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死後葬在蛇山,朱元璋題字“人修天定”,究竟是啥意思

在湖北武漢,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帝王陵,即陳漢政權的開國皇帝陳友諒。現如今,陳友諒墓儲存完好,並且在墓前還有朱元璋的題字——人修天定。一直以來,專家們都在推測朱元璋寫“人修天定”的意思是什麼,如果您知道陳友諒是如何失敗的就明白了。究竟“人修天定”有什麼含義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陳友諒死後葬在蛇山,朱元璋題字“人修天定”,究竟是啥意思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元朝末年,天下動盪,農民起義可謂遍地開花,但其中只有兩支起義軍動搖了元朝統治根基,建立了自己的統治政權,即以朱元璋為首的起義軍和以陳友諒為首的紅巾軍。在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陳友諒率先定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漢”,史稱陳漢。然而,就在陳友諒覺得大局已定的時候,朱元璋的起義軍也脫穎而出,另外再加上以張士誠為首的起義軍,便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陳友諒死後葬在蛇山,朱元璋題字“人修天定”,究竟是啥意思

一時間,中原大地也彷彿又上演了一出東漢末年的三國大戲。毫無疑問,三人中陳友諒的實力最強,朱元璋和張士誠次之,並且在此前朱元璋已經多次擊敗張士誠,於是他便

掉轉

槍頭指向了陳友諒。在劉伯溫的建議下,朱元璋南下攻打陳友諒,他們雙方在鄱陽湖一決雌雄,原本陳友諒能夠取勝,但可惜他太過傲慢輕敵,最終慘遭滑鐵盧,並且還被亂箭射殺……陳友諒死後,他麾下的起義軍迅速倒戈,朱元璋大獲全勝。

陳友諒死後葬在蛇山,朱元璋題字“人修天定”,究竟是啥意思

據史料記載,陳友諒的屍骨被帶回了武昌,後來安葬於蛇山,一代英雄也就此落幕。在明朝時期,陳友諒墓無人祭奠一直雜草叢生,到清朝時很多人都已經遺忘了陳友諒墓,一直到清光緒年間陳友諒墓才被發現,於是經過了一番修繕。清朝覆滅之後,陳友諒墓也屢遭破壞,但很快也得到了整修。現如今,陳友諒墓是在1981年修葺的,還樹立了一塊石制的牌坊,正面刻“江漢先英”,背面刻“三楚雄風”,此外還有石階,墓冢和墓碑等也都完好儲存至今,並且陳友諒墓還被確立為“省級文保單位”,每年也都有人前來祭奠。

陳友諒死後葬在蛇山,朱元璋題字“人修天定”,究竟是啥意思

值得一提是,在陳友諒死後的第二年,朱元璋從武昌路過,也專程去了陳友諒墓祭奠。據記載,朱元璋在祭奠陳友諒的時候,他還在墓碑上寫下了四個大字——人修天定。當時,同朱元璋一起祭奠陳友諒墓的還有劉伯溫,但劉伯溫看到朱元璋寫下“人修天定”後也很不解,他問了朱元璋是何意,而朱元璋卻笑而不答。朱元璋給陳友諒寫人修天定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要回答這一問題,還得先看看陳友諒為何會失敗。

陳友諒死後葬在蛇山,朱元璋題字“人修天定”,究竟是啥意思

明朝成立後,朱元璋再次提到陳友諒的時候,對他的評價只有八個字“人各一心,上下猜疑”,這也表明了陳友諒失敗的原因。首先,陳友諒也算是篡權奪位。在一開始,陳友諒加入紅巾軍的時候,其首領是徐壽輝,陳友諒因殺敵有功被封為元帥,同時在紅巾軍中的權威也逐漸提高。再後來,陳友諒為了建立自己的政權便殺了徐壽輝,因此當時軍中的很多元老對陳友諒都心懷不滿,而這也為他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其次,陳友諒建立陳漢政權後不久,便突襲南京想一舉消滅朱元璋,當時兩軍還在龍灣一帶交戰,就在朱元璋大軍抵抗不住的時候,陳友諒的一員大將張志雄“叛變”了,不僅投靠了朱元璋,還帶兵擊敗了陳友諒大軍,因此龍灣一戰讓陳友諒大敗,否則也許就沒有朱元璋和後來的大明王朝。在此之後,陳友諒軍中還有多人倒戈,比如梁鉉,俞國興和胡廷瑞等等,這也說明朱元璋在籠絡人心,而陳友諒大軍卻人心渙散。

陳友諒死後葬在蛇山,朱元璋題字“人修天定”,究竟是啥意思

最後,在接下來的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大軍對朱元璋有絕對優勢,但陳友諒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於是就上演了一出“火燒陳軍”。當陳友諒被困大火中的時候,他的手下部將也提出了很多計策,但陳友諒卻懷疑他們已經投靠了朱元璋要坑害自己,因此一直拖延導致痛失良機,最後在準備逃走時被一陣亂箭射殺。

看到這裡,您或許也明白了陳友諒為何失敗,也理解了朱元璋所言“人各一心,上下猜疑”。至於朱元璋寫的“人修天定”也就很明瞭了,這四個字是“命數天定,德行人修”的省略語,陳友諒的德行不夠,因此也註定了他的失敗和滅亡。

只可惜朱元璋的題字早就毀在改朝換代的戰火中,這段掌故,唯有在歷史的書籍中,流傳了下來!

參考資料:

《陳友諒傳》作者:陳建成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