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文貞、文成、文忠:這些帶“文”的諡號,值得一看

有這麼一個字,我們總是感覺似曾相識,卻又總是讀錯,這個字就是“諡”。看看這個字的寫法,我們很容易就會把它讀成“yì”,但實際上,它應該讀“shì”,對,就是“諡(shì)號”的“諡”。

文正、文貞、文成、文忠:這些帶“文”的諡號,值得一看

為什麼我們要提這麼一個字呢?因為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就是——諡號。所謂“諡號”,指的是在人死之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蹟而進行評定,然後所給予的或褒或貶的評價性文字;當然,能夠被後人評出“諡號”的,當然都是些大人物哦。

在諸多的諡號之中,有一個字比較常見,那就是“文”字,比如“文正”、“文貞”、“文成”、“文忠”等等;那麼,這些帶有“文”字的諡號,究竟都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文正、文貞、文成、文忠:這些帶“文”的諡號,值得一看

文正

我們之所以把“文正”放在最首要的位置,那是因為在帶有“文”字的所有諡號中,“文正”的地位最高。事實上,“文正”不單單只是帶有“文”字的所有諡號中地位最高的,而且,還是整個文人諡號中,地位最高的。

可以說,“文正”是天下文人最夢寐以求的諡號,然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卻不會輕易地給人以“文正”的諡號,所以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死後獲得“文正”諡號的人,卻並不是很多,我們比較熟悉的有范仲淹、司馬光、方孝孺、曾國藩等。

文正、文貞、文成、文忠:這些帶“文”的諡號,值得一看

文貞

在文人的諡號中,“文貞”的地位,僅次於“文正”,排在第二位。不過,在北宋宋仁宗之前,文人最高的諡號其實並不是“文正”,而就是文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文貞”諡號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徵,只因宋仁宗的名字叫作趙禎,“禎”與“貞”同音,所以為了避諱,就把“文貞”改作“文正”了;換句話說,宋仁宗趙禎之前,是沒有“文正”這個諡號的。

文正、文貞、文成、文忠:這些帶“文”的諡號,值得一看

文成

排在“文正”、“文貞”之後的,就是“文成”了,別看“文成”只排第三,其實,要想得到一個“文成”的諡號,也不容易,我們只需來看一看那些諡號是“文成”的人,就知道了,比如,諡號“文成”的有劉伯溫、王陽明等。

文忠

儘管“文忠”排在第四,但是在清朝時期的文人諡號中,“文忠”卻位列第二,其地位僅次於“文正”,比如,在清朝的文官中,諡號“文忠”的有索尼、林則徐、李鴻章等,清朝的“文忠”,比其他朝代的要值錢哦。

文正、文貞、文成、文忠:這些帶“文”的諡號,值得一看

當然,除了以上的“文正”、“文貞”、“文成”、“文忠”這四個之外,事實上帶有“文”字的諡號,還有許多,如“文端”、“文定”、“文肅”、“文襄”、“文清”、“文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只不過,這些帶“文”字的諡號,其地位就不能和我們上面所談到的“正”、“貞”、“成”、“忠”相比了。

歡迎關注

一家爭鳴

,上下五千年,龍的香火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