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讀懂愚公移山了嗎?

你真的讀懂愚公移山了嗎?

《列子湯問篇》續(原創,轉者說明)

這節課輕鬆些,是大家熟悉的神話故事。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達幾百丈,周朝一仞八尺,漢朝一仞七尺。本來坐落在冀州的南部,河陽的北邊。

“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北山有個老人叫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了,房子對著山,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於山北交通阻塞,一開門看到山,擋住他的出路,走路要迂迴。

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便召集全家人來商議,他說:我和你們一起竭盡全力削平險阻,使道路直通到河南南部,抵達漢水南邊,可以嗎?

你真的讀懂愚公移山了嗎?

“雜然相許。”紛紛表示贊成,大家聽了都不反對。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大家紛紛表示贊成的時候,他的老婆提出了質疑,她說,憑你這點力氣,還不夠對付那個名叫魁父的小山丘,怎能搬得掉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再說那些泥土石塊朝哪兒放呢?

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把它們扔到渤海岸邊,隱土的北面,隱土也是一個地方。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jī běn)運於渤海之尾。”於是,愚公便帶領兒孫之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砸石頭,挖泥土,用箕(jī)筐把土石運到渤海之濱。

你真的讀懂愚公移山了嗎?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始齔(chèn)往助之。”他的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一個遺腹生的男孩,剛剛換牙,七八歲的樣子,也蹦蹦跳跳的來幫忙。說明愚公的鄰里關係不錯,事也比較得民心。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他們從冬到夏,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山之,曰:“甚矣汝之不惠!黃河轉彎地方有一個聰明的老頭,叫智叟,嘲笑著勸阻愚公,你傻得太過分了!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憑你這點殘年餘力,還不能拔掉山上的小草,怎能對付那些石塊呢?古文的韻律很美。

你真的讀懂愚公移山了嗎?

北山愚公長息曰: “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聽了長嘆一聲,回答說,你太頑固了,心硬得什麼都動搖不了,你還不如我隔壁的孤兒寡母,不懂事的孩子都比你有志氣。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 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即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但是山上的石頭卻不會再增加了,還怕挖不平它嗎?

“河曲智叟亡以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河曲智叟聽了,無言可對。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山神聽到了,害怕愚公他們沒完沒了地挖下去,便去稟告天帝。

你真的讀懂愚公移山了嗎?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 厝(cuò)朔東,一厝(cuò)雍南。”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就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一人背一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到甘肅的南部。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從此以後,冀州也就是河北的南邊,漢水的北邊,整個的華北平原,道路平坦,暢通無阻。

這篇文章學校課文學過,這裡有一個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哲學意義,做事一在選擇,二在堅持,不管是做學問,幹事業,相信行動和堅持,往往笨的人更容易成功,聰明人很少能化為行動,因為聰明人想的很多,想著想著就懶了。

註解中張湛(zhàn)說:“夫期功於旦夕者,聞歲暮而致嘆;取美於當年者,在身後而長悲。”這段文字的大意,要我們做事不要太急功近利,此故俗士之近心,一世之常情也。急功近利的人就會發出智叟的感嘆。而“大人”是“以天地為一朝,億代為曠息,忘懷以造事,無心而為功,在我之與在彼,在身之與在人,弗覺其殊別,莫知其先後。”他們不汲汲於名利,也不關注一時的成功。“忘懷以造事,無心而為功”不想名利和成功,只是踏踏實實做事,埋頭苦幹,像愚公一樣,最終搬掉了太行、王屋二山。

中國傳統裡的這種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每個中華兒女都要理解的,可惜我們很多人忘了。

你真的讀懂愚公移山了嗎?

老子說“反者道之功”“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只有我們將自己的內心“清空”心懷若谷,包容萬物,才能更有遠見。相反如果心裡總想著自己,或者當下的名利,很難再裝下更多的東西,也很難讓自己的生命自在豐盈。

愚公移山,他不想這件事能不能在他有生之年為自己帶來什麼,也不想自己的後輩能不能保證一定是男丁,且願意一直挖下去,這一切,急早成功,快些成名,都與他無關,他只是挖啊挖啊!

只管耕耘,不問收穫。

聰明的人和智叟一樣,往往會想,這麼累,這麼辛苦,人生這麼短暫,有必要這樣做嗎?自己能得到什麼呢?常常自以為是的算計,一生很快就算完了。可見,一般人認為的智慧,未必是真智慧,一般人認為的傻,也未必是真傻,生活常常就是這樣辯證的。

我們面前的“大山”也很多,這些大山都是像智叟一樣的人,過於“聰明”而產生了。在愚公來看,這些根本都不是問題,只是一直“挖”就行了。

你真的讀懂愚公移山了嗎?

盧重玄解釋說,一般人安於習慣,隨大流,大家認為對的,他就認為是對的,雖然被自己的貪婪慾望所糾纏,從生到死,活著時忙忙碌碌,死的時候糊里糊塗,愚笨的,一輩子為了衣食而奔波,有點學問的,一輩子為了名利美色而辛苦,還自以為樂天之命,從古到今,都是這樣,只有領悟最高學問的人,才會為了“道”而來,忘記自己的生命,聽到了就會去做,不管時間,年齡,也不追求神奇,看什麼想什麼,一點就明白。

易經有一“鹹卦”,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注意力放在什麼物體上,那個物體就變得清楚明白,眼睛看到,耳朵聽到,感覺到的,都能明白,上兌下艮,兌為少女,艮為少男。所表達的感覺和愚公極為相似。

幾乎所有的人,眼前都有兩座大山,大家的選擇決定了自己未來的命運。

你真的讀懂愚公移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