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解決肝病患者大難題

門靜脈高壓症,是肝硬化患者面臨的一個“大麻煩”,嚴重時會引發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可怕的是,這種出血常反覆發作,讓不少患者陷入發病、搶救治療、再發病的惡性迴圈。市五院專家表示,隨著介入技術的成熟,門靜脈壓力可透過明確測定及早發現風險,當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還可透過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TIPS術)介入治療,有效降低門靜脈壓力,從而快速止血,達到良好的臨床療效。

近日,40多歲的黃先生來到市五院介入科複診,身體狀態與常人無異。而在2年前,黃先生因反覆嘔血、便血多次搶救治療,身高1。78米的他暴瘦到九十幾斤,這才慕名前往市五院就診。“患者肝硬化多年,引發門靜脈高壓症,進而導致上消化道出血,一年內反覆發作,幾乎沒辦法離開醫院。”接診醫生、市五院介入科主任陳衛說,門靜脈就像一個“下水道”,當內部壓力增高導致出血後,傳統內科治療就像將“下水道”的破口堵住,暫時解決出血問題。但治療後患者的門靜脈壓力並沒有改變,這讓堵住的“下水道”破口隨時可能再“爆發”。全面評估並與患者充分溝通後,陳衛決定為患者實施TIPS介入治療。

所謂TIPS術,即醫生在影像裝置引導下,將特製的穿刺針經頸靜脈穿入,在患者肝靜脈和門靜脈之間建立一個通道,置入支架,從而將門靜脈的血流少量分流,降低門靜脈壓力,進而減少出血風險。手術看似簡單,實則存在一定難度和風險,其中最難的一步就是門靜脈的穿刺。“這是因為術中醫生無法看到門靜脈,往往需要‘盲穿’,對它的定位完全憑藉術前反覆研究影像檢查的片子,判斷血管前後左右上下的關係。”陳衛說,成功接受TIPS手術後,黃先生恢復順利,半年後體重增加到了130多斤,身體指標大大改善。術後兩年來,他沒有再出現出血症狀,這讓他十分感激。

據瞭解,門靜脈高壓症作為肝硬化的主要臨床表現,可導致上消化道出血、頑固性腹水、肝性腦病等嚴重併發症,威脅患者生命。為實現早干預,目前,市五院介入科常規開展肝靜脈壓力梯度(HVPG)測定技術,以此來評估患者門靜脈壓力值。HVPG測定是國際上認定的診斷門靜脈高壓症的金標準,可準確評估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風險、危險分層及治療效果,精準指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患者的二級預防等全程治療管理。

專家表示,隨著醫學進步,如今介入技術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在肝臟疾病尤其是肝癌的診療中更是發揮著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很多肝癌患者發現時已到中晚期,只有約20%的患者有手術機會,介入治療成為肝癌非手術治療的首選。“肝臟與其他器官不同,它肩負著人體代謝重任,因此肝癌治療不只是針對腫瘤,更重要的是對肝臟的維護。”陳衛說,臨床中,個別患者透過介入治療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長期生存。即使是中晚期肝癌,80%的患者可以透過介入手術治療獲益。(逯恆貞)

【來源:無錫新傳媒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