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將領被李牧打敗後畏罪潛逃 是不是貪生怕死 我認為不是!

秦國將領被李牧打敗後畏罪潛逃 是不是貪生怕死 我認為不是!

公元前233年,秦始皇下令再一次派兵攻打趙國都城邯鄲,領軍的將領叫“桓齮”,而趙國的將領是“李牧”,桓齮在這一場仗當中輸得徹底,直接畏罪潛逃,逃到了燕國。一般能作為領軍主將,絕對有些能力,為何這麼不負責任畏罪潛逃呢?我認為當時情況複雜,並非怕死,有幾點依據如下:

秦國將領被李牧打敗後畏罪潛逃 是不是貪生怕死 我認為不是!

第一?不甘心

在公元前233年的前一年(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已經派桓齮斬殺了趙國的十萬軍隊,趙國國內計程車兵已經大量減少,才過了一年就吃了敗仗是誰都不服氣,他想逃到燕國以後配合秦國兩面夾擊趙國來報仇,只是後來情況發生變化而已。

秦國將領被李牧打敗後畏罪潛逃 是不是貪生怕死 我認為不是!

第二?李牧太厲害

這場仗其實就是趙國的救國之戰,李牧上場全殲秦國軍隊,一定會把桓齮回去的路封死,桓齮被逼無奈跑到燕國,到了燕國之後發現秦王嬴政非常生氣,然後才改名叫“樊於期”,想等待機會再向秦王請罪,畢竟之前打過勝仗的,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秦國將領被李牧打敗後畏罪潛逃 是不是貪生怕死 我認為不是!

第三?想去搬救兵

趙國當時的情況非常困難,長平之戰過後又被殺了十萬軍隊,是誰都會認為再堅持一下趙國就不行了,而且桓齮當時和燕國的太子丹關係非常好,想到到燕國借點兵馬繼續打。

秦國將領被李牧打敗後畏罪潛逃 是不是貪生怕死 我認為不是!

桓齮逃到燕國後情況發生多種變化,首先是秦王嬴政非常生氣,燕國國內不景氣,這些因素導致他不能繼續表現自己,時間拖久了就被認為是怕死,他一個嘴巴也解釋不了,乾脆就在燕國安家了。

最能說桓齮不是因為怕死的理由,可能就是荊軻刺秦王了,荊軻帶過去的人頭就是桓齮的人頭,只是在燕國改名為樊於期而已,假如他怕死就不會把人頭給太子丹,他完全可以再跑。

秦國將領被李牧打敗後畏罪潛逃 是不是貪生怕死 我認為不是!

古代打了敗仗罪是肯定有的,所以稱為畏罪潛逃,桓齮之前在秦國雖然算不上大將,可是也擔任過很多次副將,有功的人秦王嬴政都不會罰得太過分,能當主將的人名聲的大小還是知道的,不至於逃跑落下貪生怕死的名聲。

大家對桓齮的行為有什麼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