族分壯傣語支、侗水語支、黎語支、仡央語支,加上一個正在求證的越-芒語支。

二、侗語與其他壯侗語最大的不同——聲調

瞭解了壯侗語族概況之後,我們來看看侗語。這種語言跟語族內部其他語言相比,究竟有何不同。最不一樣的是哪方面呢?答案是——聲調。從聲調上看,侗語聲調最複雜。

從聲調上分,壯侗語族為兩種形態:一種是能與中古漢語的四聲八調完好對應,而且是直觀對應。另一種是與中古漢語四聲八調基本可以建立對應,但比較間接,需要構建一下。國外的壯侗語族大多屬第二種形態,而國內的壯侗語基本都屬於第一種。侗語就是其中之一。

侗語的聲調,和壯語、布依語、水語、毛南語、仫佬語等基本一致。如果把促聲調單獨列為入聲,那麼,大家都是八個調類。具體如下:

地處壯侗語最北,侗語和壯侗語其他語言最不一樣的是什麼

國內壯侗語舒聲調的對應關係

我們無需去對比這些語言舒聲調這裡調值如何,對於語言型別比較來說,這不重要。關鍵是,大家的調類完全一樣。

這麼說來,侗語就也就不存在什麼特別之處了吧?也不是。侗語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侗語6個土語中,聲調與聲母有密切關係。其實各地侗語都有不送氣聲母、送氣聲母。但有5個土語存在這個現象:聲母為不送氣時,在舒聲調這裡正好是6個調值。但陰平調出現送氣聲母時,會多出一個調值來,屬於陰平調的條件變體。

這5個土語當中,又有3個土語,在陰上、陰去這裡,也出現類似情況:聲母是送氣音時,各多出一個調值來,也是條件變體。這就導致了這3個土語的舒聲調,有多達9個調值。

這裡面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侗語原先沒有送氣聲母,有6個舒聲調,對應6個調值。後來出現送氣聲母,送氣聲母在陰平、陰上、陰去這裡產生變讀調值。

地處壯侗語最北,侗語和壯侗語其他語言最不一樣的是什麼

侗語因送氣聲母出現而產生條件變調

這麼說,送氣聲母的出現,是侗語的特色了?

其實不是。壯語南部方言有產生送氣聲母。泰語原先沒有送氣聲母,後來也產生送氣聲母了。但是,為什麼別的語言產生送氣聲母后,並沒有出現條件變調呢?這裡面主要涉及兩個因素。

第一,侗語舒聲調的調值,在漢語中古時期的讀音,跟中古漢語調值、調型非常接近。

我們來看侗語在中古時期的調型:

漢語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 陽去

侗語 高平 低平 高升 低升 高降 低降

我們以南部方言第一土語的獨峒侗語調值、第二土語的高安侗語調值(二者比較廣泛,具有代表性)為例:

調類 高平 低平 高升 低升 高降 低降

獨峒 55 11 33 31 53 43

高安 55 24 35 13 41 31

侗語這種調型,一直保持到近代,在相當一部分地方到現在還是完好保留。比如說侗語標準語所在的南部第一土語,其調型就是這樣。

地處壯侗語最北,侗語和壯侗語其他語言最不一樣的是什麼

深山侗寨對侗語漢語古音保留均較好

第二,侗語聲調後來的變化,又與近現代漢語聲調吻合。

近代漢語丟失了入聲,演變成了四聲,在西南地區則演化成西南官話,在侗鄉,大多出現在桂北、湘西南。而這裡便是陰平、陰上、陰去產生送氣調值的分佈地域。

湖南通道、廣西三江、龍勝、融水等地,其西南官話地方語音高度一致。我們可以用桂柳話來代指。

桂柳話聲調如下:

陰平(一聲) 33 地方自由變讀43

陽平(二聲) 21 地方自由變讀11,31

上聲(三聲) 53 地方自由變讀31,55

去聲(四聲) 35 地方自由變讀24,13

關於地方自由變讀,我們可以拿三江來舉例:

三江境內的桂柳話

陰平(一聲) 43

陽平(二聲) 11

上聲(三聲) 53

去聲(四聲) 35

三江境內第一土語的調值(以獨峒、林溪為例):

調類 高平 低平 高升 低升 高降 低降

獨峒 55 11 33 31 53 43

地處壯侗語最北,侗語和壯侗語其他語言最不一樣的是什麼

廣西三江獨峒鎮唐朝村

侗語聲調與近現代漢語聲調的調值吻合,體現在:

西南官話的一聲,跟侗語陰去基本一樣;

二聲,跟侗語陽平基本一樣;

三聲,跟侗語陰去基本一樣;

但是,四聲35,在這裡面看不到接近調值,只有完全借入。

這是因為三江境內的第一土語人群,距離縣城比較近,跟漢人來往多,要說桂柳話。

西南官話的調值借入,直接導致了侗語陰平調產生條件變讀。陰平調產生條件變調的地方,基本都是西南官話深入的地區,是漢人深入的地方。

如果侗語六個舒聲調的調值,與中古漢語聲調的調型並不相似,只是調類對應,且跟現代漢語四聲的調型也不接近,那麼,即便也產生了送氣聲母,但派生的調值可能也不會出現,仍然是6個舒聲調仍就6個調值。比如說今天的侗語南部方言第二土語。

如果侗語在中古時期都沒有跟四聲八調完好對應,走的是東南亞語言聲調演變路線,那就更不用說了。

三、條件變調,從陰平調開始

侗語有3個土語在陰平、陰上、陰去上都出現條件變讀,她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從陰平調出現條件變讀開始,後來才接著發生在陰上、陰去那裡。這其實已經明顯地在告訴人們,西南官話的借入,導致陰平調產生變讀。換句話說,侗語產生送氣聲母后,出現了新調值,是受漢語影響。這種影響,大約開始於元末明初。也就是說,近代漢語開始不久,便深刻影響到侗語。

那麼,為什麼近代漢語開始不久,便能如此深刻影響到侗語呢?背後的原因就是,侗語地處壯侗語的最北,與漢語、漢文化、漢人關係太密切。

元代是漢語從中古走向近代的過渡期。元末明初,漢語進入近現代史。也是在這個時期,明朝大量推行移民政策,“江西填湖廣”,大量漢人湧入侗族地區。侗族當中,許多地方有“來自江西吉安泰和府”的說法。雖然不完全屬實,但是,也揭示了從那時起,漢語湧入侗語地區,緊接著便深刻改變了侗語的面貌。

地處壯侗語最北,侗語和壯侗語其他語言最不一樣的是什麼

江西吉安泰和縣位置

當然,在此之前的南宋,就有吳盛遷遠口的事件發生。但南宋時期吳盛家族對侗族影響並不大,其子孫繁衍到元代也不足千人。明代其他吳姓、其他姓氏湧入,才真正深刻改變侗族社會及語言文化。

以上,咱們僅僅談了舒聲調。要是不說入聲,可能有人要說我不嚴謹了:怎麼可能單說舒聲調就指出了侗語聲調特點呢?是不?

來看看入聲(又稱促聲調):

地處壯侗語最北,侗語和壯侗語其他語言最不一樣的是什麼

國內壯侗語促聲調與中古漢語入聲對應

從調類上看,其實,侗語入聲與壯語、布依語、毛南語等國內壯侗語族其他語言大體一樣,都是2個調類,就是陰入、陽入。

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陰入、陽入這裡都有長音、短音的調值差異。解釋一下:即,同樣是陰入,長音讀一個調值,短音讀另一個調值;同樣是陽入,長音讀一個調值,短音讀另一個調值。

因此,從調類上看,從長短母音的角度看,侗語跟國內其他壯侗語並沒有什麼太明顯區別。

但是,如果我們仍從送氣聲母去看,還是有區別的。陰入這裡,送氣聲母有條件變調。

地處壯侗語最北,侗語和壯侗語其他語言最不一樣的是什麼

侗語入聲的調值分化

常言道:牽一髮而動全身。侗語陰平調被改變後,其他調類就接連著跟隨動了起來。陰平、陰上、陰去、陰入,所有的“陰”類,都動了。

這就是侗語跟壯侗語族其他語言最大的不同。要說其他差別,比如說詞彙、語法,都有些差異。由於這裡並非學術論壇,更多要面向大眾,而且篇幅受限,就此打住。如有幸得到方家批閱,將榮幸之至!望斧正!

2021年3月20日作於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