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王屋為天下之中》乙 釋王釋屋

(一)典籍中的王屋

《尚書。禹貢》:厎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入於海。《山海經》:王屋山上有金玉,下有陽石。

《通志》:王屋山形四面如削玉,名為天下第一洞天。

《淮南子》:何謂九山?會稽、泰山、王屋、首山、太華、岐山、太行、羊腸、孟門。

《列子。湯問》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王屋得名由來已久,最常見的說法是因山形奇特,

山有三重

,如王者之屋。用現代地質學話語,王屋山頂(天壇山)屬於

方山地貌

,頂部平展開闊,周圍峭壁如削,形成天然的

祭壇

。王屋山被群山環繞,但都保持一定距離,視野開闊,主峰傲視群山,尤其是南面為低山丘陵,可俯瞰黃河谷地。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王屋、太行和析城是緊鄰的三座名山;

“登天壇極頂,東望海岱,西眺崑崙,北顧析城,南俯黃河。"

東望海岱屬於想象,其他方向說的是實景。

(西眺崑崙請翻看前期崑崙系列文章)

本文著重從字源分析王屋的得名,地理和典籍中的記載暫不展開。王字和屋字在易經系列文章中已有所闡述,在第二、三部分複述。

(二)釋 王

甲骨文中,“王”字出現最多,今人解釋“王”字,都說是一把大斧頭,象徵殺伐之王權。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王”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鑑於漢字

因義構型

的特點,似乎完全不需要以象形表之,以象形方式表達動物是合適的,表達“王”則是低階的。

現有出土之甲骨,出現於商王武丁之前的片數為零。史載,殷高宗武丁

三年不語

,一鳴驚人。甲骨文似乎是在武丁時期集中爆發,並特意刻在龜甲上,集中埋藏留於後人發現的。也許正是這個不愛說話的商王,”婦好“的模範老公發明了文字。我們真的難以想象,他會用一把大斧頭來描述自己。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甲骨大/大/王/天

王字上面一個大,下面為一槓,類似於八卦的符號原則,"一槓"在下是強調其位置,

表示這是

位於下面的老大

,而這一槓如果出現在大字的上面,則表示上面的老大,沒錯,這個字叫“

天"

(上圖四)。商人在構造”王“字時,和”上“”下“這些

指示字

是一個原則,那就是抽象,“王”字並非low的不行之大斧頭。

大、王、天三個字就是以上關係,必須指出,甲骨文中的”大“字大多數更像一個人的形體,

橫槓下面有個軀幹

,然後才是兩條腿(上圖二);但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確已經出現了簡化的”大“字(上圖一),軀幹部分簡化而更接近於現在的”大“字,說”王“是大字下面一槓並非虛言。

古人不懂”王“字真義,或許是因為未曾見過出土剛一個世紀之安陽小屯甲骨,但“王“字的形象肯定出現在一些古代典籍,考慮到漢字的豎寫傳統,”

王"被誤讀為"大一"

(上圖三)

由於古字“大”就是“太”(《列子。湯問。愚公移山》中太行山為大行山),進而中國文化史上出現了一個自古以來不明覺厲、無所不在,位於天上之中的的的“

太一"。

《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皆曰紫宮;

《淮南子。天文訓》: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宮者,太一之居也;

《論語》:為政以德,譬如

北辰

,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楚辭》有《東皇

太一

》;

道教有

太乙

真人;

今日天下之中

紫禁城,

隔壁是北海

太液清秋

之美景;

太一/太乙/太液/"都來自於甲骨"王"字;

王/太一/紫微

天地中軸線

,是站在中心觀象臺,仰望北極星,看天球旋轉

“太一”星住紫微中宮,天上之中,而“王”住在天下之中。這不是巧合,因為

"王"和"太一"本來就是一回事

天上之中和天下之中上下呼應,此為"與天齊也"。

《爾雅。釋言》

:殷,齊,中也。

在中國典籍的描述中,王所在之處,只能是相對於四方的中,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王的屋不可能出現在東南西北的任何一個角落。

《易經。渙》:王乃在中也。

《尚書。堯典》: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

《商頌。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山海經》:六合之間,四極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

《尚書。大禹謨》: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

《論語。堯曰》:四海困窮,天祿永眾。

(三)釋 屋

先說居。居的部首為屍,“屍”,甲骨文中為一人側臥之形象。古禮在祭祀先人時,由長子長孫躺在某處,扮演逝去先人去接受眾人祭拜,這個行為藝術叫做“屍”,也就是“躺屍”。

甲骨中已經有居字;屋字出現較晚,甲骨、金文中未見。<甲骨居>和<大篆屋>神似,屋字可能就是居的一種演化。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從部首來看,“屋居”與“宮室”,屬於兩類建築,前者用於祭祀,後者用於居住。《易經。渙》中出現七個被換的物件,其中“渙王居”,對應朝歌城的祭祀場所,“渙其躬”,對應朝歌城的商王宮室。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四)釋 王屋

以上先說

為地上的老大,居天下之中,王字的甲骨派生出太一的概念,太一為天上之中,居紫微中垣;

又說

通居,為祭祀場所,不是居住場所。

(參考《易經說什麼》 之《渙》:奐央天中之帝都大三居部分)

王屋兩字合併考慮,正是位於天下之中的祭壇,中心觀象臺。

而王屋山的山頂,恰恰自古就叫

天壇,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願隨夫子天壇上 閒與仙人掃落花“

在濟源當地,王屋,是一個大的山系或區域概念;王屋山及主峰,一般稱天壇山;天壇極頂又稱老爺頂。

“紫宮者,太一之居也

。”字面意思是

紫宮者,王屋也

;真實意思是,王屋山對應紫微中垣,這是古天文學的分野觀,也是觀星象制曆法,必設立中心觀象臺的基本要求。

《先夏曆史研究與評論。山海經探秘》之“崑崙”系列,作者考證得出結論:濟源市西北部的

析城山,王屋山,鰲背山分別是“帝之下都”,“天下之中”,和“崑崙”

,這裡只強調一點,王屋山是唯一以“王”命名的上古名山,以上對“王”字理解,以及”王”和“中”的關係,算是從一個新的角度佐證王屋山在上古某個重要的時期,確為天下之中。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李白出川首篇干謁詩《大鵬賦》,寫給天台

司馬子微

(紫微),也就是唐代道教皇帝司馬承禎。子微先生常住並仙逝於王屋山,並命其為“天下第一洞天”;“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的李白後來追憶恩師,登臨王屋天壇極頂,並留下唯一書法“山高水長,氣象萬千,非有老筆,清壯可窮”。把王屋山捧得這麼高,兩位仙人是否早已看破天機?

(五)結語

其鳴自詨

文明之初,文字表達能力有限,其鳴自詨,是中文的命名傳統之一,比如精衛。雞鴨鵝的漢字為象形,發音是其鳴叫的聲音,可以視為

象聲字

。”雞,一種小型能下蛋的家禽“,這個解釋是用後來的語言去描述早有名字的動物,無法解釋造字者的意圖。

王屋,析城,太行等山名也是如此,它們出現的時間太早,所有基於後來詞彙的描述都無法接觸真相,只有從字源上分析,才能直達本質。

王屋山沒有別的名字,也沒有別的山叫王屋山,這算是一個自古以來。因此對於王屋這個名字,我們需要重視,因為它體現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事實,這在以後的系列解讀中將會越來越明顯。

“王者之屋”,是一個沒錯但也沒有太多價值,比較後期的解釋。在甲骨中,沒有者字,也沒有之字。王者之屋可以有很多,但王屋只有一個。

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

,是漢語演化出的高階特性,從文字進化到語言,方便人與人之間的口語溝通。

之,用於兩詞之間;乎,用於結尾;者和也,搭配使用。

武王

,西土

,帝辛生不有命在天

若不用這四個字,就是《尚書》風格切換到甲骨卜辭風格:

武王西土人帝辛生不有命在天

魯迅先生給出

孫行者

三字的下聯:

胡適之

,這是揶揄一位主張全盤西化,形象斯文優雅,文質彬彬的猢猻。

以臺灣省著名醫生羅大佑的《之乎者也》結束本文,按照詩經命名傳統,列入《颱風》系列。扯這麼多,是為了規避和易經系列中王假有廟和奐央天中兩篇文章的原創衝突,這一段不要錢。

《詩經。颱風。之乎者也》

知之為知之 在乎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孔老夫子也

知之為不知 在在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寒山子是也

不知為知之 不在乎在乎

此人何其者 齊人 是也

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

現在看看我們的青年他們在講什麼

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

剪刀等待之 清湯掛麵乎

尊師重道者 莫過如此也

風花雪月之 嘩啦啦啦乎

所謂你歌的 是否如此也

之之之之之

乎乎乎乎乎

者者者者者

也也也也也

現在聽聽我們的青年他們在唱什麼

眼睛睜一隻 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 皆大歡喜也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觀者 你我 是也

下一篇說說沇水、濟水、王屋、天壇護佑下,

夏都原城

的奧秘

“王者之屋”得名新論

先夏曆史研究與評論 山海經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