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真氣》:氣的基本元素

氣的基本元素

大部分人的觀念都認為氣功的“氣”只有一一種,其實氣依頻譜的不同分為許多等級。我們這裡要談的,是練習呼吸吐納時,由鼻子從外界吸進丹田的氣,這是煉氣的最原始材料。

道家通常把氣粗分為“先天氣”、“後天氣”兩大類,清代黃元吉曾於道光、咸豐年間在四川傳授養生術,門人將其講稿整理成《樂育堂語錄》一書,剖析煉氣原理深人淺出,頗值得參考,他對後天氣的解釋為:“ 何謂後天氣?即人口鼻呼吸有形之氣。

《道家真氣》:氣的基本元素

”所謂的“有形之氣”就是一般人練呼吸吐納時吸進身體的空氣,在中國道家的修煉過程中,藉著呼吸將氣吸進身體的動作稱為“服氣”。空氣的成分,可利用科學方式觀察的有氫、氧、氦、二氧化碳等,以及水蒸氣、微生物、塵埃,還有號稱空氣維他命的“空氣離子”等;這些有形有質的氣體被吸進身體之後僅停留在肺部,並沒有管道進入丹田,那麼,進人丹田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丹田裡的氣包括哪些成分。我認為,煉氣的初期,丹田裡至少應該有下列三種成分的氣:

(1)除了吞嚥食物時混人的一-些空氣之外,食物進人大小腸之後開始腐化,其營養為我們身體所吸收,但腐化的過程會產生-些廢氣,古人稱之為“五穀腥腐”,現代醫學家認為這是人體自體中毒的最主要來源。

(2)動植物本來是有生命的,生物都有生物能,它也是另一形式的氣。我們消化動植物,同時也吸收了它們的生物能。

(3)練習呼吸吐納吸氣時,由外界進人丹田的某種成分的“氣”。

這三種氣,前面兩種很容易明白,應無爭議,但第三種就很值得我們研究了。《樂育堂語錄》把後天氣也稱作“凡氣”,亦即凡人呼吸之氣,但是,凡氣的成分究竟是什麼呢?

呼吸吐納時吸到丹田的“氣”為一種含有火 氣及動能的粒子,古修道家稱之為“元陽”。元陽以及本書即將提到的諸多氣的種類,都是尚未合成物質之前的宇宙原始能量,在本書裡還無法就其成分在物理、化學特性上加以分析,不過,我們應該抱持一個觀念:科學尚未發現的東西,不一定不存在,有很多元素也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逐漸發現的。因此書中僅能提出它的發生過程和現象,至於詳細的科學資料,只好留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元陽是一種能量,因此,人身雖沒有管道直通丹田,但是我們可以用心將這種能量穿透身體帶人丹田。至於心為什麼能將元陽帶往丹田,我們留待下一章說明。

因為修道家避談初級功法,所以“元陽”這個煉氣的初級材料甚少在道書中出現,在有限的資料中,我們看到《樂育堂語錄》一書中說: “學者下手之初,必要先將此心放得活活潑潑。。始能內伏-身之鉛汞,外盜天地之元陽。”這句話即說明了煉氣之初必須用心意去降伏體內的氣,並且盜取天地間的“元陽”;

此外,內丹學寶典《性命圭旨》也說:“煉精者, 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這裡所說的“坎”是指丹田部位,煉精是取用丹田中所儲存的“元陽”為材料。經由呼吸吐納吸進來的是後天氣,根據以上兩位前輩話中的含義得知,我們吸到丹田的後天氣的成分即是元陽,這就是煉精的材料。

至於“ 元陽”的成分究竟是什麼呢?陽主動、主火,根據它的物質特性判斷就比較容易明白:裝-碗水放在通風的地方, 它會慢蒸發幹調;將洗過的衣服,晾在通風的地方比較容易幹:吃橘子時把剩下的橘皮放在室外吹風,不幾天就成了陳皮,這是什麼道理?道家認為這是因為空氣中含有火氣的緣故。

元朝的修道家俞琰說:“ 若無藥而行火候,則虛陽上攻,適是自焚其身也。”意指煉氣初期,如果沒有調和陰陽的比例,吸了太多的元陽到丹田,沒有與元陰取得平衡,就會成為虛陽,火氣就會上升,等於引火燒身。清代伍柳派之-的柳華陽在《金仙論證》也說:“升提太重則為邪火。” 說明漫無止境地吸氣人丹田,將會變成- -股難以控制的“邪火”,所以煉氣不得當,也會帶來麻煩。經由這些修道前輩的描述,我們對吸人丹田的後天氣一元陽一 的性 質應有初步的認識。

在“氣功留言板”裡面,網友最常問的問題是:為什麼練呼吸吐納一段時間之後, 嘴巴破了、臉上痘痘猛冒、口乾口臭、全身燥熱難耐?

煉氣的人有個共同的經驗,就是長期將氣帶人丹田,丹田就會發熱。丹田發熱的初期,只覺得全身比較暖和,非常舒服;但練功日久,或練得太勤,慢慢就會感覺身體開始“上火”,這就是元陽累積太多產生的現象。

所謂上火,就是火氣浮動上升,空氣加熱會膨脹,氣的性質本就輕而上浮,何況是火氣?舉例而言,熱氣球重達數百公斤,就是利用熱氣將它推上天空的。練習扎馬步的人,馬步站久了腿部常有似火在燒的感覺,即是大量元陽貫注腿部的現象。

丹田中的元陽累積到-一個程度之後, 會形成個火氣團,開始不受控制,會離開丹田而上升,在身體中到處亂躥,有人練功被氣團道身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古人說“養氣如養虎”,養虎足以為患,元陽跟老虎-樣,小老虎很可愛,養大反而會傷人。

瑜伽史料記載,自古以來被氣所傷的瑜伽者不乏其人。北宋張伯端著的《悟真篇》,後世將之與《周易參同契》並稱道家兩大經典,他在書中也說:“受氣之初容易得,抽添運火卻防危。”這是教人在吸人後天氣的時候,要懂得“抽添”謹慎調節火候,以免發生危險。

一般人如果自學煉氣,普遍會碰到上火的問題,20世紀50年代中國道教協會秘書長陳攖寧即發表《為止火問題答覆諸道友》來討論這個問題,教我們如何控制火候。因此之故,我們練習呼吸吐納,除非練武,否則不能漫無止境地吸氣,而且形成火氣團之後還要想辦法讓它留在丹田、穩在丹田不浮散,然後練之化之,將它變成安全穩定的成分。

古時候的修道家,有些人強調“先天氣”可用,“後天氣”不可用,皆因後天氣難以控制,要鍛鍊後天氣讓它乖乖聽話頗費功夫,而且相當辛苦。但也有少部分丹家主張不可缺少後天氣,認為後天氣不但可用,而且還是必用的,如《難經》即明示後天氣人丹田之後,成為十二經脈、五臟六腑之本源,缺少了後天氣,經脈、五臟就缺少灌溉;《太清調氣經》專論調氣功法,書中也介紹了許多“服氣”治病之法,所以治病也少不了後天氣。

明代伍沖虛在《天仙正理直論》- -書中,對於先天氣、後天氣二者之間的關係有頗為詳細的解析,他認為煉氣求長生,無非一個“然”字,而煉怎必須先天氣、後天氣並用,不用後天氣則無法烹煉,所以要“用後天之真呼吸,尋得真人呼吸處”。所謂的真呼吸,是要將呼吸之氣轉化,與凡夫口鼻之呼吸不同。

金代道教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的女弟子孫不二在《孫不一女功內丹次第詩注》中也說:“ 當採取先天氣時,須借後天氣以為樞紐。”其言論即在說明煉氣必須以後天氣作為根本,才能接通先天氣,而且後天氣也是執行經脈、治病強身的必備之氣,是用來維持生命的氣。其他如明代陽道生、清代黃元吉也都主張先天氣來自後天氣,對此也都各有論述。總之,我們練習氣功的第一步,是利用呼吸吐納將氣吸人丹田,這時進人丹田的氣,其成分即是帶有火氣、動能的元陽。

師父曾交代我們,在打雷時不要練功,因為會吸引雷電,有遭受雷擊的可能。在雷雨交加的天氣,即使不練功,也會覺得氣感特別強,可見練功初期身體所採的氣好像高壓電,與雷電的成分極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