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代國之殤:中原向北的重要樞紐

神秘的代國之殤:中原向北的重要樞紐

追溯代國的先祖,大概是成湯之時的親戚子弟,成湯立國便將同姓子弟封於代地。當時的代國之地或在今天的山西大同與河北蔚縣附近,在殷周時期這個地區都屬邊陲之地,即便在春秋戰國而後代地也不過是晉國和後來的趙國的邊陲。但邊陲就不重要嗎?當然不是。

代人因是殷商舊族,被周人封於邊陲之地,屬於無奈。代國因是殷商故國,也就很容易遭到周人的輕視。在代國生活過的人們,可以說是當時最為不幸的一批人,更是最為艱辛的一批人。在殷商之時就是邊陲,到春秋戰國時代還是邊陲,這個國家的生命力還是相當強的。只是也因之於此,代國註定要迎來滅亡之時。

代國之地地處於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交接之地,轄內有崇山峻嶺,亦有草原河流,因此此地也是畜牧和農牧兼有的地區,在春秋戰國時代此地成為蓄養戰馬之地,趙國人就常常在此地與代國有馬匹交易。

神秘的代國之殤:中原向北的重要樞紐

從代地向北,就是戎狄的聚居區,林胡、婁煩、中山等國皆在此地。在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的正統諸侯封國們大多對戎狄有敵視之意,而代地即為邊陲,那麼這個邊陲之內為周天子封國們,邊陲之外即為化外之民,是要遭到封國們的一概對抗的。

趙襄子滅亡代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把代地作為緩衝帶,也想將代國作為進攻北方的根據地。這種國家戰略也很好的在趙國得到了推行,後來的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後來李牧破東胡、降林胡,基本上都是以代地為基地的。

因邊陲之屬性,代地也成為中原文明與北方文明的融合之地,植根於此的胡服騎射即是證據。因為代地為趙國所控制,其後趙國之北方的戎狄部落,基本上已經對趙國造不成威脅,趙國勢力向北推進至戎狄聚集區,中原文明的版圖也即向北擴充套件,代國滅亡兩百年後的中山國已經具有相當的中原特色了。而中山國的建國者,本身就是戎狄之族。

神秘的代國之殤:中原向北的重要樞紐

趙國人滅亡代國而後,並非只是將此地作為戰略前沿陣地,而是在這裡修築城池、經營百姓,在戰國後期代地儼然已經成為趙國的重地。秦王嬴政滅亡趙國而後,趙國公子嘉逃亡代郡,以此為都,自封為王,是為新的代王,也即是趙國人借代地的“屍”來還趙國的“魂”,可見代地在戰國後期絕非再是邊陲之地了,而是趙國人政治、文化乃至經濟的核心之地。

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帶領大軍攻打趙嘉代國,此時之趙嘉卻如喪家之犬,面對大秦鐵騎狼狽不堪,帶領公族子弟和朝臣們向北流竄,甚至產生了以中原公族子弟投奔匈奴王的念頭,可惜的是王賁沒有給趙嘉留下最後的機會,帶領大軍窮追不捨,終於抓住了趙嘉,趙國最後的公族之家滅亡了,代國還魂的王朝也即滅亡了。

還有個有趣的事情,那即是代王趙嘉與王賁對戰之時,代國是與燕國人聯盟的,而聯軍的首領正是那位有名的燕太子丹。燕代聯軍慘敗而後,趙嘉流竄,太子丹也撤兵至易水河畔。荊軻刺秦之事,即從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