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養士三千,關鍵時刻救他命的居然是狡兔三窟、雞鳴狗盜之人

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賈誼對戰國四公子的評價很高,但不盡然,孟嘗君曾參與燕國聯軍攻打自己的祖國,何談忠信?因別人笑話他個頭小,滅了人家一個縣,何來寬厚而愛人?

春秋戰國盛行養士,而在這方面,孟嘗君算是創了紀錄,號稱“食客三千”。他養的這些士人,雖說魚目混雜,倒是在生命攸關的時刻,有些還真派上了用場。

孟嘗君養士三千,關鍵時刻救他命的居然是狡兔三窟、雞鳴狗盜之人

孟嘗君,原名叫田文,是齊威王田因齊的孫子,他爸是田嬰,曾在齊國長時間專政,所以說孟嘗君能養那麼多食客,是經濟基礎決定的。

食客都是當時在各領域有一技之長計程車人,養食客的目的是招徠人才,為自己所用。

孟嘗君養幾千人,一方面是財大氣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搞個重視人才的好名聲。當然了,食客中真的能出幾個經天緯地之才的人,那再好不過。

數量多,並不代表質量好,有些食客是請來的,有些是自己找來的,大多情況下,孟嘗君來者不拒,濫竽充數的也不少。後世司馬光對孟嘗君的養士就頗有微詞:

臣光曰:君子之養士,以為民也。養一人而及萬人者,養賢之道也。今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

就是說孟嘗君養士不分優劣,等於是拿國家的錢結黨營私,上欺君,下辱民,是實足的奸雄,絕對不能頌揚!

孟嘗君養士三千,關鍵時刻救他命的居然是狡兔三窟、雞鳴狗盜之人

馮諼的故事最能代表孟嘗君所謂不拘一格養士的特點。

馮諼是齊國人,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大夥都覺得這個人很怪異,但沒聽說此人有什麼本事。

就是這麼個人,託朋友請求到孟嘗君那裡當食客。孟嘗君問他朋友,馮諼擅長什麼?朋友說沒好像沒什麼擅長的。孟嘗君又問,哪有什麼本事?朋友說也沒什麼本事。

朋友的這個回答把孟嘗君逗樂了,說那好吧。這事雖然有點滑稽,但有酒不拒上門客,孟嘗君還是收留了馮諼。

管事的人善於察言觀色,他們感覺孟嘗君應該是看不起馮諼的,於是,給馮諼下等人的食物。按照孟嘗君養客的標準,下等人吃飯無魚,中等人有魚,上等人出門配車。

馮諼來後,白吃飯還閒鹽甜,過了一段時間,靠在門上彈著自己的劍大聲唱:“長劍啊長劍,吃飯連個魚都沒有,咱們還是回去吧!”馮諼的這個搞笑指數確實不低,估計笑翻了好多人。孟嘗君知道後,說既然喊著要魚就給魚吧!

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又在那唱:“長劍啊長劍,出門連個車都沒有,呆這還有什麼意思。”這次估計沒人笑了,可能想揍他的人都有了。但是孟嘗君說:“人家主動要了,那就滿足他。”

孟嘗君養士三千,關鍵時刻救他命的居然是狡兔三窟、雞鳴狗盜之人

有魚吃,有車坐,還不用幹活,天下還真有這樣的好事。為此,馮諼還整天坐著車去找朋友誇耀。就是這種生活,馮諼感覺還是缺點什麼,過了一段時間,又開唱:“長劍啊長劍,光管飯,不發工資,太沒意思了。”

這下搞得其他食客都厭煩了,有人又把馮諼的怪異舉動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問侍從,馮諼有什麼親人沒?侍從說母親健在。孟嘗君說:“那就把他母親養起來,看他還放什麼屁。”還好,從此以後,馮諼管住了自己的嘴,默默地繼續吃著白食。

過了很長時間,孟嘗君發了個通知,因為他父親的封地在薛,現在的山東滕州境內,孟嘗君繼承了這塊封地,但他在朝為官,疏於對薛地的管理,一些稅收和貸款之類的很久沒收,想找一個懂會計的,去收一下賬。

通知發下去後,馮諼上報說他可以幹這事。孟嘗君問誰是馮諼,侍從說:“就是以前老唱長劍啊長劍的那個。”孟嘗君很詫異,說:“怪不得要求這要求那,有個性的人,應該也有本事。長什麼樣?叫來我看看。”

馮諼來後,孟嘗君很客氣地說:“以前忙於瑣事,慢待了先生,還望見諒!聽說先生願意去薛地收債?”馮諼說:“願意去,請問賬收完了,需不需要買點什麼東西帶回來。”孟嘗君說:“您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孟嘗君養士三千,關鍵時刻救他命的居然是狡兔三窟、雞鳴狗盜之人

馮諼到薛地,不但不收債,還當著老百姓的面把所有的收據全燒了,老百姓激動地大喊:“萬歲!”燒完收據,馮諼火速趕了回來。孟嘗君很驚訝,這馮諼能力也太強了,立馬刮目相看,恭恭敬敬來見馮諼,問馮諼賬收完了?

馮諼說:“都收了。”孟嘗君很高興,問買了什麼東西。馮諼說:“我看您家裡金銀財寶、亮車美女什麼的都不缺,唯獨缺仁義,就給您買了點仁義。”

仁義?把孟嘗君搞糊塗了。馮諼把實際情況一說,把孟嘗君氣了個無言以對,可是生氣歸入生氣,又一想,自己也不缺那仨瓜倆棗,說了句罷罷罷,轉身走了。

這事就這樣過去了,馮諼繼續在這裡吃了一年白飯。這時,孟嘗君這邊出了狀況,齊湣王罷免了孟嘗君,孟嘗君只好回到薛地去。

讓孟嘗君沒想到的是,薛地百姓在百里外扶老攜幼來迎接他,孟嘗君感慨地對身後的馮諼說:“謝謝先生,您買的仁義收到了。”

馮諼說“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狡兔三窟這個成語就是馮諼給我們留下來。馮諼的意思是,這個還不夠,我還要給你“挖”兩個洞。

之後,馮諼向孟嘗君要了五十輛車,五百斤黃金到魏國,對魏惠王說:“齊國不用孟嘗君,可是憑孟嘗君的才能,哪個諸侯先用,哪個國家就強盛。”

孟嘗君在各諸侯國間的名氣還是很大,於是,魏惠王計劃重金聘孟嘗君。馮諼又趕回齊國,不讓孟嘗君接受。結果魏國連續三次提高聘金都沒請動。

齊國君臣聽後很驚慌,怕孟嘗君去魏國後不利於齊國,就派人用重金把孟嘗君又請了回去。這是馮諼給孟嘗君“挖”的第二個洞。

第三個洞是讓孟嘗君向齊王請來先王傳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如果建了宗廟,這個地方世世代代就是孟嘗君一族的了。

孟嘗君養士三千,關鍵時刻救他命的居然是狡兔三窟、雞鳴狗盜之人

可能是養士較多,幫孟嘗君宣傳的人比較多的原因,孟嘗君在各諸侯國間的名氣越來越大。秦昭襄王想招他到秦國。到秦國這樣的大國當相國,孟嘗君一下就動了心,於是去了秦國。

可是秦國的大臣認為孟嘗君是齊國人,肯定會“先齊而後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的情況下,罷免了孟嘗君,並將其軟禁起來。

孟嘗君想逃回齊國,求人託秦昭襄王的一個寵妃說情,這個妃子聽說孟嘗君有一件價值千金的狐白裘,說只要把狐白裘送給她,她一定幫孟嘗君。不巧的是,孟嘗君剛到秦國時,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襄王。

就在沒招的情況下,跟隨孟嘗君的一個食客說,這還不好辦,您就瞧好吧。這個食客居然學狗打洞,鑽進秦昭襄王的倉庫,偷出了狐白裘。最後,在這個妃子的勸說下,秦昭襄王放孟嘗君回國。

孟嘗君被放後,擔心秦國反悔,便隱姓埋名、星夜兼程地趕路,到函谷關時,已是半夜時分,無法出城。孟嘗君擔心在這裡呆一晚上,恐有變故。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秦王確實後悔了,正派人追趕孟嘗君。就在孟嘗君著急的時候,他的另一個食客說,不用擔心,看我的。

這個食客跑到關口學雞叫,引得附近的雞都跟著叫了起來。古代報時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雞叫,雞叫後,天就馬上亮了,新的一天開始了。

守關的人聽到雞叫,便打開了關門,孟嘗君一行趁機逃出函谷關,預示著他安全了。成語“雞鳴狗盜”就是這麼來的。

就在逃往齊國,路過趙國的一個縣時,孟嘗君幹了件非常不地道的事。趙國人聽說孟嘗君賢能,跑來一睹風采,見了面,很失望地說:“本以為孟嘗君是個帥哥,原來是個矬子。”孟嘗君聽了非常惱怒,跟隨行的人一起把這個縣滅了。當時的一個縣估計人口不多,規模也不大。

孟嘗君養士三千,關鍵時刻救他命的居然是狡兔三窟、雞鳴狗盜之人

孟嘗君回到齊後,齊王讓他做了齊國的國相。晚年的時候,孟嘗君專權,齊湣王受到威脅,計劃處置孟嘗君。於是孟嘗君逃到了魏國,魏昭王任命他為魏國國相。

後來,孟嘗君配合燕國聯合秦國、趙國和韓國攻打齊國,連下齊國七十二城,齊國差點滅亡,齊湣王逃到莒,並死在那裡。

齊湣王死後,齊襄王即位,齊將田單攻破燕軍,收復了齊國故地。在這種情況下,孟嘗君在諸侯國間保持中立,齊襄王也與孟嘗君和好。

孟嘗君死後,他的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齊國和魏國乾脆聯合起來,把薛邑給滅了。馮諼給孟嘗君“挖”的第三個洞最終也沒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