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德國國歌裡的第一句話:統一、法制和自由,為了德意志祖國。

2019年11月7日,柏林牆倒塌30年。

中國自從秦朝以後,所有帝王都在追求大一統,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一個皇帝,如果說中華民族對江山一統有一種執念,那麼在歐洲,德意志民族對國家和民族的統一,有著不遜於中國人的執念。

從羅馬時代到法蘭克人時代,德意志(

日耳曼

)地區都是部落性質的聚居地,並無國家概念。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羅馬帝國疆域

5世紀末,延續了幾個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輝煌時期。在查理曼大帝的統治下,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稱為查理曼帝國。查理曼大帝去世後,帝國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的疆域按照《凡爾登條約》分成三部分,西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左岸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成為後來法國的基礎;而東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右岸操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的日耳曼王國的基礎,成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間的部分成為了後來法德爭鬥的根源。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神聖羅馬帝國在歐洲的位置

公元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薩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於今荷蘭、德國西部、瑞士和奧地利。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就此開始。

改變德意志民族的戰爭——三十年戰爭(1618-1648)

1254年,神聖羅馬帝國的霍亨斯陶芬王朝,所有的皇儲全部死去,皇位空懸,於是在經過各位諸侯的紛爭下,一位來自西南邊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登基為帝。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興起,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幾百個諸侯開始互相吞併割據,並且分為兩派,天主教派和新教派。十七世紀初期,帝國出現內戰的趨向。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神聖羅馬帝國

戰爭的直接起因:擲出窗外事件(認真的,就是這個名字)

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國際戰爭,主要戰場就是德意志地區。

跳過戰爭具體過程。

戰爭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諸侯和丹麥、瑞典、法國(法國是信天主教的,但是為了稱霸歐洲和新教國家站在了一起)為一方,並得到荷蘭、英國、俄國的支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諸侯和西班牙為另一方,並得到教宗和波蘭的支援。這場戰爭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歐洲近代史的開始。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這場戰爭使日耳曼各邦國大約被消滅了25至40個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維滕貝格四分之三人口陣亡,波美拉尼亞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陣亡,西里西亞四分之一的人口陣亡,日耳曼各邦國男性有將近一半陣亡。

德意志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為別人的利益屠殺自己的同胞,德意志的血在流淌,德意志在哭泣。

七年戰爭——德意志人被喚醒

七年戰爭發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衝突則集中於1756年—1763年。當時歐洲上的主要強國均參與了這場戰爭,其影響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賓群島。這場戰爭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驅動。

英國與法蘭西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同時普魯士,這個日益崛起的強國與奧地利正同時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爭奪霸權。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不久,歐洲列強間進行了“夥伴交換”,被稱為“外交革命”。普魯士與英國建立了聯盟,同時互為傳統對手的法蘭西和奧地利締結了同盟關係。英普同盟日後陸續有德意志小邦(特別是漢諾威)以及葡萄牙參與,而法奧同盟則包括瑞典,薩克森,以及後來加入的西班牙。俄羅斯起初與奧地利結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後改變了立場,並同瑞典一起與普魯士單獨締約。

這次戰爭在歐洲以攻城戰,對城鎮的縱火,以及造成慘重損失的野戰而著稱。戰爭總共造成了約900,000至1,400,000的傷亡。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主要的戰場還是在德意志地區,德國人成了最便宜的僱傭軍,命最賤的僱傭軍。

拿破崙戰爭——戰後德意志民族希望統一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拿破崙

拿破崙擊敗普魯士,讓一貫自詡為歐陸最強陸軍國家的普魯士低下了頭,儘管普魯士戰敗,但是拿破崙把最先進的法國思想家的思想也帶進了普魯士,德意志人明白了,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一個皇帝,整個德意志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巴伐利亞?薩克森?普魯士?奧地利?不!

這片土地叫德意志!

Die Deutsche, wo sie Dass ich nicht finden knnen Pltze!“ - Schiller

譯文:德意志,它在哪裡?我找不見那個地方。 ——席勒

德意志統一戰爭——

德意志的崛起,日耳曼的光榮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德意志統一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普魯士統一德意志

普丹戰爭:

德意志邦聯(各個德意志諸侯國的聯盟)以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有大量講德語居民為由,要求丹麥放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丹麥拒絕,遂於1864年2月1日普奧聯軍越境進入石勒蘇益格,與丹麥交戰。起初,丹麥試圖倚仗在維京時代修築起的地面防禦工事,但事後證明這些工事毫無作用。丹麥完全抵抗不了普奧聯軍,同時又指望不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任何支援,在普奧聯軍的打擊下,丹麥軍土崩瓦解,割地求和,1864年10月30日戰爭結束。

普奧戰爭:

1862年,奧托·馮·俾斯麥被任命為普魯士王國首相。他馬上策劃統一運動,務求由普魯士統一小德意志。憑著普丹戰爭的勝利,俾斯麥喚起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識。普魯士以有權共同佔有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為藉口,誘使奧地利向普魯士宣戰。奧地利與巴伐利亞、漢諾威、薩克森等一些德意志邦國合作,以捍衛德意志邦聯的名義,挑戰普魯士。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普奧戰爭

戰敗的奧地利解散德意志邦聯。次年成立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邦聯,並透過聯邦憲法,為實現德意志統一準備了條件。在普奧之戰中,普魯士動用了不少曾在美國南北戰爭大派用場的科技,包括以鐵路幫助運兵及以電報維持長途通訊。雙方參戰各自的總兵力為:普方63萬人;奧方58。5萬人。

普魯士的勝利令它稱霸德意志,最後完成統一大業。因此,史家也稱之為德意志戰爭。在德國和奧地利,此戰稱為德意志之戰或德意志南北戰爭。由於戰爭只延續了7個星期,故又稱七週戰爭。在德意志統一運動中,此戰是第二次獨立戰爭。

普法戰爭:

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又是歐洲皇室之間的繼承問題),觸怒了法國政府。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普魯士軍

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威廉一世加冕

威廉一世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他不僅是普魯士的王,而是整個德意志的皇帝,分裂割據數百年的德意志統一了起來。歐陸的的均勢從此變化,德國與英法一起作為歐洲的領頭羊,直到今天。

為了統一,不屈的德意志

德國首都柏林的標誌建築——勃蘭登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