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對於中國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影響?

可以說,中國的科舉制度是劃時代的一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科舉制度誕生於隋朝,成長於唐代,完善在宋代,

這是全世界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最為公平的選拔制度,不存在之一。

科舉制對於中國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影響?

在科舉制度誕生之前,我國的人才拔制度,經歷了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所謂的察舉制,就是以下向上推舉人才的制度。察舉制度嚴格的說應該是從漢文帝時期形成的,皇帝要求地方上舉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

當然,皇帝可不是拉到籃裡都是菜,對於地方上舉薦上來的人,還是要經過考試考核,對於這些天之驕子,還要進行分檔。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時期,這項察舉制度逐漸成型,選材的標準逐漸統一,考試的方法也逐步確定了下來。

而九品中正制則是在天下設定設定中正官,這些中正由德才兼備的人擔任,這些人需要對當地的人才進行劃分,將它們分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再細分出上中下三級。

其實九品中正制就是察舉制的升級版本。這兩種制度都取決於推薦人或者中正官的主觀判斷

,最後形成了世家大族對於朝廷官職的壟斷,平頭百姓報國無門。

科舉制對於中國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影響?

而科舉制度誕生之後,這種情況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大批的升斗小民,門第不高的庶族知識分子參與到了競爭,

在一定程度上為普通老百姓打開了上升通道,壓在普通讀書人頭頂的玻璃天花板被捅出了一個窟窿。

被士族壟斷的高官要職逐漸被底層的讀書人佔據。

真正有才華的書生有了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與舞臺

,他們依靠自己的能力,而非門第進入政府中樞,大大提升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使得原本尖銳的社會矛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緩解,讓普通老百姓看到了出人頭地的希望。

科舉制度不僅僅對普通老百姓有著很大的衝擊力,對於維護封建統治也是有極大的好處的。首先,

科舉制度使得原本是大勢族壟斷的公權力被釋放出來,大量的平民以及小地主知識分子從中央到地方上擠壓了士族子弟在官場的活動空間。

科舉制對於中國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影響?

原本兩晉時期是大士族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情況不再發生,權柄逐漸回到了帝王的手中。這對於增強皇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不僅如此,

科舉制度任人唯賢,選拔出了大量的有真才實學的官員

,這些人用他們的才智,默默的為國家做出貢獻,使得國家的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科舉制度的確立使得整個社會興起了學習熱潮,讀書人受到了普遍的尊敬。在當時作為一個普通讀書人,想要逆襲登上人生巔峰,他們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透過科舉考試,除此之外,就別無他途了。

所以科舉制度就像一塊巨大的吸鐵石一樣,吸引著廣大讀書人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既往有一天魚躍龍門,改變人生。

於是整個社會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家都知道一點,只有讀書才能夠改變你的固有階級,才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科舉制對於中國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影響?

同樣社會上對於那些讀書人也更加尊重,因為誰都不知道眼前這個落魄書生會不會金榜題名搖身一變成為官員。

當然科舉制度對於我國的意義並不都是積極進步的,任何的制度,在用了1000年之後,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說我國的科舉制度過分注重經史子集,對於自然科學十分忽視。

但是這個板子不能打在科舉制度的身上,中華民族向來就不注重科技,許多創造發明都被視為奇技淫巧,科舉制度只是對於這種社會現象的集中體現而已。

科舉制度還有一個副產物,那就是作坐師門生同年關係,

這些人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利益團體,同氣連枝,嚴重破壞了古代官場的政治生態。

其實任何一項制度都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兩面,科舉制度就是這麼一個例子,是但是無論如何,科舉制度對於人類文明進步的意義是無比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