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講理的能力,把話說好,打造你的理性人生名片

提高講理的能力,把話說好,打造你的理性人生名片

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裡面,李笑來老師提到了他的婚姻觀,當年在談婚論嫁時,他選物件的一個標準是:“她是一個講道理的人。”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講道理這種順手拈來的事誰不會,什麼“言必信,行必果”、“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等人生箴言早已爛熟於心,倒背如流。為何還要如此強調它的重要性?在這裡,真正強調的不是“講道理”本身,而是講道理的方式和能力。

對於大道理,大多數人懂得的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講出來的效果卻是往往因人而異了。你有沒有遇到這麼一種情況,當某些人給你說教時,無論對方是多麼的知識淵博、口燦蓮花,但你偏偏就聽著很無趣甚至是很煩,而某些人講來又偏偏很受用,即使是批評你的話,你也很虛心接受。對此,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是為什麼?

在現實交流中,我們往往會很佩服一個人,佩服他反應快、口才好、對答如流,譬如一個可能會讓人陷入尷尬的話題很快被他接過去並化解了,通常我們都將之歸為反應敏捷,幽默感強,但是,在這背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便是分寸感掌握得很準——也就是講理的能力。

所謂“講理”的能力,一方面指的是我們知道在什麼樣的場合講什麼樣的話,這些話並不是耍滑頭、做做樣子的,它是真實發自內心,即使是批評人也不帶刺傷人,不搞人身攻擊;另一方面指的是我們不以說教的口氣來指摘別人的不是,也不抬高自己來貶低別人,發言的依據是“實事求是,各得其所”。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佔據著理兒卻討不到什麼好處,最大的緣故便在於“拿著雞毛當令箭,得理不饒人。”

提高講理的能力,把話說好,打造你的理性人生名片

在很多場合,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問答、討論,大到工作職場中的建議、獻策,講理的能力在這裡面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譬如說,你要向公司呈報一份規劃書,但這次獻言獻策可能會與公司當前的任務相沖突,如果你一上來就挑明說公司的業務怎麼個不是,一個勁地強調你的方法有多麼大的作用,這個時候主管、領導更多是把你當門外漢、潑猴來看,甚至是直接讓你收拾東西另謀高就,“小廟裡容不下你這尊大佛”。前段時間北大畢業生給任正非寫“萬言建議書”反被辭退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但是,相類似的事情發生在陸奇的身上,卻是出現了天差地別的結果。當時他也是要說服公司高層對雅虎產品的新設計,但他並沒有直接指摘目前業務可能存在哪些問題,而是私底下做大量的功課準備,甚至是讓手下的人做一個模擬實驗,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方案可以給雅虎帶來更多的收益,最後陸奇憑此得到了高層的青睞,跳級提升。

因此,在交流溝通中,如果我們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甚至是把別人說服,那麼,我們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用事實來說話,最好就是能夠提供具體的資料

在《見識》一書裡,吳軍老師用美國華裔政治家趙小蘭的說話方式舉例道:“如果你想說服人,那就要用事實來為你的言語增加砝碼,而不是靠口才——靠口才來爭辯也許可以令別人一時語塞,但並沒有真正地說服人,只有提供讓人無以辯駁的事實,那才能把人說服。”

在工作、談判中,我們的言語、行動,都要找到事實的依據,也許你可以辯解說“我的第六感很準”,生活中個別事情的發生也能證明你的直覺確實很準,但是,在正式決策中,你仍然不能以此作為爭論的藉口——如果說十次猜測中你能猜中兩次,但仍然有80%的失準率,得到的東西遠不如付出的代價。正如成龍在《還沒長大就開始老了》裡面講的,“為什麼好萊塢電影技術發展得那麼飛快,因為他們更加重視科學,而不是個人直覺。”

提高講理的能力,把話說好,打造你的理性人生名片

2。你的言論要立足於多數人的問題,同時要給少數人留一分薄面

在傳統教育中,我們大多數人學到的處世原則是“見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這在《鬼谷子》裡面體現得淋漓盡致,“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辯。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過者言,依於銳。”而在現在社會中,某些聲稱追求個性自由、標新立異的人的口號則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也許這兩種態度有著它特殊的背景要求和利益關係,但在現實中,我們既不能做“千面郎君”,也不能做“獨行俠”,原因就在於隨著科技的發達和網際網路的連結度不斷加深,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在不久的將來將會為他人所知,如此一來,我們將會面臨人格與形象方面的困境,不信你可以觀察、對比一下那些在節目上“人設”倒塌的藝人。

因此,我們的態度言論要立足於眼前和現實,針對的是最根本的、大多數人所面臨的問題,而不是針鋒相對,不要為了爭一時之長短而讓別人下不了臺,要做好這一步就要考慮到別人可能面臨的情況,不要用別人的難堪來佐證自己多麼有理,尤其是那些要顧全大局的領導,特別反感這種自命不凡的作風。如果你現在還不懂,那就看別人是怎麼處理的,等見識、年齡、閱歷上來了,你就能感同身受門兒清了——《紅樓夢》裡王熙鳳在待人處事方面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用心學習的典範。

3。你的態度即使有所偏袒,也不能有失偏頗,犀利中要不失溫和

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裡,李笑來舉了這麼一個例子來解釋我們在實際中應該如何跟別人交流談判:有一次,可能是因為商場方面有意遮掩商品價格,也可能是李笑來夫妻沒具體看清,買了高價格的物品,李笑來老師要求退貨,商場方面自然不願意並宣告“一經售出,概不退換”,雙方爭執不下,李笑來老師要求跟負責人反映,他是這樣跟人家的,“等一下如果我發了脾氣或者是情緒控制不住了,你要理解,我針對的不是你,而是你們的服務態度實在讓我惱火,不得不罵一頓才行。”

從這裡不難看出,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總是能心平氣和地講理,可能是自己脾氣的原因,也可能是對方的態度問題,火氣一上來了十頭牛都拉不住,而這種行為也恰恰讓我們弄巧成拙,讓場面更加惡化。心理學研究證明,情緒的爆發很大程度上會刺激到別人的心理敏感點。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實在是忍不住,也在像李笑來老師一樣事先宣告自己的立場或者是“提醒”別人一下。

在日常交流中,我們可能經常會看到,有些人明明很在理,但別人偏偏就不買賬,最後往往落得一個雞飛蛋打的場面。請記住,即使你真的很有理,你的原則和底線也不容別人來挑釁,但這些並不說明你就能得理不饒人,你可以言辭很犀利地批評人,但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觀情緒,譬如說,一個學生偷了同學的電腦被發現了,你可以厲聲批評他一頓,但不能一邊說“我最恨的就是別人偷東西”一邊用粗晦的語言連他家人都罵一頓,甚至是直接就暴打他一頓。在這種考驗人耐心和容忍度的特殊情況下,你如果能吞下那一口氣,那就給別人留一條出路吧——每個人都想做個好人,至少在窘境裡給他一個棄暗投明的選擇——包容別人的錯失,是你理性看待事情的必經過程,也是凸顯你講理能力的極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