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署溼燥火與大氣迴圈系統|精講黃帝內經204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夫子數言謹奉天道,予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陽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風寒署溼燥火與大氣迴圈系統|精講黃帝內經204

本篇名六微旨大論,這裡的“六”指的是六氣,即風火熱燥溼寒,“微”指的是精微,也就是宇宙的精微奧秘,“旨”指的是旨意,誰的旨意?上天的旨意,也就是被人類認知到的宇宙規律。所謂大論都是說明其重要性,《黃帝內經》中,凡是以大論為篇名的都是最核心的重要內容。

本篇中言:“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我們當代人由於有了科學觀念,因此上知道任何物質都有其規律可言,或者言化學規律,或者言物理規律,或者言數學規律,或者言生物規律,還有天文規律,音樂規律,等等,可以說任何事物都有其規律,天下就沒有沒規律的事物。

然而我們人類的眼界越來越微觀化,被地球上的物質和產品所困在界限裡,其實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與這個宇宙密切相關,也就是地球之外的天際主導了地球上的一切,上天是一切事物變化規律的本源,這就是言天者求之本的真意,也就是說能懂得和理解天之規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地之規律和人之規律,以便人類能更好地把控自己的命運。

那麼什麼是言地者求之位呢?天的變化和規律,往往是透過大地的變化來呈現出來的,而大地的變化最明顯的觀察視角就是位置的不同而呈現的不同,進而展示出規律性,所謂位置就是方位和時位,方位是指東西南北中,時位是指春夏秋冬,我們人類無論是透過方位還是時位的變化,都能窺視到上天的奧秘和規律。

什麼是言人者求之氣交呢?人類作為地球上萬物的傑出代表,而成為了地球的主人,但是人不是獨立與天地之外的產物,恰恰是天地的傑作,因此天氣和地氣都會對人產生時刻的影響。

地球上之所以生機勃勃就在於有一個很好的大氣迴圈系統,也就是天地之氣的作用,才會產生這個大氣迴圈系統,而這個大氣迴圈系統在中華文化中被充分地揭示出來,那就是天之陽火,作用大地之陰水,使得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在木氣的作用下而升騰向上,當到達天之高空以後,就會遇到寒冷的金氣,使之下降而變成雨雪,再次降落到大地上變成滋養萬物的水,這個過程就是一套五氣迴圈交流作用的結果,所謂氣交就是氣的交流和交換,才完美地形成大氣迴圈系統。

這樣一套大氣迴圈系統同樣會在我們身體裡呈現著,我們人類的生命體現正是宇宙氣交系統發揮著作用,而我們古中醫深深懂得人類的生命奧秘,因此充分利用著“氣交”原理來為人類健康服務。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夫子數言謹奉天道,予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

黃帝問道:天的規律非常遠大呀!如仰望空中漂浮的雲彩般一望無際,又像俯視深淵一樣不可測量,淵雖深終歸還是可以被測知,仰望漂浮的雲彩則不知它的終極之處啊。先生多次談到,要小心謹慎地尊奉自然的變化規律,我聽到以後都懷記下來,但是心理還是有些疑惑,不太清楚其中的深意。請先生盡情而詳盡地講講其中的道理,使這些道理永遠地流傳下去,久而不致滅絕。你可以把它的規律講給我聽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

岐伯拜了兩拜答道: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這是天體執行的規律!這些規律皆由於天之變更的秩序性,因此在大地上就表現為盛衰的變化各有其時位。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

黃帝問道:我想聽聽關於天道六六之節的盛衰規律是怎樣的?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岐伯回答說,六氣司天在泉,有一定的位置,左右間氣,是有規律的。所以少陽的右間,是陽明治理;陽明之右間,是太陽治理;太陽之右間,是厥陰治理;厥陰的右間,是少陰治理;少陰的右間,是太陰治理;太陰的右間,是少陽治理,這就是所說的六氣之標,是面向南方而定的位置。所以說,要根據自然的變化秩序和盛衰的時間,即人類根據日晷光影移動的刻度來確定位置,南面正立以進行觀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陽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少陽司天,火氣主持治理,少陽與厥陰相表裡,故厥陰為中見之氣。陽明司天,燥氣主持治理,陽明與太陰相表裡,故太陰為中見之氣。太陽司天,寒氣主持治理,太陽與少陰相表裡,故少陰為中見之氣。厥陰司天,風氣主持治理,厥陰與少陽相表裡,故少陽為中見之氣。少陰司天,熱氣主持治理,少陰與太陽相表裡,故太陽為中見之氣。太陰司天,溼氣主持治理,太陰陽明相表裡,故陽明為為中見之氣。風火熱寒溼燥是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太陰、少陰的本元之氣,本氣之下,是中見之氣,中見之下,是氣之標,由於本標的不同,應之於脈則有差異,而病形也就不一樣。

精講《黃帝內經》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1) 204

本文系東方郎中原創,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