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位鐵帽子王中,8位是開國元勳,剩下的有3位都是慈禧提拔的

鐵帽子王並不是一個官銜,而是世襲罔替王爵的俗稱。這就好比我們現在說的“鐵飯碗”一樣,鐵飯碗也不是真的飯碗,只是一份不會被辭退的工作罷了。

清朝的爵位採用降級世襲制度,也就是說,一般親王的兒子,襲爵時只能封郡王,郡王的兒子襲爵時,只能封貝勒。

一代一代往下降,這麼一來就成功破解了分封制的弊端。

可是鐵帽子王就不一樣了!他們家世襲罔替,所謂罔替就是不更替,不廢除的意思。

也就是說鐵帽子王的親王爵位(或者郡王爵位)可以無限次傳給子孫後代,永遠不會降級,一直都是親王級別(郡王級別)。

是不是流哈喇子了?流哈喇子的氣質是你!但凡有點追求的人,都想要得到這種爵位。因為這種爵位可以保證子孫後代長期榮華富貴。

清朝12位鐵帽子王中,8位是開國元勳,剩下的有3位都是慈禧提拔的

一、清朝只有12位鐵帽子王,清初就封了8個!

正是因為大家都想得到,所以這玩意兒是很不好搞的。你看過哪些貓不叼狗不啃的工作,是有人爭著搶著要去幹的?

一樣的道理,正是由於鐵帽子王的含金量太高,僅次於皇位,所以在整個清朝,其實只有12位王爵獲此殊榮。這其中還要分成三批來看:

第一批,開國元勳中的親王。

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

第二批,開國元勳中的郡王。

分別是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值得一提的是,嶽託是禮親王代善的兒子,勒克德渾是禮親王代善的孫子,也就是說他們家出了3位鐵帽子王。

第三批,清朝中後期的恩封親王。

分別是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整個清朝有268年,可是卻只有12位鐵帽子王,可見這玩意兒是很珍貴的。而且開國時期一口氣就封了8位,你讓後面兩百多年的人怎麼活?

沒有特別的功勞,在清朝中後期是不可能封鐵帽子王的。哪怕是康熙朝南征北戰,也沒見誰被封為鐵帽子王。

清朝12位鐵帽子王中,8位是開國元勳,剩下的有3位都是慈禧提拔的

二、恭親王奕訢跟慈禧合作,這才得了這麼一個鐵帽子王。

其實道光的幾位兒子裡,恭親王奕訢是最有能力的一個。可是道光偏偏把皇位傳給了咸豐皇帝,結果導致清朝繼續一蹶不振。

本該奪取帝位的恭親王奕訢心裡自然很不爽,但是沒辦法啊,只好跟著哥哥好好幹活了。

但是他哥哥咸豐整天還防著他,甚至在臨終前,都沒有將恭親王奕訢立為輔政大臣,而是找了另外8個人,組成了顧命八大臣。

這事兒徹底讓恭親王奕訢寒心了,恰好這個時候慈禧、慈安兩位太后,也想要從顧命八大臣手裡奪取權力,雙方一拍即合,達成了共識。

當時肅順等輔政大臣帶著咸豐的靈柩回京,而慈禧、慈安則走小路提前回京,再加上恭親王奕訢在朝中作為內應,最終使得朝中上下對慈禧、慈安的遭遇深表同情。

他們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動了辛酉政變,將顧命八大臣給滅了。

慈禧、慈安和恭親王奕訢這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小團體,正式成為了清朝的最高統治者。

既然恭親王奕訢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勞,慈禧也不能太吝嗇了,所以便賜予了恭親王奕訢世襲罔替的資格,也就是鐵帽子王!

清朝12位鐵帽子王中,8位是開國元勳,剩下的有3位都是慈禧提拔的

三、醇親王奕譞,生了個好兒子。

醇親王奕譞也是道光皇帝的兒子,只不過當年他年紀小,所以沒資格參與奪嫡之爭。等到他長大了以後,成為了步軍統領,還娶了慈禧的妹妹做媳婦兒。

這麼一來醇親王奕譞也就倒向了慈禧這一邊,跟著慈禧混,肯定是有肉吃的。在辛酉政變中,醇親王奕譞手握京師軍權,所以對付顧命八大臣時,他也出了不少力。

不過這個時候還輪不到他發光發熱,因為此時的他還不過只是個郡王,直到同治三年,他才被封為親王。

清朝12位鐵帽子王中,8位是開國元勳,剩下的有3位都是慈禧提拔的

到了同治皇帝去世以後,慌了神的慈禧,立刻把自己妹妹的兒子光緒扶上了皇位。

光緒也就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

這麼一來奕譞不就成了皇帝的父親了?如果長此以往,那慈禧的地位可就得受到威脅了。

因此奕譞很老實地辭去了一切職務,只保留了自身的親王爵位。

慈禧一看,喲,這妹夫很懂事嘛!立刻答應了他的辭呈,但是同時也給了他世襲罔替的資格!從此奕譞也成了鐵帽子王。

此後慈禧也試探性地邀請過醇親王奕譞回來訓政,可是都遭到了奕譞的嚴詞拒絕,這才讓慈禧徹底放心了,否則這老小子活不長。

不得不說奕譞的政治敏銳性很強。

清朝12位鐵帽子王中,8位是開國元勳,剩下的有3位都是慈禧提拔的

四、慶親王奕劻,靠攀附慈禧上位。

奕劻跟道光他們這一脈又有點遠了,他是乾隆的曾孫,乾隆的第17個兒子永璘的孫子。所以說按道理奕劻壓根就沒什麼高階爵位。

他的父親是永璘的第六子輔國公綿性,所以即使奕劻襲爵,將來也只能是個鎮國公,算是宗室裡比較低階的爵位了。

可是奕劻自幼就被過繼給了慶郡王綿慜,但是他後來襲爵時,卻只得了個輔國將軍(或許是因為他的生父綿性犯了罪,他受到了牽連)。

一直到咸豐皇帝30歲的時候,才給他封了個貝勒。同治皇帝大婚後,奕劻是越混越好,成了郡王。慈禧60大壽時,奕劻更是被封為親王。

可以說奕劻壓根就沒什麼才能,他純粹是因為站隊比較利索,始終支援慈禧,所以才會一路被提拔成為了手握實權的親王。

那麼他咋能成為最後一位鐵帽子王呢?原來在戊戌變法的時候,慶親王奕劻依舊果斷站在慈禧這一邊,殘酷鎮壓了戊戌變法。所以慈禧才給了他這麼一個世襲罔替的資格。

清朝12位鐵帽子王中,8位是開國元勳,剩下的有3位都是慈禧提拔的

總結:鐵帽子王也有限制。

鐵帽子王的確是世襲罔替的,但是沒有哪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把爵位傳給子孫。為了打壓這幫鐵帽子王,清廷總是會怪招頻發。

比如說怡親王這一脈,本來傳承了好幾世下去都沒問題,可是因為載垣是咸豐欽定的顧命八大臣之一,得罪了慈禧。所以被慈禧賜死,爵位也不讓載垣的後人承襲,改由旁枝來繼承。

也就是說鐵帽子王,的確是鐵飯碗,端這碗飯的人,的確也是得到鐵帽子王的人的後代。

可是具體是誰來繼承,還得朝廷說了算。別說大家是一家人,誰來都沒關係。這關係可大著呢!地位和俸祿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在地位和利益面前,沒有誰是真正高風亮節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