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文字:千雨千江月

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黃卷青燈,美人遲暮,千古一轍”,張愛玲筆下的“封姨”,是一個令人扼腕、令人嘆息的經典文學形象。她身上有著女作家本人的影子,也有著古今中外所謂“美人”的影子。

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自古以來,“紅顏薄命”彷彿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模式化悲劇。從沉魚落雁、羞花閉月的四大美人,到琴棋書畫、踏雪尋梅的金陵十二釵,恍惚間,“美”與“悲”,天生就是必然的因果。

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其實,林黛玉那樣身本潔來還潔去、戛然而止的人生,相較而言,仍是美的,畢竟悽楚之美亦是一種美。而另有一種令人心寒的結局,令人不忍直視,則叫做“美人遲暮”。

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這美人,正如封姨一般,曾經不僅風華正茂,更擁有著華麗麗的人生。封姨在容顏與盛氣並存時,曾經在海外壯遊,在崇山峻嶺上長嘯,在凍港內滑冰,在廣座裡高談。在民國時期,女子地位算不上高,這種人生,足以令千萬人豔羨。

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盛時不在,留下的不過滿目凋零與荒涼,花開過後,獨留殘枝,吐露著衰弱的氣息,毫無美感可言,嘆不如當初從來就沒有綻放過。黛玉葬花,是因其擁有一顆玲瓏之心、慈悲之心,將落花在腐敗之前掩埋,讓世間留下一縷美意。

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容顏美麗,是生之天賦,也有人忽略了這份榮耀,她們擁有著美人的胚子,卻追求著精神的充盈,不拘困於短暫的青春,不沉溺於一時的盛名。因此,對其而言,一切只是色身,只是幻影,隨著年歲的增長,隨著人生的積澱,自然而然去到了一種純粹的境界。

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林徽因故前,飽受疾病折磨,曾經的美貌,已完全脫形耗盡,但是,她豐富的文理才學與人生實踐,已令其脫胎換骨,從一種外形昇華成了一種精神。楊絳先生,活了一個世紀,成了一種標杆,雖然她的晚景也很艱難,但那不是“美人遲暮”,不是自怨自艾,而是一種令人仰望的敬畏生命、珍惜緣份的頑強。

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人生的美好,與皮相有關,與皮相也無關,這份因人而異,來源於人生所求,同樣擁有驚鴻一瞥的青春,繁花落盡,有的人,活成了淡墨山水,恬靜幽雅,有的人,卻活成了殘墨零亂,違和刺目,這份遲暮,可能與枯燈黃卷也終難相伴。

張愛玲《遲暮》:美人遲暮,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涼

作者簡介: 千雨千江月,生於風花雪月,長於濛濛煙雨,居於滿城繁花。酷愛散文、詩歌、賞析,在時光書箋中,品茶,品書,品樂,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