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到底是誰的“美德”

勤勞,到底是誰的“美德”

凡事,就怕挑明。

失去了粉飾之後,可敬的道理,就變成了驅鬼的咒符。

或者是逗窮人開心的迷魂湯。

譬如,

根據咱們的傳統,勤勞是美德。

然而,我要挑明瞭說一句:

這只是“苦哈哈”們的美德。

因為,只有苦哈哈們需要勤勞。

極少一部分的苦哈哈,靠了勤勞,上進了;

大部分的,一輩子在這個“美德”的空心湯圓裡打轉,信了所謂高尚的邪。

他們騙自己曰:問心無愧。可笑的是,他們畢竟沒能耐“有愧”。

現實是,

古往今來、西方東方,苦哈哈沒人瞧得起,無論他勤奮不勤奮。

甚至,在一些刻薄的上流眼裡,

勤奮的苦哈哈更值得蔑視——

你都這麼勤奮了,怎麼還窮?可見是天生的窮根,或是智力有限。

勤勞,到底是誰的“美德”

發明“勤勞即是美德”的上流們,從來都是瞧不起勤勞的,因為他們自己就不勤勞。

甚至,他們視勤勞為窮病,是苦哈哈的象徵。

倘若你看過中西方名家的小說、戲劇,你就會贊同我的說法。

曾經的西方貴族,高傲地宣稱:“什麼是工作?我從來不工作!”

某部小說裡的子爵夫人大言不慚:“我們不掙錢,我們繼承錢!”

英國的貴族,根本看不起倫敦東區辦工廠、做買賣、當律師的“布林喬亞”。

再去翻紅樓夢,去看看儒林外史,看看世說新語,再看看關漢卿——

你就會發現,我們古代的上流,看法和西方貴族差不多。

認真做事、踏實用功的人,被斥為“濁流”,就是“寒族”的證據。

悠哉遊哉,好整以暇,清談宴飲的,便自詡“清流”,乃是“上三品”的閥閱世家。

問題來了,為什麼那些不工作的躺贏的上流,會發明“勤勞是美德”的咒語呢?

勤勞,到底是誰的“美德”

原因有二:

1。財富麼,要麼是掙出來,要麼是剝出來的——

你不鼓勵苦哈哈勤勞,難道想把他們招進自己家,把自家的金山剝掉麼?

2。他們自己不掙錢,卻要享受錢,錢怎麼來?讓苦哈哈們去掙、去流汗、去流血——

然而,人心裡是不甘的;所以,就要編制一頂“美德”的緊箍咒,扣在他們頭上。

安心去勤勞吧,不然我們吃什麼、用什麼呢?

唐詩有云:“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法國的拿破崙皇帝有一句名言:“所謂宗教,就為了防止窮人捅富人刀子。”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原本不是罵人話,而是上流們的自誇。

至今,仍可以看到有些上流人士“不接地氣”,動輒“何不食肉糜?”。

他們不是傻,而是自然而然地這樣認為,因為他們的邏輯,就和苦哈哈不一樣。

什麼叫“不接地氣”?

——這句話我翻譯為:沒把苦哈哈們哄開心。

所以,儘管編好了“美德”的帽子,卻時不時地把上流人的小尾巴漏出來。

那苦哈哈們怎麼辦呢?

要我說,就少點勤勞,少一點“專家嘴裡的智慧”,多一點思考、自問。

甚至,在地上一躺,眼睛一瞪:“老子不幹了。”

只要這樣的人足夠多,就足以讓上流躺得不那麼舒服,出來妥協:

最起碼,八小時工作制,這項條件先落實好——

再來談什麼理想、奮鬥、勤勞。

不然,糊弄誰呢!

勤勞,到底是誰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