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將迎來一波“微整形” 城市規劃、形象改造都有哪些大動作?

鄭州將迎來一波“微整形” 城市規劃、形象改造都有哪些大動作?

城市建設關乎城市的外在形象,又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被譽為千年商都的鄭州市,正迎來新一波城市更新熱潮。

日前,鄭州市政府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建設、管理等若干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接下來鄭州的城市規劃、形象改造指明方向。

鄭州將迎來一波“微整形” 城市規劃、形象改造都有哪些大動作?

記者發現,就是這樣一個事關鄭州大發展的檔案,著力點細微到了一個地鐵口設立在金水路以南還是以北、隔離帶是否改為綠化花箱結合護欄。

地鐵

金水路北側、人民路上缺失出入口

地鐵紫荊山站或進行"微整形"

鄭州地鐵第一座換乘站,地鐵1號線紫荊山站是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樞紐,日均客流量大,共設定有6個出入口。其中,設定在黃河博物館的B出入口現暫未開放。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目前,紫荊山站現有的5個出入口分別為A、C、D、E、F,其中A、C、E、F四個出入口位於紫荊山路東側,D出入口位於紫荊山路西緊鄰紫荊山百貨,此外,地鐵A口與E口之間直線距離僅相隔50多米。

一直以來,紫荊山站這樣的設定也引發市民的吐槽:雖然出入口不少,但一到高峰期,人流一窩蜂扎堆兒在一側,往北往西走都要過馬路,而且一些出入口的設定有點重疊和浪費。

紫荊山站設定帶來的壓力、不便和安全隱患,也被一一記錄在通知中。

通知提到,“地鐵出入口數量少、分佈不科學,地下通道設計與地面交通路網有機結合不夠”、“以紫荊山站為例,出入口全在金水路南側,金水路北側、人民路上缺失”。

此外,通知也表明,鄭州地鐵1號線紫荊山站因金水立交、商城遺址、紫荊山路規劃下穿隧道等因素影響,經多部門論證、多方案比選,設置於紫荊山公園內。

同時,由於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保護規劃》中嚴禁對現有商城城牆地面遺存20米核心保護區和70米原址保護帶內進行任何形式的建設,車站最北端的出入口無法再向北延伸。車站最西端出入口沿金水河設置於紫荊山路西側實現過街功能。

如今,鄭州已為紫荊山站出入口開出“微調”方案:重點研究金水路北側、人民路出入口佈設方案,提升地鐵服務功能和地下過街的便利性,針對現階段市民反映使用不便的出入口,加強站位周邊客流的引導,增設交通引導標識,引導客流安全有序進站乘車,確保乘客進出車站的安全順暢。

對於紫荊山站的“前車之鑑”,接下來,鄭州也立志:學習北京、香港等先進地區經驗,統籌考慮城市交通的立體化,增強對地鐵出入口的微改造,透過地下通道連通商場、車站等人流密集地區,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方便群眾出行。

梳理已運營和在建線路,分析已投入運營的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城郊鐵路一期以及即將運營的2號線二期、5號線、14號線車站出入口設定情況,重點研究因徵遷、地下管線、文物等因素未按規劃設計實施的出入口,採取最佳化完善措施。2019年2月底前完成排查,4月底前完成既有線路及即將通車線路出入口整改方案制定。

在建線路方面,針對3號線、4號線、6號線、10號線等正在施工 的線路,梳理研究出入口布置方案,重點研究出入口兼顧過街及與周邊地塊聯絡功能,進一步最佳化實施方案,方便後期乘客出行。2019年2月底前完成排查,4月底前完成調整實施方案,並根據車站實施進度落實實施方案。

快速路

讓快速路快起來

"高峰期關閉個別上匝道入口"這個法子咋樣?

道路交通暢通與否,直接關係到城市的執行效率。

目前,鄭州市中心城區“井字+環線”快速路網體系已經形成,快速路的投用改善了鄭州交通環境,但同時也遭一些市民吐槽:快速路並沒有快起來,還成了新的堵點。例如隴海快速路紫荊山路下橋口處,此前由於地面道路施工,下橋常常遭遇“腸梗阻”。

為此,通知提到:隴海高架、農業高架作為城市快速通道,以快速通行為目的,但目前出入口較多,影響了通行速度。

針對以上問題,通知也拿出了“藥方”:首先,對現狀高架快速路上下匝道的執行狀況進行梳理分析,借鑑先進城市的管理理念,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相應的智慧交通管理設施,例如高峰期關閉個別上匝道入口,從而提高快速路通行速度。

此外,城市高架快速路執行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梳理擁堵節點和路段,並對交通組織進行精細化設計,提高地面交叉口疏解能力。同時,對現狀高架快速路的標誌及標線進行排查梳理,從而制定統一設定原則,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最佳化調整,更加合理有效地指引人民群眾出行。根據計劃,2019年2月底前完成排查, 3月底前完成最佳化方案,5月底前整改到位。

隔離帶

"綠意"立體化

路中間的隔離帶要綠起來

作為綠城,鄭州的“綠意”正在立體化蔓延。

通知提到,目前,鄭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規劃不合理,隔離作用較弱且不美觀、不精緻,造成 城市景觀平面化。為此,要借鑑新鄉經驗,規劃人非道,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學習南方經驗對隔離帶進行提升改造,喬木、灌木相結合,打造林蔭路。

綠化方案首先從建設隔離帶綠化開始。

根據方案,鄭州要在中原路 (西三環—京廣路)、嵩山路 (建設路—南三環)、建設路 (西三環—河醫立交)、金水路 (杜嶺街— 中州大道)、花園路 (迎賓路—金水路)、紫荊山路 (金水路—航海路)對道路中心護欄進行改造,將純隔離護欄改為綠化花箱結合護欄的隔離設施。

同時,對鄭州市隴海路、三環快速路等高架橋進行立體綠化。按照彩化、美化、香化、造型化的要求,2019年 12月30日前完成對農業東路、農業南路、東風東路、東風南路、平安大道、西三環北延、南三環東延、紫荊山南路、京廣快速路南延、黃河東路、黃河南路、金水路、中州大道等道路綠化提升。

此外,機非隔離帶、行道樹帶、圍牆邊增設綠化帶,提高道路綠地率;提升改造既有道路綠化花壇。對部分植物老化、景觀效果差的地段進行改造提升,更新植物,增加喬灌木。

對於新建道路,綠化標準也要提高,留足分車綠化帶,擴大分車道喬木配比,確保新建道路綠化標準滿足相關規範要求。

架空通訊線

136條重點區域道路、200公里架空通訊線今年要入地

去年,經歷過大修之後的鄭州市順河路一直沒有順起來。線杆佔道,線纜低垂。從去年4月18日起,河南商報連續8個月對此事進行追蹤報道。一次次追蹤後,空中低垂的線網、道路上攔路的通訊線杆已大部分拆除完畢,線纜已經入地,“留守”的電力線杆也要在今年完成“挪窩兒”。

今年,與順河路一同順起來的還有136條重點區域道路。

通知提到,今年開始,要對目前鄭州全市剩餘的約600公里的架空通訊線開展入地改造工作。計劃利用兩年時間,完成主次幹道、重點區域及主要支路400公里左右的架空通訊線入地工作,基本消除城市空中蜘蛛網現象;再透過兩年時間對城區剩餘架空通訊線進行入地改造和規範,實現主次幹道和重點區域無架空通訊線, 支路背街基本消除架空通訊線的目標。

今年主要完成已有地下管道 、 省委北部等重點區域和其他道路共136條路 , 約200公里架空通訊線入地任務; 2020年再實施200公里架空通訊線入地任務。

此外,根據鄭州市新制定的《鄭州市架空線管理規定》,在建成區以內城市道路、規劃新城範圍內城市道路以及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區域(以下簡稱埋設入地區域),不得新設定架空線,對既有架空線入地改造實施財政獎補。

喪嫁習俗

年底前,實現全市大部分村成立紅白理事會等組織,制定紅白事辦理規模、消費標準

“酒不喝醉不為喝好,飯菜不剩不為吃飽”的婚喪嫁娶陋習今年要大改了。

通知提到,要建立健全村級紅白理事會等組織,對社會反映強烈、群眾負擔較重的高價婚禮、大辦喪事、相互攀比等陳規陋俗,村 “兩委”要發揮作用,主動干預,積極引入市場主體參與,透過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民間組織,制定對應的規則章程和懲戒辦法,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用規則的制約和道德約束,共同解決本村存在的問題。

鄉鎮 (街道)要履行主體責任,結合本地實情,加強指導把關,具體推動落實;各級組織、民政部門要牽頭協調,政法、文明辦、司法行政、農業農村、婦聯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合力推動 。

2019年12月底前 , 實現全市大部分村成立紅白理事會等組織,在鄉鎮政府的指導下,制定紅白事辦理規模、消費標準等規定,並向全體村民公佈。

村 “兩委”幹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村民組長和黨員要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為廣大村民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同時,做好日常監督工作,防止有人打擦邊球,暗箱操作,對拒不執行相關規定的村民,村 “兩委”及村務監督委員會可以運用不同形式公開曝光,公開批評,警示他人,用多種方式遏制農村不良風氣的蔓延。

記者手記

一份紅標頭檔案透露出城市生長力量中的人文關懷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老百姓出門坐地鐵,多走300米,少走300米這事“可大可小”。

說它小,300米可能只是浪費兩三分鐘的時間,但是,這件關乎百姓時間、生活方便的事,也足以寫進一座城市的發展規劃中。

近日,鄭州市政府就將這“三百米”寫進了紅標頭檔案,而作為向讀者傳遞訊息的記者,這份名為《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建設、管理等若干工作通知》的紅標頭檔案也帶給我了別樣的感動。

以往提起紅標頭檔案,人們慣性思維就是冷冰冰、看不懂、官話套話一大堆,而在仔細研讀這份檔案時,我則感受到了城市生長帶給人的感動、敬畏、尊重與關愛。

這份檔案接近1。5萬字、共計30頁,事關鄭州城市建設、交通、醫療、教育、政務服務效率,甚至是風俗習慣,涵蓋方方面面,卻又著眼於細微之處:地鐵口設立在金水路以南還是以北、隔離帶是否改為綠化花箱結合護欄、快速路如何能夠快起來……

而對於城市發展中曾經留下的缺憾,檔案也沒有迴避,選擇“微調”的方式,去更新、去升級、去改造,相比大拆大建,這樣的微改造是城市生長的一種良性模式,也讓城市更有“溫度”。

城市發展,拿什麼來衡量?

招了多少商,引了多少資,蓋了多少大樓,建了多少開發區,的確是惹眼的政績,但對於老百姓來說,我們所接觸到的、所親身體會到的卻是門口的路邊積雪有沒有人清、晚上的路燈壞了有沒有修等一些生活細節難題。

這一份檔案,把細節上升到以人為本的高度來認知,讓我們窺探到了城市生長力量中的人文關懷,更看到了這座城市主政者的情懷——對城市主人,每一位鄭州市民的敬畏、尊重與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