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的四個女兒,兩個成仙,一個成為巫山神女,另一個變成精衛鳥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太陽神炎帝的妻子,乃是赤水之子聽訞,她和炎帝有一個兒子叫炎居,炎居的兒子叫節並,節並的兒子叫戲器。戲器生火神祝融,祝融生水神共工,共工生土神后土。后土的兒子是時間之神噎鳴,據說,噎鳴是在母胎裡呆了十二年才生下來。

中國的神話裡,有關太陽神炎帝自身的神話流傳下來的雖然不多,但是他的這些子孫們卻是中國神話體系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炎帝的四個女兒,兩個成仙,一個成為巫山神女,另一個變成精衛鳥

炎帝像

炎帝的子孫,除了上面所列舉的火神祝融等之外,他還有四個女兒,而這四個女兒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和遭遇。

炎帝的第一個女兒,古書上並沒有留下她的名字,只說是炎帝的“少女”。《列仙傳·捲上》記載:

"赤松子,神農時為雨師,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也就是說,炎帝的這個女兒是追隨赤松子一道成仙去了。

《搜神記》中也記載:“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赤松子原是炎帝時候的“雨師”,這雨師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是神職還是人職?從《列仙傳》的記載上看,赤松子是炎帝時的雨師,那麼他應該是人職才對,由於他經常服用一種叫水玉的珍貴藥物而成仙。但是在中國的神話概念裡,雨師卻是一種神職,也就是掌管雨的神。赤松子如果已經是一位掌管雨的神,他後來食水玉成仙的事又從何說起?

所以,無白書生認為,赤松子所做的雨師,大概就一種負責祈雨的職務,而不是雨神。中國古代的神話之混亂也多表現於此,常有人神不分或者人神兼具情況發生。

赤松子因為常食水玉,漸漸地就具有了一種奇特的本領,那就是能夠跳進熊熊大火裡面讓自己燃燒起來。經過多次這種脫胎換骨似的修煉,赤松子終於成了仙人。成仙之後,他就常常到崑崙山去,住在西王母經常住的石頭屋子裡。每當風雨來的時候,他的輕捷的身子就會在風雨中自由地上下。

炎帝的這個沒有名字的女兒,對赤松子十分羨慕,追隨著他到了崑崙,後來竟然也成仙而去。至於成仙的方法,大抵也會像赤松子那樣,服食水玉並經過烈火的焚燒修煉。

炎帝的四個女兒,兩個成仙,一個成為巫山神女,另一個變成精衛鳥

赤松子像

炎帝的另外一個女兒也沒有名字,《太平御覽》引《廣異記》中稱她為“赤帝女”。赤帝即為炎帝,所以她應該就是炎帝的女兒無疑。

據說炎帝的這個女兒因學道而成仙,選擇住在南陽愕山的一棵桑樹上。正月一日這一天,她到處銜來許多樹枝雜草,在樹上做窠。經過半個月的辛苦勞動,到了正月十五日,窠終於做好了,她便住在桑樹上再也不肯下來。她有時化作一隻白鵲,有時仍恢復女人的容貌。

炎帝看到自己女兒的這種奇怪行為,十分不悅,多次勸她下來沒有成功,又千方百計地引誘她下來,也沒有成功。炎帝有些惱怒,就讓人在那棵桑樹下面放起火來,目的就是逼迫她從桑樹上下來。

然而事情並沒有像炎帝預期的那樣,在烈火的焚燒之下,炎帝這個美麗的女兒竟在火焰中蛻化肉身,結果,像她的姐姐那樣,赤帝女在火中成仙,冉冉升空而去。

後來這棵桑樹就被命名為“帝女桑”,這就是《山海經·中次十一經》中所記述的生長在宣山的“帝女之桑”。

後有人推測,宣山應該在今河南泌陽縣境內,但山名已失。據《山海經》所述,這棵帝女桑非常高大,樹圍有五丈,枝幹交叉著伸向四面八方。它的葉子有一尺多長,紅色的紋理,青色的花萼,開著黃色的花。

自從炎帝的這個女兒在大桑樹上浴火成仙之後,當地就有了這樣一種風俗:每年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會把鵲窠從樹上取下來焚燒成灰,用水調和,然後把蠶卵浸泡在裡面一段時間,據說用這種方法孵化出來的蠶所吐出來的絲又多又好。

炎帝的四個女兒,兩個成仙,一個成為巫山神女,另一個變成精衛鳥

帝女桑

炎帝的第三個女兒,這時已經有了她的名字,叫瑤姬。瑤姬長得也非常美麗,可是剛剛到了出嫁的年齡就不幸死了。

而《山海經·中次七經》中則說她的名字叫女屍,她死後的靈魂,則飄遊到姑瑤之山,在那裡變作了一棵瑤草。這種瑤草的葉子重重疊疊地生長在一起,非常茂盛,而且開出一種黃色的花朵,並結出像菟絲一樣的果實,誰要是吃了這種果實,就可以被人們所喜愛。

天帝對瑤姬的早死十分哀憐,就封她去巫山做了巫山的女神。她每天早晨化為一片絢美的朝雲,在高聳和山嶺和峽谷之間遊弋;黃昏的時候,她又化作一陣瀝瀝暮雨,彷彿在把她的哀怨灑向世間。所以人們又叫她為雲雨之神。

這便是成語“巫山雲雨”的由來。後來,因為楚懷王的高唐一夢,這個成語的本義漸漸演變為男女之間的歡愛之情。

戰國末年,楚懷王遊雲夢之澤,住在一座叫“高唐”的館閣裡,因為疲倦,白天小睡了一會,結果夢見巫山神女前來和他相會。楚懷王臨幸了神女,離別時,神女對楚懷王說:

"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高唐賦》)那意思就是希望懷王以後能夠再來找她相會。

楚懷王醒來,神女已經不見。回想夢中發生的一切,似乎是真,有些奇怪,又有些落寞。於是在高唐閣附近給神女建造了一座廟,廟的名字就叫做“朝雲”。

後來,楚懷王的兒子楚襄王,帶著當時的詞賦大家宋玉來到高唐,宋玉便講述了懷王當年在這裡發生的事情。楚襄王聽了不心生感慨而又羨慕之情。

當天晚上,宋玉也做了一個和楚懷王相同的夢,這個夢也同樣讓宋玉奇怪而又落寞。第二天,宋玉把把他的夢告訴了楚襄王,楚襄王深感好奇,命宋玉分別為兩個夢作賦以記之。於是便有了著名的《高唐賦》和《神女賦》。

炎帝的四個女兒,兩個成仙,一個成為巫山神女,另一個變成精衛鳥

《高唐賦》畫意

需要說明的是,《高唐賦》中的高唐,並非是山東境內的高唐縣,而是一個館閣的名字。而後世經常被一些詩文引為典故的“襄王夢”實際上是一種訛誤,楚襄王只是聽宋玉講述了高唐夢的故事,他和巫山神女沒有一點兒關係。即使有,那也不過是“心嚮往之”罷了。

然而在中國的神話裡,還出現過一位瑤姬,這位瑤姬還有一個名字,叫雲華夫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大禹治理灌水的女神。

從出身上看,兩位瑤姬不可能是同一個人,因為這位雲華夫人瑤姬,卻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

這位雲華夫人,有一次帶著她的十幾個侍女從東海遨遊回來,經過巫山時,留連於巫山峰巒疊翠,林壑靜幽的美景而不忍離去。而此時,大禹正在巫山下治理洪水,突然遭遇特大狂風,風過處地動山搖,揚砂折木,亂石翻滾,一時無法制止,更難以施工。大禹聽說雲華夫人在此,只好請她幫忙。

雲華夫人傳授給大禹召策神鬼的法術,又命她的手下狂章、虞餘、黃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屬神幫助大禹治理洪水。不久大風停息,巫峽順利開通,巫山一帶的治水工程亦將完工。

大禹感激雲華夫人的幫助,便上巫山向夫人道謝。這時大禹發現,雲華夫人忽然化作一塊巨石。正在驚異的時候,這塊巨石然而又散為一片輕盈飄忽的白雲,白雲之後又化為一陣細雨。在很短的時間內,華雲夫人一會兒變作一條游龍,一會兒又幻化為展翅飛翔的白鶴。面對華雲夫人這些飄忽不定的變化,大禹心裡甚至有些懷疑她是否是一位真正的女神。

炎帝的四個女兒,兩個成仙,一個成為巫山神女,另一個變成精衛鳥

華雲夫人瑤姬

華雲夫人的手下童律看出了大禹的疑慮,便向他解釋說,華雲夫人原來是西華少陰之氣凝聚而成的仙胎,在西王母腹中孕育並生而即為女神。所以她具有“在人為人,在物為物”的無窮變化的神能。

這時,巫山峰頂突然又出現了一座瓊樓玉宇,雲宮瑤臺。在天馬的帶路之下,華雲夫人在瑤臺上會見了大禹,大禹致謝之後向夫人請教道義和治水的方法,華雲夫人給了他具體而又周詳的指示和建議。

大禹臨走的時候,華雲夫人讓一個叫陵容華的侍女,從一隻紅玉箱中拿出一卷關於治理洪水的仙書和上清寶文交給他,又命庚辰和虞餘繼續協助他治理洪水。大禹得到了華雲夫人的仙書和神仙的幫助,最終把禍患天下十三年的洪水治理平息。

這個傳說,在《太平廣記·第五十六卷》引《庸城集仙錄》中有詳細的敘述。

華雲夫人瑤姬,不捨離開仙境一般的巫山,並且由於幫助大禹治水,和當地的人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於是決定在巫山定居下來。她每天站在高崖上凝目遠眺,看著往來於七百里“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中的船隻。

據宋代範大成《吳船錄》卷下記載,巫山神女廟裡馴養有許多烏鴉,華雲夫人擔心來往於三峽的這些船隻的安全和命運,特地派出幾百只烏鴉飛翔於峽谷的上空,迎送並引導這些船隻避開危險,順利透過三峽。當地的人們稱這種烏鴉為神鴉,也叫迎船鴉。

華雲夫人每天站在那裡,天長日久,不知不覺中,她漸漸變化成一座山峰,這就是著名的巫山神女峰。而她的十幾個侍女也都變為大小不同的峰巒,被後人稱為巫山十二峰。

所以,這位華雲夫人瑤姬,並不是楚懷王夢見的那位瑤姬。

炎帝的四個女兒,兩個成仙,一個成為巫山神女,另一個變成精衛鳥

精衛填海

炎帝的最小的女兒叫女娃,她的故事有些悲壯,也有些讓人惋惜。

有一次女娃到東海遊玩,不幸海上突起風浪,女娃被淹死於這些風浪之中。她的靈魂化為了一種鳥,名字叫“精衛”。《山海經·東次山經》描述,精衛鳥樣子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嘴紅足,住在北方的發鳩山上。她悲憤自己年輕的生命為大海風浪所亡,因此每天便從西山銜來些小石頭和小樹枝投到東海里,想把吞噬自己生命的大海填平。

《山海經》中的這個故事,後來被演變為一種民間傳說,這個傳說把女娃的死因歸咎於龍王的兒子。

女娃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美麗非凡,炎帝十分喜歡她。有一天,她得罪了龍王的兒子,龍王的兒子懷恨在心,趁女娃到東海遊玩,玩得正開心的時候,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女娃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永遠不回來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靈變化做了一隻小鳥,名叫“精衛”。精衛長著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大小有點像烏鴉,住在北方的發鳩山。她被悲恨無情的海濤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別人也可能會被奪走年輕的生命,因此不斷地從西山銜來一條條小樹枝、一顆顆小石頭,丟進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

女娃無休止地往來飛翔與西山和東海之間,從不休息,直到今天她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據說後來,精衛鳥和海燕結為夫妻,它們生下的孩子,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因為精衛是在東海被淹死的,誓死都不喝東海里的水,所以至今在東海還有一處“精衛誓水”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這樣,精衛又有了三個新的名字——誓鳥、志鳥或者叫冤禽,或許也應該是別名吧。而當地的人們卻又把它叫做“帝女雀”。

從這些傳說的名字中,我們則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炎帝這個小女兒的喜愛和惋惜。

炎帝的四個女兒,兩個成仙,一個成為巫山神女,另一個變成精衛鳥

後世的神話研究者們,卻給這個神話故事披上了許多哲學和思想的外衣,但無白書生認為,這或許只是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