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蛐蛐兒是北京話,詞尾有個俏皮的“兒”,透著混不吝的爺派兒。蛐蛐兒學名叫蟋蟀(Cricket、Gryllulus、Gryllus、Gryllidae),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俗名秋蟲、鬥蟲、鬥雞、促織、寒蛩、趨織、孫旺、土蜇、和尚、霸王、淫蟲、蛐蛐兒、夜鳴蟲、地喇叭、灶雞子、將軍蟲、子孫旺、母刀子……

蒲松齡《促織》是《聊齋》裡的悲劇故事,講某皇帝治下一個鬥蛐蛐兒的,赤貧、大富、大貴、大倒黴,最終自己變成蛐蛐兒。《聊齋》是文人文言小說,《促織》是蛐蛐兒的雅稱,“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出自憂國憂民的杜甫。被皇帝老兒勒死在風波亭的嶽武穆,把蛐蛐兒武稱寒蛩:“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起來獨自繞階行,知音少,絃斷有誰聽?”說小蛐蛐兒拉提琴,把大將軍的美夢驚醒了,黃粱一枕,刀割脖子終於明白了。我小學有個美麗的女同學,她有一本比她還漂亮的小人兒書——《第一提琴手》,主角是個蛐蛐兒,因為能打、愛叫雄霸四方、驕傲使人落後,最終在一幫三好學生、五好戰士幫助下,成為班主任老師集體主義的“第一提琴手”。

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全球已知 22 亞科、55 族、 595 屬、 4649 種(亞種)。蛐蛐兒前足步行、後足跳躍,雄蟲前翅具發聲結構,能叫擅鬥戰死沙場或有戰死沙場潛力的,才配叫蛐蛐兒。

母蛐蛐兒不打架、不配叫蛐蛐兒,而叫三尾大扎槍。其產卵瓣發達、狀如刀矛,在張家口一帶俗稱“母大刀”,像母魚甩籽那樣鋪天蓋地、一瀉千里,就是王小波筆下的“帝王將相盡由此出”。只因能生會養榮膺大名“孫旺”,也有乾脆叫“子孫旺“的,意思是“造子孫的機器”。母蛐蛐兒不會叫、也不打架,三根尾針亮出門戶,俗稱“三尾大扎槍”。有人把“三尾大扎槍”中間那根撅掉冒充公蛐蛐,但是仍然既不叫也不打,於是被蔑稱叫“二尾子”,“尾”這裡念“椅”,yi上聲。“二尾子”專門形容那些不男不女的窩囊廢,特指那些最聽老師話的廢物點心。

小時候鬧文革,秋天晚上趴牆根兒抓蛐蛐兒,用手電一照就不動了。抓的時候要用雙手從蛐蛐兒跳躍的方向抄,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能傷及毫毛。蛐蛐兒的後腿叫大夯,極不結實,弄掉一支就叫單夯了,沒大夯的就是一廢物,絲毫未損的叫“全須全尾兒”。

我認識的最老的玩主朱家溍,是朱文公的子孫,祖宅僧格林沁王府,前門兒炒豆衚衕、後門兒板廠衚衕,輔仁畢業、故宮上班,玩了一輩子,連燕京王世襄的明式傢俱都是朱家溍的。他教我用澄漿罐養蛐蛐兒。

最近鬥蛐蛐兒出名的是李誠儒,住家燈市口、景山學校畢業。組織過全國鬥蛐蛐兒大賽。

蛐蛐兒是悲劇人物,從生到戰死不過141-151天。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蛐蛐兒寄生草木,所以比草木活得更短。公蛐蛐兒鬥不鬥都是一死,拉起提琴、擂響戰鼓走向角鬥場。

撅著翹臀、開啟長腿……看蛐蛐兒們走向死亡的,是被蛐蛐兒們黃昏幽會操弄過的“三尾大扎槍”們,一如NBA總決賽的啦啦隊。三尾大扎槍就像西伯利亞十二月黨人的女人,會像魚甩籽兒那樣——把上萬子孫用她快如刀矛的性器播進土裡!口外人話,母刀子,性器如刀!跟《憤怒的葡萄》拖拉機深耕播種似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王小波說的“帝王將相盡由此出”!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20201113唐師曾:蛐蛐兒,三尾兒

獨家深入,諸神附體。自攝自嗨,一鏡到底!

關注【唐師曾】、【和平鴨語像】

看別處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