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這些,才剛剛可以寫格律詩

格律詩

,又叫近體詩,包括絕、律、排律、詞。格律詩的規則,主要分為聲律、韻律、句律、謀篇規則。有人曾形象地說:

寫格律詩就如同跳芭蕾舞。

跳芭蕾舞必須用腳尖跳,否則不能叫芭蕾。同樣,格律詩必須按格律詩的規則寫,否則就不能稱作格律詩。

格律詩的

聲律

,也就是平常所說的“

平仄

”。寫格律詩有著一定的平仄規則,要求平仄聲調交錯運用,以起到抑揚頓挫、起伏迴盪之音樂美。若學習掌握格律詩平仄的運用規則,須首先了解一下基本知識:

知道了這些,才剛剛可以寫格律詩

一、什麼是“平仄”

所謂“平仄”,是將漢字四聲歸納為平聲字和仄聲字兩個最基本的聲調。而所謂四聲,是根據漢字高、低、長、短變化而區分的。古漢語裡,四聲為“平、上、去、入”,其中“平”為平聲字,“上、去、入”為仄聲字。現代漢語的四聲,則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通常稱為“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其中“陰平、陽平”為平聲字,“上聲、去聲”為仄聲字。

二、什麼是“兩類四式”

所謂“

兩類四式

”,是指格律詩的句式。

兩類

”,即平起和仄起。是指詩中首句的第二個字,用平聲字的即謂平起,用仄聲字的即謂仄起。

四式

”,即平起仄起又分為四個句式: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收即指句末尾字)。舉例說明:

1。

平起平收式

,如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辭”和“間”即為平起平收;

2。

平起仄收式

,如詩句“岐王宅裡尋常見”, “王”和“見”即為平起仄收;

3。

仄起平收式

,如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 “上”和“斜”即為仄起平收;

4。

仄起仄收式

,如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個”和“柳”即為仄起仄收。

知道了這些,才剛剛可以寫格律詩

三、什麼是“相粘相對”

所謂“

相粘

”,是指第二句的第二個字和第三句的第二個字,平仄必須相同。

所謂“

相對

”,是指七言句第一句的第六個字和第二句的第六個字(五言句為第四個字)的平仄要相反。

為什麼要求相粘相對呢?主要是為了聲調的多樣化。如果不粘,第一聯和第二聯的平仄就會雷同;如果不相對,出句和對句之間的平仄也會雷同。明白了粘和對的關係,只要知道起句的平仄,就可以知道全篇的平仄。

四、什麼是“相重相間”

律詩字數為五言和七言,每句都是以雙音詞為主體和一個單片語成。例如“鐘山風雨起蒼黃”句,便是二、二、一、二句式。其音節的主體是兩個字為一個節拍,每個節拍的兩個字平仄必須相同,要麼都“平平”,要麼都是仄仄。這就是“

相重

”。

相間

”,是指相同位置上,一個節拍與下一個節拍,平仄要有變化。例如,上一個節拍是“平平”,那麼下一個節拍就應該是“仄仄”,反之同理。

當然,“相重相間”是一個原則要求。要做到每個節拍都能平仄相重或者相間,是比較困難的。因此,便有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下面單獨介紹)

五、什麼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前面說到,由於格律詩要求相重相間,但在實踐中又很難做到,故就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

一三五不論

”,是指七言句中第一、三、五個字(五言句第一、三個字)平仄皆可,不必計較;

二四六分明

”,是指指七言句中第二、四、六個字(五言句第二、四個字)該平則平、該仄則仄,必須分明。

這是根據前人詩作的實踐總結出來的,遵循這一規律,寫格律詩就比較方便了。

知道了這些,才剛剛可以寫格律詩

六、什麼是“兩忌”“拗救”

兩忌

”,一是

忌孤平

,二是

忌三平調

。孤平是指七言句中除去每一個字和尾字,當中只有一個平聲字。這在格律詩中是應該避免的。如“仄仄仄平仄仄平”就犯了孤平,需要進行“

拗救

”,即必須把第三或第五個字改為平聲字加以補救,以避免孤平。

三平調

”,是指格律詩句中後三個字都是平聲字。這也是格律詩之一忌。

目前,詩詞界對格律詩聲律“兩忌”等問題爭論頗多。有人力圖加以突破,給律詩創作更寬鬆的條件,但只是個人主張,仍無定論。作為格律詩愛好者,最好先學習一些格律詩的基本知識,儘量按照其基本規則進行詩詞創作,不宜太“活”,以避免走一些彎路。

(圖文均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