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已經沒落了嗎?年輕人真的不喜歡聽戲曲了嗎?

每年的春晚與元宵晚會,不管有沒有人喜歡,“戲曲”都是佔據一個節目的份額的,我會的一些戲劇小唱段,像是女駙馬,花木蘭,鍘美案等唱段,便是從這些節目中學來的,偶爾想起,還能跟著哼唱幾句。

小時候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也會跟著他們一起看戲劇,所以對於這種型別的藝術形式,我一直都非常感興趣,歌單裡還有幾首戲劇相關的唱段,黃梅戲也好,京劇粵劇唱段也罷,音樂的美總是共通的,那些悠揚婉轉的曲調,只要好聽,都能讓人忍不住沉醉。

戲曲已經沒落了嗎?年輕人真的不喜歡聽戲曲了嗎?

戲曲音樂是中國漢族戲曲中的音樂部分,包括聲樂部分的唱腔、韻白和器樂部分的伴奏、開場及過場音樂。其中以唱腔為主,有獨唱、對唱、齊唱和幫腔等演唱形式,是發展劇情、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現手段。

戲曲和戲劇很難分開,單獨去欣賞,許多人只聽過一兩段的戲曲唱段,並不知曉唱段所在的情境,與唱段背後的故事,所以很難與音樂共情,當代年輕人很難沉下心去聽這些唱段,甚至是去看一場短則兩三個小時,長可能達到10個小時的戲劇。

最近,一部粵劇電影在院線正式上映,雖然早上上映前,他的宣傳便帶起了一波的熱度,但是由於排片與受眾少的關係,《白蛇傳·情》的電影票房並不好看。

戲曲已經沒落了嗎?年輕人真的不喜歡聽戲曲了嗎?

即使是靠近珠三角的深圳,這部片子的排片也少得可憐,排片時間不是在早上就是在半夜,許多對影片感興趣的人所在的城市甚至沒有排片,讓許多人覺得遺憾。

電影上映後,在各大網路平臺也都能看到好評與許多年輕人對於電影的評論,對於優秀的文化作品,年輕人其實都是抱著推崇與崇敬的目光去看的,從網上的各種評論中,也能看出,當代年輕人並非不喜歡“戲曲”這樣的載體,只是他們缺少接觸的途徑。

戲曲已經沒落了嗎?年輕人真的不喜歡聽戲曲了嗎?

看完了電影,我還收藏了這部戲在粵劇院的表演,戲曲藝術從來不是“曲高和寡”高立於藝術殿堂之上的文化產品,往前推百年,戲院,戲臺都還是老百姓們最熱衷與喜愛的娛樂方式。像是粵劇電影《白蛇傳·情》這樣的傳播方式,其實並非是戲曲與電影結合的第一次嘗試,只是他的嘗試形式更加有趣,特效更加宏大,一直以來,戲曲界的仁人志士,都在努力地將我們的傳統戲曲文化傳承下去。

其實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許多弘揚傳統文化的形式都有了變化,戲曲會聯合年輕人喜愛的遊戲,影視,盲盒玩具做創新,將戲劇本身的許多內容包裝推廣。當代流傳的許多“國風”歌曲裡,還會融入戲曲裡的“唱腔”,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喜愛。

戲曲已經沒落了嗎?年輕人真的不喜歡聽戲曲了嗎?

戲曲已經沒落了嗎?年輕人真的不喜歡聽戲曲了嗎?

戲劇並沒有沒落,只是學習戲劇的人少了許多,而大量的資訊也阻礙了我們對戲劇資訊的接收。作為音樂的一個品類,戲曲,包括各型別的唱段,都沒能完成音樂資訊的數字化。

在網路發達的情況下,想要收聽某個戲曲,特別是地方戲劇,是很難在各大平臺上找到唱段的。電視臺不再播放戲劇後,不提年輕人,老人們想要看戲,聽戲,能找到的資源也非常有限,只能在市場上購買錄製了足夠多唱段的收音機。

導致即使你有感興趣的唱段,明確知道唱段的名字或者詞牌,網路上也缺少這型別的資源,很難找到並把歌曲加入歌單,以影片為載體的戲劇又少了“隨身收聽”的可能性,讓戲劇離大家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

戲曲已經沒落了嗎?年輕人真的不喜歡聽戲曲了嗎?

傳統戲曲仍然在向前發展,只是他們做出的成績大眾能看到的部分極少,即使是《白蛇傳·情》這樣的大製作,在網路上討論度與熱度都不低的情況下,票房依舊少得可憐。如果只是單純將戲曲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即使無人喜愛也要強行傳承,這恰恰是背離了“傳承”的意義的。

戲曲不會沒落,只是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小眾文化”,依舊有著他的愛好者,年輕人也並非不愛聽戲曲,只是缺少了解與接受的途徑,我們在改變與拓寬這些途徑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戲曲也是音樂的形式之一,演唱戲曲,演唱國風、古風歌曲或帶有“戲腔”的歌曲,也是我們傳承戲曲文化的一種方式。

歡迎小夥伴們評論區給我們留言,你們的留言會讓我們拍歌更加全面瞭解音樂圈知識喲!

「歡迎關注我,一起了解更多音樂資訊」本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