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點播《掃黑風暴》還不能“跳集”,消保委也看不下去了……

近日,憑藉精彩跌宕的劇情,在騰訊影片網路獨家播出的《掃黑風暴》播放量節節攀升且多次登上熱搜,引發了不少關注。不過,從昨日晚間到今日,播放該劇的騰訊影片也站到了“鎂光燈”下。

8月26日晚間,上海市消保委釋出了一篇題為

《<掃黑風暴>超前點播搞捆綁銷售,騰訊影片漠視消費者選擇權|消保委監督》

的文章,直指平臺超前點播中的“按順序解鎖觀看”,涉嫌捆綁銷售,是對消費者選擇權的漠視。

當前,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議論已然十分激烈,有網友稱這一規則極其不合理,是在“割韭菜”。在微博,“買了會員還要花錢超前點播合理嗎”的話題也登上了熱搜,截至今日午間12點,該話題的閱讀已經超2。4億。

花錢點播《掃黑風暴》還不能“跳集”,消保委也看不下去了……

騰訊影片遭“點名”

公開資料顯示,《掃黑風暴》由孫紅雷、張藝興、劉奕君等主演,改編自中央政法委篩選的真實案例,目前劇集還在更新中。2021年8月9日,該劇於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播出,並在騰訊影片同步播出。

強大的演員陣容,加上掃黑除惡這一有充滿爆點的題材,《掃黑風暴》一經開播就獲得多方的關注。有網友直言該劇節奏快、尺度大、開篇即高能。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影片此後對大熱的《掃黑風暴》採取了超前點播的更新方式,騰訊影片的更新方式表明:每週一至週六22點更新1集,會員20點搶先看4集。也就是說,超前點播集數為4集,VIP會員想要看,就要每集再花3元解鎖。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騰訊影片老會員覺得,自己已經買了會員,但還要花錢超前點播,騰訊影片實在不厚道。“為了《掃黑風暴》開了騰訊會員,又為了緊張的劇情開了超前點播,花了15元。越想越不對勁,這也太欺負人了,我買會員是幹嘛的?”有使用者在社交媒體上這樣留言。

爭議最大的還並非這一點。上海市消保委的文章中指出,最讓會員們憤怒的是騰訊影片《掃黑風暴》的超前點播還有一個規定:必須按順序解鎖劇集。這意味著,使用者如果想超前觀看23集,那麼就必須先購買20、21、22集,這樣,原本只需要花費3元就能看的23集,如今必須要花12元。

騰訊影片方面是這樣解釋這一“新操作”的:保護正版謹防劇透,請按順序逐集解鎖觀看,劇情才更連貫。

“掃黑風暴充了會員還要超前點播也就算了,最過分的是,居然必須逐集超前點播,沒點播21集,就不能點播22集!這是什麼規定?簡直是赤裸裸的強制消費,吃相太難看!”對這一規則,有網友這樣理解。

在文章中,上海市消保委指出,消費者依法享有選擇權。騰訊影片在《掃黑風暴》的超前點播中,既然是按集收費的,那消費者就有權選擇他要看的那一集。“所謂’按順序解鎖觀看’,涉嫌捆綁銷售,是對消費者選擇權的漠視。”

目前,騰訊影片方面對此尚未公開發聲,《國際金融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企業,但其並未給到回覆。

超前點播已經歷爭議

事實上,騰訊影片的超前點播已經多次引發爭議。

2019年底,由人氣小說改編的古裝大劇《慶餘年》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闖入大眾視線。2019年12月11日,《慶餘年》迎來更新,但這一次更新較以往有所不同,騰訊影片與愛奇藝特別面向已購買VIP會員的使用者推出了額外支付3元/集或50元始終提前多看6集的付費方式,實現超前點播。

此後,《慶餘年》也因超前點播一事登上了微博熱搜,並且引來網友的普遍不滿。有網友直言影片網站“吃相難看”“想錢想瘋了”,也有網友認為自己的會員權益並未得到保障以及沒有享受到會員應有的待遇。

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此前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面對熱劇,花錢可以提前看,從商業邏輯層面來說無可厚非,因為內容付費是一種被認證過的商業模式,透過這種方式來盈利沒有錯。並且,影片網站此舉並沒有剝奪原本的會員權利,只是說在會員基礎上再次提供增值服務,這種方式以後會形成常態化。他還指出,使用者都有自主選擇權,平臺不會強制讓你開通,沒有強制性就很難在法律法規上對它進行苛責。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在《慶餘年》前述事件中,有會員使用者就此將愛奇藝告上法庭,該案一審判決中法院判定愛奇藝構成違約。但在一審的判決書中法院並未直接認定“超前點播”這一模式本身存在違規。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趙佔領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只要企業在銷售VIP會員時對於會員許可權的宣傳介紹不存在虛假之處,只要沒有強制消費者購買超前點播服務,應該都不違規。

“這是產品設定方式,比如會員只能看到20集,而購買超前點播服務可以看到21、22、23集,那麼要超前點播23集,只能先超前點播21和22集,我覺得這種產品設定算不上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對於此次騰訊影片的事件,趙佔領表示,消費者完全可以不選擇超前點播服務,而要選擇,只能從序號在前的選擇,否則對於那些已經透過超前點播服務觀看序號在前劇集的使用者也不公平。

產經時評人張書樂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則認為,平臺不能靠熱播劇裹挾使用者額外付費。“這本就包含在此前的付費專案之中,在增值服務上反覆疊加更多限制性內容來逼迫使用者,本就是在自身虧損狀態且找不到更好盈利方式下的涸澤而漁,對於平臺自身而言,也是在消費自己的口碑和使用者黏性”。

(記者 蔣佩芳 對本文亦有貢獻)

記者:王敏傑

編輯:沈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