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還記得去年火遍全網的拼團名媛嗎?那些6人拼一份麗思卡爾頓雙人下午茶,15人拼一晚3000頂級酒店房間包裝自己的網紅們開始轉換陣地——走向“佛媛”風。

禮佛、吃齋、焚香、表情清冷;名包、豪車、濃妝、“種草”帶貨。近來,在各大社交媒體上,一群佛媛雜糅兩個毫不相干的人設,站到了流量的上游。

“佛媛”網紅興起

表面禮佛背後帶貨

佛系名媛通常身穿各式各樣華美服飾和奢侈品,畫著精緻的妝容,在中式茶室、寺廟或抄經房凹著婀娜的造型。她們喝茶拜佛抄心經並一一拍照,將寺廟與素餐館變成攝影打卡地點,並以此來經營自己的社交賬號。

一名“佛媛”在社交賬號上的生活是這樣:在豪宅裡起床喝個早茶,抱著大牌包包打坐修行,抄經焚香叩拜,打玻尿酸塑造佛相,穿開衩袈裟吊帶佛衣,逢年過節開著跑車上山進香,時不時分享哪個寺廟最出片兒,每條影片都得寫一些“佛言佛語”烘托清靜無為的氣氛。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文案不離佛語,照片不離世俗”成了一些網紅收割流量、財富變現的新密碼。她們的活動目標地點非常明確——打卡國內各種佛寺,跪在佛前祈求是她們提前鎖定的出片姿勢。為了吸引眼球,有的佛媛甚至給耳垂打了玻尿酸,讓耳朵飽滿起來,更接近“佛相”。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甚至還有旅社搞起了投影式禮佛,教你一鍵解鎖“佛媛”同款。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在精修過的照片裡,“佛媛”們要麼在寺廟抄經書臨字帖,要麼在茶社焚香品茗,雖然費盡了心思,凹足了造型,可定睛一看,照片中“佛媛”穿的衣服比抄寫的字還少,拿筆姿勢是錯的,古式從右至左書的寫法也不知曉,臨摹帖在某寶上9。9包郵就可買到。更有甚者,為了“小露一下”,把字硬生生寫在腿上。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佛媛們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在寺廟中的不得體行為,有穿高開叉無袖旗袍的、有穿拖鞋的,甚至還有手拎Dior的“佛媛”,把禮佛服飾“海清”當開衫穿,敞開僧服,露出裡面豔麗的碎花長裙。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似乎在她們眼中,服飾穿搭、一蔬一飯、美甲細節都能成為人設塑造的一部分。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借用網上一段關於佛媛的評價:“她喝茶,她抄經,她穿中式的衣服,但你問她莊周除了夢蝶還夢什麼,她答不出。你問她抄那麼多經,應作如是觀是什麼觀,她放下了抄經的筆。你問她那麼喜歡三,那為什麼是三生萬物?她默默百度。”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在如今的網際網路語境下,人設可以是一門生意,流量也總能與商業掛鉤。伴隨“佛媛”風的興起,不少網紅扎堆寺廟排隊拍照。生生把供遊客禮佛、參觀的清淨之所,變成凹造型、出大片的機位。國內一眾知名度較高的寺廟,都不同程度被網紅“霸佔”。她們假裝禮佛抄心經,其實滿腦子都是生意經。在她們身上,信佛是假的,名牌也是假的,只有騙流量、掙快錢的想法是真的!一旦粉絲多了,時機成熟,她們就開始帶貨割韭菜:有人帶貨珠寶手鍊,有人售賣衣服文玩,還有人賣保健品,搞餐廳推薦……她們利用私域流量賣貨“結緣”。只不過,這個“緣”有點質次價高。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據報道,有“佛媛”售賣標價上百元的平安鎖,但同款鎖在電商平臺要價只有20-50元。還有一些手串配飾,成本價或許只有幾十塊,到了“佛媛”手裡立刻身價飆漲到幾百上千。還有人謊稱飾品“開過光”,只為賣個好價錢。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從拼團名媛、裝腔作勢的佛媛,到那些在零下30攝氏度的滑雪場穿著比基尼拍滑雪照的“雪媛”、曬名校身份和生活的“校媛”,變化的是一副皮囊,不變的是搔首弄姿和商業套路。

對此,央視網發文批評稱:在宗教場所大肆擺拍,搔首弄姿,缺乏起碼的尊重。看似與世無爭,實則物慾橫流,不僅破壞了宗教場所的嚴肅氣氛,而且涉嫌違法違規。

目前,不少社交平臺針對相關行為進行了永久封禁賬號、清理違規影片、上線溫馨提示等處理。小編查詢多款APP發現,在搜尋欄輸入“佛媛”關鍵詞後,頁面會出現“勿立虛假人設,做真實的自己”“請對虛假人設、藉機營銷行為說不”等提示。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媛”最早見於《詩經》,詩中提到“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意思是說“一位姑娘眉清目秀,額頭寬廣,面容楚楚動人。像她這樣的人,是傾國傾城的美女啊”。

到了明代,在小說《兩晉秘史》當中,作者添上了一個“名”字,為“媛”加上了身份背景。這裡的“名媛”之“名”可理解為“有名望的”,“名媛”即為“有名望、有身份的美女”。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到了明末,著名詩人鍾惺淡化了這一觀點。他在自己編撰的《名媛詩歸》一書中,收錄了約350位女詩人的1600首詩作,涵蓋的女詩人上至遠古時期,下至明代,不論身份、地位、成就,凡有佳作,一律入選,成為“名媛首要是才學”一脈的先聲。

晚清女詩人沈善寶在《名媛詩話》中繼承發揚了鍾惺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名媛”的定義。她認為,相貌、家世與背景都不應該是決定名媛與否的首要條件,最重要的條件是才學和品德。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民國時期吸收了這兩種含義,將那些接受過良好教育,有著先進理念、學識才情,同時還有不凡家世背景的女性稱作名媛。典型代表諸如張愛玲、林徽因、陸小曼等。

20世紀末,“名媛”的概念在社會變遷的激流中再次有了新的內涵。作家程乃珊在《上海Lady》一書中,提出了“名媛”的三要素:出身、才學與社會影響力。除了出身名門,才學出眾,經常參與到精英社交場合外,名媛還應足夠獨立,無論作為企業家還是慈善家,要積極參與到回饋社會當中。

名媛當有何種風骨?

在唐代,每至“立春”與“雨水”兩節氣之間,官宦及富豪之家的年輕婦女們便相伴踏春,帶著珍饈酒饌同車馬而行。賞花散步、沐浴春陽,女子們在草長鶯飛的野外與風同伴、與友同樂,時不時“鬥花”一番,比比看誰頭上的花更鮮麗、更名貴。行至適處,她們便支起竹竿,用裙子搭成帳篷(也稱“裙幄宴”),在草地上擺起酒席,行品春令、猜春字謎,笑語連連,好不暢快,至薄暮時分方才盡興。

從拼團名媛到裝腔佛媛,被誤讀的“媛”字究竟何指?

探春會

這樣清麗的“名媛聚會”,在清代更顯出一些文學氣息。據《名媛詩話》記載,道鹹時期,京師滿漢女性的文學性聚會十分多樣,通常以賦詩作文為主,最常見的是在宴飲時飲酒唱和以助興。她們常在見面時互贈詩文以表欽慕,若已有作品結集,則一方贈予文集而另一方為之題詩,由此結下文字之緣。若逢盛夏,才媛們會如古代士人般舉辦消夏詩會;若至隆冬,她們則共赴消寒詩會。

除此之外,她們還喜歡聚在一起,以某一事物為題進行詩歌創作。《紅樓夢》中便有相關內容。在第三十七回中,探春倡議起一詩社,大觀園眾人欣然同意。由於急於結社,探春及眾人便以賈芸當日所贈白海棠為題,並取“盆”“魂”“痕”“昏”四字作韻腳。此社以海棠為開端,因此便稱“海棠社”了。

由此看來,名媛,或許不是身材與顏值俱佳,但一定有不凡的氣質與精緻的內在;或許不必出身顯赫或家財萬貫,但一定有足夠的學識滋養與獨立的精神品格。名媛,應是深含於心的一種精微與美好的講究,其真正能夠贏得社會尊重的,當是其優雅的風骨和對社會的貢獻。

葉嘉瑩,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詩人,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畢生在大學裡講授屈原、李白、杜甫、陶淵明、王國維等,詮釋詩詞之美。晚年傾盡自己積蓄,將變賣房產的錢捐出3568萬元,在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為弘揚中華詩教不懈耕耘。她說,功名算什麼,功名就跟蝸牛角上的小國之爭一樣。

名媛,之所以名,在於媛,卻不止於媛。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沙斯媛 綜合 央視新聞、中國新聞週刊、國家人文歷史等)

責編:姜 暉

稽核:丁厚勤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