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到底是誰?苻堅臨終遺言,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義

“五胡”到底是誰?苻堅臨終遺言,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義

對後世而言,“五胡亂華”似乎是一個常識性概念。“五胡”往往被認定為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民族,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權,甚至像前秦曾一度統一過北方。

鮮為人知的是,“五胡”這個名詞最早出現的記錄,是前秦天王苻堅的遺言。更具顛覆性的是,苻堅的這段遺言實際是否定了我們以為的“五胡”定義。

“五胡”到底是誰?苻堅臨終遺言,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義

苻堅的遺言與五胡的定義

公元385年10月,苻堅被後秦主姚萇所害。苻堅在死前怒叱姚萇道:“……豈以傳國璽授汝羌也,圖緯符命,何所依據?五胡次序,無汝羌名……”(《晉書。載記第十四》)

“五胡次序,無汝羌名”這段話意味深遠,它是史料中第一次出現“五胡”這個字眼。然而,“五胡”第一次現身史書,卻否定了羌人屬於五胡範疇。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所認為的“五胡”定義和苻堅時代存在很大差別。

那麼“五胡”到底應該是誰?

“五胡”到底是誰?苻堅臨終遺言,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義

“五胡”的傳統定義“匈奴、鮮卑、羯、氐、羌”普遍被認為是後世才出現。有些學者認為,最早的“五胡”源自於讖諱之說,指的是五位胡人君主,即前趙(漢)的劉淵、劉聰、劉曜,以及後趙的石勒、石虎。但筆者認為,將“五胡”定義為五個具體人物的說法又過於單純。

首先,“胡”人(Hu)最初指的就是匈奴。胡、匈、混、葷、燻在上古的發音相近,胡人也就是葷粥、燻育、獯鬻、匈奴。後來闖入歐洲的匈人(Huns),從名稱看就是胡人一脈,逃不脫與匈奴的關係。

隨著匈奴勢力的壯大,被匈奴征服和影響的一些部族,也冠以“胡”的名稱,如東胡、月氏胡、盧水胡、羯胡等等。如鮮卑、烏丸等族,至少在東漢時期還不被認為是胡人。直到十六國之後,“胡人”的範疇才被進一步泛化,開始指代一些與匈奴完全無關的民族,如氐胡等等。

“五胡”到底是誰?苻堅臨終遺言,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義

從這個角度看,十六國初期的“胡人”定義仍然離不開匈奴人。甚至可以認為,“五胡”的最初很可能指的就是匈奴五部。南匈奴在東漢時歸附中原,在曹操時代被劃分為左、右、南、北、中五部,共三萬餘戶。西晉“八王之亂”期間,匈奴五部在劉淵領導下發展為漢國政權,成為了“五胡亂華”的開端。

由此可見,“五胡亂華”在文字上起源於匈奴五部,然而後世對“五胡”的定義卻不斷變化,而且前後變化很大。將劉淵、劉聰、劉曜、石勒、石虎定為“五胡”,只是過渡階段的一種說法。在這段混亂時期,“五胡”定義的變化也受到讖緯之說的影響。

“五胡”到底是誰?苻堅臨終遺言,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義

五胡、五行與五德

以苻堅為例,就是極度迷信圖讖的。苻堅即位初期,新平人王彫曾陳說圖讖,苻堅大悅,賞賜王彫為太史令。王彫曾引用所謂讖語“古月之末亂中州,洪水大起健西流,惟有雄子定八州”,聲稱這段讖語包含了苻堅的三位父祖。王彫的讖緯之說,引得王猛非常反感,後者請求苻堅以“左道惑眾”為由誅殺王彫,但並沒有結果。

從十六國的歷史來看,讖緯之說在當時非常盛行。從劉聰、石勒到苻堅,這些少數民族君主入主中原,為了尋求政權合法性,常常引用中原的“五德執行”理論,結合圖讖的解讀來證明自己“受命於天”。比如石勒的後趙自稱後繼西晉的金運正統,是為水德,而前秦則後繼水運,是為木德。後秦滅亡前秦後,自稱後繼木運,是為火德。後來的北魏則自稱後繼火德,是為土德。

“五胡”到底是誰?苻堅臨終遺言,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義

由此可見,在苻堅等人看來,包括自己在內,是嚴格按照“五德執行”的次序來統治天下的。在這種情況下,“五德”和“五胡”很可能逐漸聯絡起來。

“五”這個數字在古代中國頗有神秘性,從“三皇五帝”到“春秋五霸”,糧有五穀,地有五方,天有五行,三國時代有“五虎上將”和“五子為先”,匈奴則有“五單于之戰”、“匈奴五部”等等,不管什麼事情只要湊成“五”必然顯得高大上。

“五胡”到底是誰?苻堅臨終遺言,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義

姚萇將自己改成了“胡人”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苻堅眼中的“五胡”實際上是讖緯預言中按照五德秩序依次獲得天命的“胡人天子”,更類似“春秋五霸”的稱呼,而不是五個不同民族的統稱。當時,胡人(匈奴)有十九種,其他民族更是不計其數。

以姚萇為代表的羌人,從來沒有出現在類似的圖讖中(大概是因為沒參與過造假),而且羌人根本不屬於胡人(其實氐人也不是)。這些完全“不合天意”、“不合邏輯”的叛亂造反,連個童謠都沒有,完全脫離了預測,引發了苻堅的憤怒,所以說出了“五胡次序,無汝羌名”的遺言。

隨後結果,卻是姚萇硬是將後秦政權列入了“五德執行”的次序裡,讓不是胡人的羌人也當上了“胡人天子”。

後世定義的“五胡”和“五胡亂華”,實際就是對這些混亂歷史的總結:首先是有人提出“胡人代晉”(僅限於匈奴和匈奴別部羯人)的讖語;其次用五德執行來解釋這個讖語,並提出“五胡”說;隨後是“非胡人”(氐人、羌人)立國後將自己說成是“胡人”以滿足讖語;最終結果,就是“胡人”的定義透過不斷修改被擴大化,大家都被叫作了“胡人”。

所以說,我們現在認為的“五胡”,與十六國時期人們眼中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最後定義應該是在南北朝時期才逐漸形成的。(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