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身體的病痛也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你知道人為什麼會生病嗎?

你是不是覺得平時和愛人有矛盾的時候吵上一架,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就仗著這自己是家長的身份教訓幾句這種事情很正常?

當你讀了郝萬山教授的《不生氣就不生病》這本書以後,我想你應該就不會再亂髮脾氣了。

書中有個案例,40多年前,一個14歲初中女生,因第一批入團通知書上沒有她的名字,懷疑是班主任說她壞話,氣得她睡不著覺,導致吃飯咽東西不順暢。

食物嚥到胃裡又反流回來,堵在咽喉部,出現胸骨後堵悶,後來發展到胸骨後疼痛不能忍受。

情緒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身體的病痛也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醫院診斷為噴門失弛緩證,經過開胸手術把食管縱向切開,然後再橫向縫合,這樣食管就變大了,另一端食管也切掉了一段。

這病總算是治好了。可是30年後,因為一次家事生氣,44歲的她病又犯了,但醫生說再次做手術效果恐怕不好,建議先保守治療。

後來她去看中醫,中醫診斷為噎隔,醫生說這是心病,解鈴還需繫鈴人,心病還要心藥醫。讓她調整心態,控制情緒,開了一些中藥,她服用一個月後基本痊癒了。

所謂“魔由心起,病由心生”,看來心靜才是健康長壽的法寶呀。

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90%的健康問題都與精神壓力有關。

情緒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身體的病痛也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俗話說得好“百病生於氣,養生先養心”,人的七情六慾與五臟六腑有密切的關係。

當你生氣、過激或者負面情緒持續太久的時候,就會造成氣息的混亂,氣血不通暢,人就會生病。

心要靜,身要動,營養均衡不過剩,這是歷代各門各派的養生家共同提倡的養生三大法。

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很大,心靜不下來,身體得不到充分鍛鍊,血液迴圈不好。

今年,我也正好得了噎隔,經常是吃了晚飯,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一些食物還在咽喉部,整個人堵得慌,愛發脾氣,看哪哪都不順。

去醫院做了胃鏡,醫生開了西藥回來,吃藥後反應很大,只吃了一天索性把藥給停了。

情緒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身體的病痛也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後來不應意間讀了《不生氣就不生病》這本書,知道噎隔是因為受了情緒影響才得的病。

我仔細分析了發病的原因,是因為去年和丈夫的關係不太好,悶悶不樂了幾個月後就發病了。

於是我開始從調整情緒入手,對生活中那些糾結於心的事,能放開則放開。與人產生矛盾,就事論事,冷靜解決,而不是用情緒解決,解決不了的話也不要太放心上,得饒人處且饒人。

做一個開朗的人,開朗能夠調動氣息,緩解情緒。

找一些感興趣的事做,能讓注意力沉浸在熱愛的事情裡,就沒這麼多時間和愛人吵架,也沒時間去想讓人不快的事情。

夫妻在一起久了難免會碰碰磕磕,這就需要我們用智慧去處理好伴侶的關係,良好的家庭需要像事業一樣用心地去經營。

夫妻之間相處臉皮要厚一些,對那些小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做一個健忘的人,過後兩人又呵呵笑著相對。

每天工作生活各種壓力、煩惱事堆在心頭就成了毒,傷害的是自己,學會忘記煩惱和不開心的事情,讓心靈減壓。

做人不要太斤斤計較,活著,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看一些身邊的美好,把美好留給身邊的人。

不要和別人比較,贏了傷了和氣,輸了傷了自己。

常運動,促進人體血液迴圈,把身體毒素給代謝掉。運動能夠使人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讓人快樂的激素,運動的人一整天都激情滿滿。

經過了一兩個月的情緒調理,鬱積在心頭的那股悶氣逐漸散掉了,心情舒暢多了,對生活的態度也有了積極地轉變,加上經常運動,我的病情有了好轉。

情緒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身體的病痛也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書中有一段話值得我們注意:“動物最初的神經系統起始於管形蠕蟲動物,那時沒有顱腦,神經細胞就在消化道的組織中,在食道、胃、小腸與結腸的內層組織中,在那裡有神經細胞,神經傳遞物質、蛋白質和複雜的環形線路,這就是腸腦。

隨著生物的進化,生存競爭的激烈,為了能夠適應環境,需要更復雜的神經系統,從而發展了中樞神經系統——顱腦。但對健康十分重要的腸神經系統,不能進入頭顱再與胃腸相連,為了適應高階動物進食和消化的需要,於是基於自然進化的法則,就儲存了獨立功能的腸神經系統”。

顱腦和腸腦就像是一根藤上的兩個瓜,會相互影響,榮則俱榮,枯則俱枯。

我們的神經系統一部分進入大腦,一部分進入消化道,所有的情緒問題都反映在消化道上,情緒不好的人容易得消化道疾病。

從生物進化來看,這就不難解釋,人類為什麼腦中想的東西會影響消化,俗話說“十人九胃”,就是十個人裡面九個有胃病。

因為人人都有情緒,要想減少胃病,就要控制情緒,理性看待問題。控制情緒,是一個人一生的修行。

負性情緒可以導致形體健康的失調,出現了很多身心疾病,而形體健康的絮亂,也會導致精神心理健康的失調,從而出現諸多的精神疾病。

情緒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身體的病痛也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書中介紹有一個女士,她在一場感冒後,就留下了失眠的毛病,經常幾天幾夜都睡不著覺。

後來發展心煩鬱悶,經常悲傷哭泣,全身一點力氣都沒有。漸漸地,醬油瓶子都拿不起來。現在幾乎整個上午都躺在床上起不來,身體還無名的疼痛。

家裡人給她按摩刮痧拔罐都沒有用,去看醫生吃了西藥,身體更加不舒服。整個頭像套了緊箍咒一樣疼,胃裡難受沒有食慾,兩個月體重下降了十多斤。

家裡人輪流照看她,她覺得活著真的沒意思,後來經過中醫的診斷為抑鬱症。

書中把一個人的少陽膽和三焦比喻為一年的春天和一天的早晨。

書中提及“當膽和三焦的陽氣不足,在春季和清晨當旺的時候不得旺,當發展的時候無力展發疏洩,此時五臟六腹和精神情志最需要少陽木氣大力支援的時候,它卻無力支援,於是氣機鬱遏,代謝低下,心神失調,精神抑鬱,思維遲鈍”。

當我們熬夜時,消耗的是我們的陽氣,晚上陽氣逐漸內斂、下降潛藏,如果晚上沒有把陽氣藏好,隨意外洩,第二天沒有動力使陽氣生髮,就會造成抑鬱症。

現在很多人都有熬夜的習慣,甚至有一些人每天晚上不到一兩點不睡,就很容易造成生物鐘絮亂,陰陽失調,繼而引發失眠的惡性迴圈。

所以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有抑鬱症,熬夜是很重要的原因。

情緒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身體的病痛也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我們要早睡早起,曬曬早晨的太陽,使得陽氣得以生髮,有力支援五脹六腑的代謝和精神情志的愉悅。

情緒問題會引起身體健康狀況,身體健康狀況不良也會引起精神疾病。

上面那個女士因為失眠了一段時間,傷了陽氣所以導致了抑鬱症就屬於後者。

“還有一些慢性病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癌症的人,或者有手術、外傷、骨折等經歷過的人,或者減肥過度,體重過輕的人更容易受抑鬱症的困擾”。

精神抑鬱症,病在情緒,根在身體。身體和心理是對應的,是相連的,哪一方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另一方。

郝萬山教授的養生金句說得好“中醫早就有了形神相關的認識,形體健康的失調可以引發心理健康的問題;而心裡健康的失調,自然也會引發形體健康的偏差。治療身體的疾病,一定要關注病人的心理情緒狀態;治療精神疾病,則可從調節形體健康入手”。

情緒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身體的病痛也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