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傳統科學認知:龍骨不是地震後將動物埋到地下形成的骨骼化石

話說“土龍骨”

人文之常識篇:顛覆傳統科學認知:龍骨不是地震後將動物埋到地下形成的骨骼化石

文/楊存才

龍骨,也叫“土龍骨”,顧名思義,是多少年前生長在自然界土壤裡的一種生物動物化石,所謂生物化石就是它的各種骨骼、牙齒的形狀、構造,與大小家畜的骨骼、牙齒相同。“土龍骨”是當今醫學界臨床普遍應用的中藥材,性平,有鎮痙、止汗、止瀉、止血崩作用。在人們日常生產勞動中,如果受到外傷常常用“土龍骨”研末撒於患處來止血。與“土龍骨”孿生的還有“土龍牙”(也叫“土龍齒”),也是一種中藥材,性平,有鎮靜、安魂作用。為什麼說它們是孿生的呢?當人們將“土龍骨”、“土龍牙”從地裡採挖出來的時候,它們往往是兩者伴隨在一起,確確實實像家畜的整體骨架與牙齒,潔白光亮,使人愛不釋手。拿“土龍牙”的形狀來說,有的2至3個生長排列在一起成條狀,長6至7公分,寬3至4公分,人們管它叫“排子牙”;有的像南瓜把子似的,四個牙齒兩兩排列併疊加在一起,呈長四稜形,人們管它叫“瓜把子牙”;有的像大象的牙齒,長而光澤、潔白,人們叫它“瞭牙”;有的像大家畜的顙牙,往往是幾個緊緊地生長在一起,呈不太規則的四方形,最大的顙牙猶如小孩子的手掌合攏以後那麼大,人們管它叫“墩子牙”等等。“排子牙”和“瓜巴子牙“自然以上下牙齒緊緊咬合在一起而對稱排列生長;“獠牙”單個左右排列。採挖者如果採挖到的土龍骨,帶有各種牙類的牆壁叫“窩子”。一個“窩子”通常能採挖到2000至3000斤“土龍骨”和400至500斤“土龍牙”,價值在2000元至3000多元(據專家測算:上世紀七十年代38。5元相當於現在的5120元)。但是,也有的“窩子”產量大於或者小於這個數目。如果一個“窩子”有“排子牙”或者“瓜巴子牙”對立排列著並伴隨有其他雜類牙出現,人們又分別管它們叫“頭”,“頭”越多意味著該“窩子”的經濟價值越大,那麼,採挖者就會揚眉吐氣地說:“看看我們這個 ‘窩子’掏了幾顆幾‘頭’呢!”,那是來炫耀他們的勞動成果。一般採挖者不這麼說,其後顧之憂是怕“樹大招風”,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在自己採挖完第一“窩子”以後,如果繼續採挖下一個“窩子”的時候,擔心其他人順著這個“窩子”方向用盡全身解數搶先在他們前邊,切斷或分享自己的財源。還有一種說法,採挖到“土龍骨”時叫掏上了“土龍骨”;採挖到“土龍牙”時叫“摘頭”,沒有經驗的採挖者如果在“摘頭”時不敢輕舉妄動,免得損壞牙齒(頭)影響質量賣不到好價錢,往往邀請頗有經驗的採挖者來幫忙、指點。有的“土龍骨”像大家畜的大腿部的骨骼,粗壯而悠長,裡邊是空腔,是脊髓和神經系統的通道,人們管它叫“骨棒”,根據大小分別又叫“大骨棒”和“小骨棒”;還有“顱蓋骨”、“上頜骨”、“下頜骨”、“肋骨”、“肱骨”、“關節窩”、“關節突”等等。

顛覆傳統科學認知:龍骨不是地震後將動物埋到地下形成的骨骼化石

埋藏“土龍骨”和“土龍牙”的地表土壤並非當地能夠普遍種植莊稼的黃土、黃沙土、鈣慄土等型別,而是呈紅色或紅褐色,人們習慣叫“紅膠泥”。“紅膠泥”恰恰與質地比較堅硬的石砲(化學名:碳酸鈣)混合伴隨而生,成為獨特的地貌景觀。石砲的顏色呈青紫色,這類石砲透過人工煅燒後,成為白石灰(化學名:氫氧化鈣),粘膩而色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農村修建房屋的上等粘合劑。放置久後叫陳石灰,人們常常用它來做環境衛生的消毒藥,效果很好。但是有的石砲(沙石砲)質地比較疏鬆,常常與紅膠泥零散而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可是,埋藏“土龍骨”、“土龍牙”的紅膠泥與石砲這類土壤並不多見,往往是紅膠泥分佈在地表面與石砲一層隔著一層鑲嵌在大地,他們之間隔層的薄厚程度隨著地域分佈不同而各異,一般來說紅膠泥土層比較厚,而石砲層次之。

顛覆傳統科學認知:龍骨不是地震後將動物埋到地下形成的骨骼化石

我與二弟弟、叔父和一名內弟在14至16歲的時候,每年冬天寒假期間,跟著父輩們距我們生產隊8華里路程的申候峁(有時候幾個結伴到廟溝門鎮野家峁村,與申候峁遠近相當)撿土龍骨,每天清早太陽一出頭就到了申候峁開始一天的辛勤勞動,太陽下山後離開申候峁,晚上7至8點鐘才能回到家。每天冷寒受凍每人只能撿到1至3斤“土龍骨”,當時每斤售價0。09元,後來每斤長到0。15元。每天撿到3斤還算可以,如果撿到幾兩或者1斤,就等於忍飢受凍、辛辛苦苦白乾了一天。這種同齡人吃不消的苦,我們四個人堅持了三年多從來沒有間斷。而本村與我們幾個年齡不差上下的還有八人,他們幫助家裡只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他們難以吃下我們這樣的苦頭。

顛覆傳統科學認知:龍骨不是地震後將動物埋到地下形成的骨骼化石

我到17歲那年,與我的父親和姻叔(三妹子的公公)三人合夥採挖“土龍骨”,所以,我對“土龍骨”的質量好壞及價值高低了如指掌,如數家珍。對權威資料記載“土龍骨”是多少年前地球發生大地震的時候,將大批野生動物埋壓到地裡邊的骨頭和牙齒的相關論述持不同的見解。我以為:“土龍骨”(齒)是上述特定土壤型別裡邊的石砲(化學名:碳酸鈣。一種礦物質)礦化、鈣化、進化以後,自然形成的生物化石。原因是,一是被人們採挖到的土龍骨(齒),有的上下分別是石砲層,中間與略呈褐紅色的紅膠泥混合生長在一起;有的是純粹在整體石砲中間夾雜著;有的是被石砲裹在裡邊(採挖者叫包漿貨);也有的在石砲牆面稍微再深挖後,可見零碎的土龍骨引子(採挖者叫“引骨”),往往能見到“引骨”,意味著挖到“土龍骨‘的希望指日可待了。二是既然是大地震,不可能在震中的一瞬間,所有的動物怎麼能一下子集中到一起,而且都集中在紅膠泥、石砲這種型別的地層中間。三是在沙漠、溝谷、石坡石窪、黃土、慄鈣土地,為什麼沒有把任何動物埋壓進去。綜上所述,我以為:我對“土龍骨”、“土龍牙”的詮釋是有一定依據的。

顛覆傳統科學認知:龍骨不是地震後將動物埋到地下形成的骨骼化石

太,也是聞名於周邊的富裕人家,他的“土龍骨”洞,儲量僅次於郝老所經營的洞,每年幾乎在採挖“白牆”(當採挖到土龍骨的時候,人們叫“白牆”)。我們小時候每天基本集中在他的洞口山坡下撿土龍骨,因為他們倒出來的白牆土裡邊土龍骨碎片多。所以,他也是紅極一時的知名人物。他倆有很大一部分時間,被人們邀請到自己的洞子裡看“土龍骨”的走向,主要從“土密”(褐盧土)的顏色進行分析判斷。由此,一躍成為該職業的土專家。我父親在這方面也算得上“半內行”,幾年來,他先後與山神焉生產隊李忠慶、楊家園則生產隊楊文佔合夥過。與楊家園則生產隊楊拴後和楊文彥分別合作過;與楊家園則生產隊劉滿小和我合夥開過;與楊家園則生產隊楊交其合過夥採挖“土龍骨”。他與楊文彥合夥時曾經也採挖過‘底槽’,與此同時,他每年採挖“土龍骨‘沒有白乾的時候,年復一年都有收穫,有的採挖者經常在他面前探討一些相關的“秘訣”。因此,他也榜上有名。

“土龍骨‘在當時那個年代,確實是人們致富的好產業、好門路。1976年三道溝人民公社黨委書記王文明為人民所想,尋求致富路徑,曾經組建起社辦“土龍骨”廠。廠址設在三道溝糧站,聘請山神焉生產隊李忠慶任廠長,同時成立了“土龍骨”採挖專業隊,專業隊在三道溝生產隊的楊三梁採挖作業。與此同時,實行集中採挖、集中收購、統一銷售,實行自負盈虧。後來,國家由計劃經濟專入市場經濟,社辦“土龍骨”廠也下馬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