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饒介行草《七言律詩三首》,方整稚拙,活潑有生氣

饒介《書七言律詩三首》,行草,24。5×49。1,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饒介,字介之,號芥叟、醉翁、醉樵、華蓋山樵,歷任行省參政、右丞,是當時江南地區中最著名的一位文人雅士。縱然饒介有眾多政治頭銜,大批文人墨客爭相與之交往,但他本身的命運是曲折、坎坷的。雖然臨川饒氏乃江西大戶,但因其身在異鄉為元官,後又易主入張氏政權,所以後人對其褒貶不一。然而無論在文人雅集的組織、詩文的整理、個人的創作、書法的傳承上、饒介功不可沒。時人稱“介之為人倜儻豪放,書似懷素,詩似李白,氣焰光芒逼人,志大才疏。”

元饒介行草《七言律詩三首》,方整稚拙,活潑有生氣

饒介書《七言律詩三首》字與字之間全無連帶自相獨立,以提按頓挫的楷法如草,圓轉連線,粗細交替,字字橫勢明顯方整活潑,一片稚拙生氣,點畫隸意明顯,章草意味濃厚。

元饒介行草《七言律詩三首》,方整稚拙,活潑有生氣

此帖方折筆法被刻意加強,點畫短促靈巧,應是以指為軸用旋勁書寫,將字揉成一個丸子“混元二氣造化機”,“混元”便是整體成為一個混沌狀,無手無腳的也沒了五官,但是自有一混圓的外部邊緣,似每一處都可以隨時伸出手腳五官來,氣息掩藏,似有似無,八面藏鋒也是八面出鋒。

饒介此作結字有章草意,古靈精怪。相較之饒介的初期作品而言,《七言律詩三首》巧妙的利用章草的“筆有方圓”中和了元末“媚熟”的行書之風和康裡子山強勁之風,將二者融與一起,饒介的書風越發成熟。

元饒介行草《七言律詩三首》,方整稚拙,活潑有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